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顏平原
仙郎授剖符,華省輟分憂。
置酒會前殿,賜錢若山丘。
天章降三光,圣澤該九州。
吾兄鎮(zhèn)河朔,拜命宣皇猷。
駟馬辭國門,一星東北流。
夏云照銀印,暑雨隨行輈。
赤筆仍在篋,爐香惹衣裘。
此地鄰東溟,孤城吊滄洲。
海風(fēng)掣金戟,導(dǎo)吏呼鳴騶。
郊原北連燕,剽劫風(fēng)未休。
魚鹽隘里巷,桑柘盈田疇。
為郡豈淹旬,政成應(yīng)未秋。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
蒼生已望君,黃霸寧久留。
注釋
全唐詩:卷198_41
送顏平原問答
問:《送顏平原》的作者是誰?
答:送顏平原的作者是岑參
問:送顏平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顏平原是唐代的作品
問:送顏平原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天子念黎庶,詔書換諸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天子念黎庶,詔書換諸侯 出自 唐代岑參的《送顏平原》
問:天子念黎庶,詔書換諸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子念黎庶,詔書換諸侯 的下一句是 仙郎授剖符,華省輟分憂。
問:出自岑參的名句有哪些?
答:岑參名句大全
- 散發(fā)散發(fā)垂肩嬾更簪,一窗竹水對蕭森。從來恥作資身策,老去終懷報國心。雷起鼻端秋枕石,泉鳴指下夜橫琴。不緣羸病愁迎客,經(jīng)歲何人肯見臨?
- 贈綦大將軍先皇玉帶親解賜,加侑金錢千百億。登時筑壇拜大將,隨意委禽聘賢室。前茅出鎮(zhèn)萬貔貅,東南五湖天半壁。鳳凰山下忽相逢,我舊聞名今面識。精忠純孝故無雙,武藝文材俱第一。既能高著國手棋,又能穩(wěn)賦作家詩。既能善戰(zhàn)善騎射,七書背育無余遺。又能雙鉤寫楷字,顏筋柳骨妙畫錐。既如諸葛渡瀘水,又如龔遂清潢池。章亥六合半已到,象胥九譯靡不知。涼州蒲萄無復(fù)染,交趾薏苡夫何疑。踘場壯士閱劍舞,鈴閣騷人陪酒卮。笑談灑落意嫻雅,喜看賓主無厭時。邇來宣城察事尤瑰奇,明目張膽鋤群私。去年稻田百圩沒,秋潦至今猶渺{泓厶換爾}。孰謂不潦罔省府,公斥其人真奸欺。百戰(zhàn)將軍古有之,未聞將軍亦肯念民饑。
- 酬樂天醉后狂吟十韻(來章有移家惟醉和之句)散誕人間樂,逍遙地上仙。詩家登逸品,釋氏悟真筌。制誥留臺閣,歌詞入管弦。處身于木雁,任世變桑田。吏隱情兼遂,儒玄道兩全。八關(guān)齋適罷,三雅興尤偏。文墨中年舊,松筠晚歲堅。魚書曾替代,香火有因緣。欲向醉鄉(xiāng)去,猶為色界牽。好吹楊柳曲,為我舞金鈿。
- 次高待制韻登真珠山采白石子下馬登山不厭高,疑窮石壁望松寥,如珠可玩俄盈匊,似米仍圓屢折腰。何異宋都星隕璞,實(shí)連燕地玉生苗。牛羊踐履真堪惜,絕恨當(dāng)年縱采樵。
- 山云去如斷雁失群飛,來是高僧出定歸。無去無來林下客,吟魂一片共依依。
- 驀山溪(春壽太守)文章太守,今作湖山主。冰雪照人清,賦仙家、出塵風(fēng)度。流芳積慶,故自有淵源,家將相,世侯王,勛德藏盟府。政修人治,千里歌來暮。有腳是陽春,鼓和風(fēng)、遍充寰宇。芝泥封詔,肯為郡人留,蒼玉佩,紫金貂,穩(wěn)上星辰去。
- 木蘭花慢并致賀禮向蒲江佳處,報新葺、小亭軒。有碧嶂青池,幽花瘦竹,白鷺蒼煙。年華再周甲子,對黃庭、心事只翛然。都占壺天歲月,便成行地神仙。十年。微祿縈牽。夢繞浙東船。更吾廬才喜,藩籬盡剖,門巷初全。何時歸來拜壽,盡團(tuán)欒、笑語玉尊前。吟寄疏梅驛外,思隨飛雁行邊。
- 逍遙詠昆侖山上聚神仙,羽駕爭行意不偏。積雪遠(yuǎn)看欹下界,巔峰高認(rèn)涌流泉。真空的實(shí)難堪比,異景皆從造化遷。秘密豈教容易辨,玄中之外更深玄。
- 倦尋芳(試墨)冰壺秋月,去了潘郎,傳到梁老。騎馬乘船,麾斥五湖三島。任捎云,兼拂日,拽蛟龍、鱗鬣都推倒。廂塵中,分付高人勝士,把云煙掃。乾坤巧。自蒼筠無汗,烏錐無刃,此為至寶。第一君門通表。書囊諫草。第二文章?lián)P事業(yè),第三編簡攄懷抱。千百般,終久被他磨了。
- 和孫吉父登第二首幾載英名表一鄉(xiāng),今年仙籍始浮香。恩隆云漢頒宸翰,燕賜韶鈞出教坊。父子同登尤煒煜,詩騷為貺轉(zhuǎn)鏗鏘。愿言努力酬天造,勉使吾君冠百王。
- 棋急鳥聲散,琴低鶴睡閒——— 柴望吳樵溪山居
- 寶琴零落金星滅——— 佚名相和歌辭。雀臺怨
- 一豫凝皇覽,千英薦瑞葩——— 宋祁應(yīng)詔內(nèi)苑牡丹三首千葉
- 西日墮云斜照盡,半山秋雨落馀飛。——— 鄭剛中貴溪道中四絕·晚投村舍款此扉
- 預(yù)知詩及門,新語謝花絮——— 陳造有嘆
- 濟(jì)勝聊為具,吟詩愧別才——— 何澹九日偕朱彥器伯仲游雁門山
- 千畦抱甕園,一酌癭尊酒。——— 李益與宣供奉攜癭尊歸杏溪園聯(lián)句
- 買花充屋手點(diǎn)勘,杞菊門巷槐花零——— 洪咨夔次韻子有賦著圖書所
- 玉沁唇脂,香迷眼纈,肉紅初映仙裳。——— 周密滿庭芳
- 圣期將申錫,王業(yè)成艱難。——— 張九齡奉和圣制幸晉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