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如果織女不是見到牛郎她會怎么樣?我愿意與織女共同弄梭織布。
期盼年年歲歲這樣度過,其實在人間這樣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過是沒有發(fā)生在我身上罷了。
譯文二
不明白牽牛的用意是怎么回事,每年七月總要邀請織女在天上穿梭織錦給地上的人們看。
你們年年讓人間乞得巧去,豈不知道人間的巧多得很哩!
注釋
(1)七夕:節(jié)日名。夏歷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話,七夕牛朗織女在天河相會。
(2)未會:不明白,不理解。
(3)不道:豈不知道。
七夕問答
問:《七夕》的作者是誰?
答:七夕的作者是楊樸
問:七夕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七夕是宋代的作品
問:七夕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出自 宋代楊樸的《七夕》
問: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的下一句是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問:出自楊樸的名句有哪些?
答:楊樸名句大全
七夕賞析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樸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fā)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拔磿颗R馊艉危宽氀椗鹚?。”前兩句設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云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zhì)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lián)所發(fā)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說: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jīng)是很多了,多得有點可怕。詩人在這里并非是在贊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chuàng)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復、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斗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jīng)不同于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斗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xiàn)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樸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樸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
- 送奚宰二首藏宰慈祥意,三年只似初。折腰寧而米,掣肘固難書。機靜婆浮鳥,刑疏綱漏魚。終然清議在,褒字到公車。
- 和王安撫六言十首西牧村風流第,翰林里供奉人。去之雖五日載,斬新料敵堪親。
- 狀春含春笑日花心艷,帶雨牽風柳態(tài)妖。珍重兩般堪比處,醉時紅臉舞時腰。
- 城外回,謝子蒙見諭十里撫柩別,一身騎馬回。寒煙半堂影,燼火滿庭灰。稚女憑人問,病夫空自哀。潘安寄新詠,仍是夜深來。
- 壬戌閏重九客中寫夢今日閏月九,重新做重陽。東籬賸有花,金黃熨晚香。大江東下處,其地為柴桑。靖節(jié)馀真祠,祠下荊棘荒。想像義熙年,此老醉花傍。寄情付傲睨,有句哀三良。我思前月九,菊蕾初含芳。萸氣卻綻烈,登高苦雨妨。閏延花盛開,東曦蕩晴光。繞徑行已匝,倦去憩竹床。遠夢入無何,隨云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馀故園,境凈浩莫量。仰睇南峰松,俯引北海觴。小亭俯溪南,溪聲流宮商。兩年身不到,此時夢欲狂。夢歸轉無益,夢覺生悲傷。浮生能幾度,客久空回腸。醒來日已午,尋醉歌滄浪。江鮮可斫鱠,笑引杯行長。夕暉不相知,眩眼投西岡。歡情亦云暫,旅困空相望。月出照瘐樓,思歸轉徬徨。
- 送程給事知越州才臣新命輟卿聯(lián),漕挽于今委重官。一道去蠲民疾苦,重江甯恤路艱難。行舟使節(jié)威聲遠,祖帳都門暑氣殘。奏課佇聞居上等,歸來恩異聳群觀。
- 金蓮堂 俗惜黃花 藏頭 拆起口字傳心悟。中堪睹。嬰嬌并女姹。會封門戶。滅更蟲銷,木相交做。事絕,財不覷。內(nèi)個中主。從識汝。升火降自是,丹陽堅固。往與今來人,誰肯慕。子明通玄路。
- 上黃堆烽心期紫閣山中月,身過黃堆烽上云。年發(fā)已從書劍老,戎衣更逐霍將軍。
- 和劉過夏蟲五詠蛛么蟲夜飛飛,遭汝巧且縛。汝綱非堅牢,豈無風雨惡。蟹怒橫戈矛,蜃喜吐樓閣。物生黠復癡,悟此一笑樂。
- 酬成賢良獻璞無成喜弄璋,世間得失事相參。劉蕡不得言時事,半為當時記樸庵。
- 離心一起淚雙流,春浪無情也白頭——— 裴夷直酬唐仁烈相別后喜阻風未發(fā)見寄
- 寄語姮娥休笑,月圓人亦團圓——— 趙師俠朝中措(乙未中秋麥湖舟中)
-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殷文圭趙侍郎看紅白牡丹因寄楊狀頭贊圖
- 詭輝分麗,煥若云錦——— 盧鴻一嵩山十志十首。云錦淙
- 故城邊有賣花翁,水曲舟輕去盡通。——— 陸龜蒙闔閭城北有賣花翁,討春之士往
- 但雨外疏鐘,煙中斷角,到曉共鳴咽——— 吳存摸魚兒 揚州
- 玄象森羅搖北落,詩人章句詠東征——— 杜牧東兵長句十韻
- 名都信繁會,千指調(diào)絲簧——— 蘇軾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二首(前次韻,后不次)
- 東歸自是緣清興,莫比商山詠紫芝——— 許渾送陸拾遺東歸
- 慢拈復輕攏,切切如私語——— 黃庭堅憶帝京(贈彈琵琶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