從軍詩
討彼東南夷。
方舟順廣川。
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
桑梓有余暉。
蟋蟀夾岸鳴。
孤鳥翩翩飛。
征夫心多懷。
凄凄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
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寢。
此愁當(dāng)告誰。
身服干戈事。
豈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
茲理不可違。
翻譯和注釋
譯文
隨軍千里去征戰(zhàn),討伐那盤踞東南的孫權(quán)。
船船相并沿著大江而下,夜晚將至還未抵岸。
眼前太陽半落西山,林梢上盡是夕陽的余暉。
兩岸的蟋蟀聲此起彼落,江上的孤鳥翩翩飛翔。
征夫的心中有所思念,凄凄愴愴讓我哀傷。
走下戰(zhàn)船登上那高處的陣地,草葉上的夕露沾濕了衣衫。
回身赴帳上床休息,我心中的苦悶訴給何人。
既然自己已參加了戰(zhàn)斗,怎么能時時掛念一己之私。
作戰(zhàn)中隨時獻(xiàn)出生命,這種道理怎可違背!
注釋
遐(xiá):遠(yuǎn)。
東南夷:此處指孫權(quán)。
方舟:兩船并行。順廣川:沿大江順流而下。
薄暮:傍晚。未安坻:沒有安全靠岸,指船還在江中行駛。
西山:西邊的山。
桑梓:是征途中所見的桑樹和梓樹。
夾岸:河兩岸。
翩翩:飛翔的樣子,含輕盈自如之意。
多懷:思緒纏繞。
惻(cè)愴(chuàng):悲痛傷感。
防:堤岸。
回身:轉(zhuǎn)身。
服:從事。干戈:古代兵器,干指盾,戈指戟。干戈事,指戰(zhàn)事。
所私:指懷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感情。
即戎:用兵,交戰(zhàn)。
茲(zī):這。
從軍詩問答
問:《從軍詩》的作者是誰?
答:從軍詩的作者是王粲
問:從軍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從軍詩是魏晉的作品
問:從軍征遐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從軍征遐路 出自 魏晉王粲的《從軍詩》
問:從軍征遐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從軍征遐路 的下一句是 討彼東南夷。
問:出自王粲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粲名句大全
- 懷古今古,今。感事,傷心。驚得喪,嘆浮沈。風(fēng)驅(qū)寒暑,川注光陰。始衒朱顏麗,俄悲白發(fā)侵。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貴以難尋??涓概d懷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鳴琴。雁足凄涼兮傳恨緒,鳳臺寂寞兮有遺音。朔漠幽囚兮天長地久,瀟湘隔別兮水闊煙深。誰能絕圣韜賢餐芝餌術(shù),誰能含光遁世煉石燒金。君不見屈大夫紉蘭而發(fā)諫,君不見賈太傅忌鵩而愁吟。君不見四皓避秦峨峨戀商嶺,君不見二疏辭漢飄飄歸故林。胡為乎冒進(jìn)貪名踐危途與傾轍,胡為乎怙權(quán)恃寵顧華飾與雕簪。吾所以思抗跡忘機(jī)用虛無為師范,吾所以思去奢滅欲保道德為規(guī)箴。不能勞神效蘇子張生兮于時而縱辯,不能勞神效楊朱墨翟兮揮涕以沾襟。
- 四仙韻處端通正。道號長真真上認(rèn)。自在逍遙。碎巖前汲水瓢。處玄通妙。道號長生真了了。慎勿先歸。且伴長春丘處機(jī)。
- 詠史下楊珧涂山千載又關(guān)睢,幾世天家共玉輿。不友鳳凰池上客,全宗安用石函書。
- 判詞科筍如刳佛面皮,科燈如點佛膏脂。重科疊科何時了,奉勸諸官發(fā)大悲。
- 偈十六首朔風(fēng)如刀,痛利人骨。千山萬山,雪映寒日。心知春氣來,目睹梅花發(fā)。游子南方歸不歸,曉堂閒卻龜毛拂。
- 擬玉臺體七首其六落日窗中坐含情獨不語,落日窗中時。妾意與君意,相思只自知。
- 奉和魯望秋日遣懷次韻高蹈為時背,幽懷是事兼。神仙君可致,江海我能淹。共守庚申夜,同看乙巳占。藥囊除紫蠹,丹灶拂紅鹽。與物深無競,于生亦太廉。鴻災(zāi)因足警,魚禍為稀潛。筆硯秋光洗,衣巾夏蘚沾。酒甔香竹院,魚籠掛茅檐。琴忘因拋譜,詩存為致簽。茶旗經(jīng)雨展,石筍帶云尖。鶴共心情慢,烏同面色黔。向陽裁白帢,終歲憶貂襜。取嶺為山障,將泉作水簾。溪晴多晚鷺,池廢足秋蟾。破衲雖云補(bǔ),閑齋未辦苫。共君還有役,竟夕得厭厭。
- 寄薛先輩懸知回日彩衣榮,仙籍高標(biāo)第一名。瑤樹帶風(fēng)侵物冷,玉山和雨射人清。龍翻瀚海波濤壯,鶴出金籠燕雀驚。不說文章與門地,自然毛骨是公卿。
- 雜興風(fēng)雨雞喔喔,雪霜柏森森。獨居雖無友,二物感我深。
- 晝臥口占二首人事日益遠(yuǎn),秋居何颯然。苔隨墻半雨,葉放樹中天。
- 竹風(fēng)吹面冷,檐雪墜階聲——— 元稹獨夜傷懷贈呈張侍御(張生近喪妻)
- 不隨風(fēng)雨輕舒卷,觸石凝然正性根——— 佚名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云根石
- 十二循環(huán)換律筒,芳葩長是笑春風(fēng)——— 方回月月紅花
- 蔣侯家荊溪,胸次飽空闊——— 趙蕃題蔣伯玉作白玉山創(chuàng)亭于廨舍之后榜日望云思
- 不如閉目坐,丹府夜自暾。——— 蘇軾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韻二首
- 投君龜之文甚荒龜蕪,數(shù)篇龜價直一束芻——— 白居易偶以拙詩數(shù)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
- 微雨初晴。——— 蔡伸憶瑤姬
- 從來丘壑多幽興,隨分風(fēng)流到小詩——— 孫應(yīng)時和趙生唐卿師白韻游橫溪
- 記程知遠(yuǎn)近,分境識西東——— 孔武仲讀經(jīng)父所作高承制銘因寄之
- 誰憐陟岡者,西楚望南荊——— 白居易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