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
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辛畹乱卜?!‘上帝臨女,無貳爾心?!辛蠲卜?!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宣子說,乃輕幣。
注釋
晉國范宣子執(zhí)政,諸侯向晉國繳納的貢品很重,鄭國人深為這件事所苦。
二月,鄭簡公到晉國去,子產托隨行的子西帶去一封信,將這事告訴范宣子,信上說:“您治理晉國,四鄰諸侯不聽說您的美德,卻聽說收很重的貢品,僑對此感到困惑。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和大夫家室事務的,不是為沒有財貨擔憂,而是為沒有美名擔憂。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國國君的宗室,諸侯就離心。如果您依賴這些財貨,晉國人就會離心。諸侯離心,晉國就垮臺;晉國人離心,您的家室就垮臺,為什么沉迷不悟呢?那時哪里還需要財貨?說到美名,它是傳播德行的工具;德行,是國家和家室的基礎。有基礎就不致垮臺,您不也應當致力于這件事嗎?有了德行就快樂,快樂就能長久?!对娊洝ば⊙拧つ仙接信_》說:‘快樂的君子,國家的基石’,說的是有美德?。 对娊洝ご笱拧ご竺鳌氛f:‘上天監(jiān)視著你,不要使你的心背離’,說的是有美名啊!用寬恕的心來顯示德行,美名就會載著德行走向四方,因此遠方的人聞風而至,近處的人也安下心來。寧可讓人說,‘您的確養(yǎng)活了我們’,而能讓人說‘您榨取了我們來養(yǎng)活自己’嗎?象有牙齒而毀滅了它自身,就是由于財貨的原故。”
范宣子很高興,于是減輕了諸侯的貢品。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問答
問:《子產告范宣子輕幣》的作者是誰?
答:子產告范宣子輕幣的作者是左丘明
問:子產告范宣子輕幣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子產告范宣子輕幣是先秦的作品
問:子產告范宣子輕幣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出自 先秦左丘明的《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問: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的下一句是 二月,鄭伯如晉。
問:出自左丘明的名句有哪些?
答:左丘明名句大全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賞析
文章開頭先交待了子產寫這封信的背景。當時晉國為盟主,范宣子(士匄)為中軍將,主持晉國政事。在范宣子執(zhí)政時,加重征收諸侯對晉國貢獻的財物。鄭國也以此為患。公元前549年2月,鄭簡公到晉國朝會,鄭大夫子西陪同前往,子產讓子西捎帶書信,以勸告范宣子。[1]
信的開頭故作危激之論:“您治理晉國,四鄰的諸侯沒有聽說您有什么美德,只聽到了您加重了各國繳納的貢物,我對此感到困惑不解。”子產作為小國的大夫。寫信給盟主國的執(zhí)政竟然如此不客氣,指出范宣子執(zhí)政時“不聞令德”,“而聞重幣”,這的確是振聾發(fā)聵之言。子產故作驚人之語,以期引起范宣子的重視。
子產在信中說:“我聽說君子領導國家和家族的,不是擔心沒有財物,而是擔心沒有美好的聲譽。如果把諸侯的財物都集中到晉國的王室,那么諸侯就會對晉國產生二心。假如您私自占有,晉國的人民就會離心。諸侯有了二心,晉國的盟主地位就會動搖;晉國人民不信任您,您也不能保家。不要再執(zhí)迷不悟,要這些財物也沒有什么用?!弊赢a從“令德”推出“令名”,點出這篇文章的主旨:“君子長(掌)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狈Q霸的大國壓榨勢力范圍內的小國,是春秋時代的一種暴政,它必然引起國家間的沖突,子產警告范宣子,壓榨過重,將使諸侯不滿,人民離心,從而產生嚴重的后果:“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狈缎訉⑻幱诩炔荒鼙植荒苄l(wèi)家的境地。如果家破人亡,錢財這些身外之物就沒有用了。既然貪斂財物危害甚大,就不要再一意孤行了。
子產繼續(xù)寫道:“好的聲譽,是傳播美德的車子;美德,是國家和家族的基礎。有了牢固的基礎,國家才不會崩潰。還是努力追求美德吧!在位者有美德,人民就快樂,人民快樂,國家就能保持長久。《詩經》中說:‘君子樂和有德,就能奠定國家的基礎?!@就是因為有美德?。 对娊洝分杏终f:‘上帝看著你,你不要三心二意?!@就是有美名啊!用寬宥諒解的精神來發(fā)揚美德,那么好的名聲就能像車載一樣傳播,因此遠方的人來歸附,近處的人安居。您是寧可讓人家說‘您實在是養(yǎng)活了我,’還是說‘您榨取我的血汗來養(yǎng)活您自己’。大象因為有了象牙而毀了自己,這是因為象牙值錢的緣故。”
子產這一席話酣暢淋漓,進一步闡發(fā)了“令名”與“令德”的作用,從“令名”又推回“令德”,反復闡述,不憚其煩。他說,美名是裝載美德的工具,美德則是國家的基礎。國家依靠這個基礎才不致崩潰。在位的執(zhí)政者如發(fā)揚美德,就會聲名遠播,“遠至邇安”。子產認為,具有美德的人絕不會貪重幣帛,他尖銳的指出:“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究竟讓諸侯國由于盟主采取寬厚政策而心懷感激,還是讓諸侯國受盡壓榨而心懷怨恨,從而動搖晉國的盟主地位。不言而喻,聰明的執(zhí)政者一定會采取前一種政策。子產最后用大象因為自己的牙齒貴重而給自身招來禍患的比喻,警告范宣子:不要因為采取貪重幣帛的短視政策而給晉國帶來災難。
子產的信收到了效果,范宣子看了信以后很高興,于是就減輕了諸侯的貢品。
子產致范宣子的這封信立意高遠,持論正大,信中雖有危激之語,但并非危言聳聽。子產站在為晉國和范宣子個人謀劃的立場上,指出國家和家族賴以存亡的道德基礎,并為范宣子描繪了一幅道德基礎崩潰后國亡家敗的圖景,不由范宣子不信服?!胺蛑T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文筆矯捷雄健,如江河奔流,勢不可遏,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
子產的信中還巧妙設喻,以加強自己的論點。如“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睂⒙曌u比喻成裝載美德的車子,將美德比喻成國家大廈的基石,既形象生動,又深化了文章的內涵。其“象有齒以焚其身”的比喻,更是緊緊扣住文章的主題,闡明了君子為政不能貪賄,貪賄只能招來禍患的深刻道理。子產信中還恰當地引用了《詩經》中的語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良好的藝術效果。
子產的這封信中,還采用了對比的寫法,使文章更加生動有力。整篇文章都以對比的手法闡明“重幣”與“輕幣”的不同后果,說明“令名”與“令德”的關系,以印證“重幣”之害。寫“重幣”處,作危激語;寫“德名”處,作贊嘆語,層次井然,褒貶分明。信中“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對比強烈,令人警醒。
子產這封書信,雖然持論堂堂正正,但由于注意引文長短交替,頓挫有致,并多方設喻對比,援引《詩經》,所以絲毫不使人感到枯燥和說教的氣味。子產以其嚴密的推理和精警的語言使范宣子傾心受諫,減輕了各諸侯國的負擔?!蹲赢a告范宣子輕幣》堪稱是先秦書信散文的代表作品。
- 再次韻楊宰七首附麗高陰暑里其,衰榮不主林神。胡床想踞僧垣夜,卻愛香隨露滴身。
- 金剛隨機無盡頌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無為福勝田,頓覺如來禪。阿鼻剎那滅,八萬及四千。
- 水調歌頭(飲蕪湖雄觀亭)璧月掛銀漢,冷浸一江秋。天公付我清賞,仙籍桂香浮。極目江山如畫,際晚云煙凝紫,秋色豁羈愁。領看上雄觀,波影動簾鉤。雁排空,漁唱晚,楚天幽。湖陰一曲千載,成敗倩誰籌。試問謫仙何處,喚起于湖同醉,小為作遨頭。老子欲起舞,擺脫利名休。
- 散庵即事屋冷頻添火,窗深遠炷香。荊榛白墮境,杖履黑甜鄉(xiāng)。晚日誰云短,閒身得暫長。畏人成免俗,治藥屢傳方。
- 漁家傲過盡百花芳草滿。柳絲舞困闌干暖。柳外秋千裙影亂。人逐伴。舊家心性如今懶。斗帳寶香凝不散。黃昏院落鶯聲晚。紅葉不來音信斷。疏酒盞。東陽瘦損無人管。
- 別蔣穎叔金城千里要人豪,理君亂絲須孟勞。文星合在天東壁,清都紫微醉云璈。荊溪居士傲軒冕,胸吞云夢如秋毫。三品衣魚人仰首,不見全牛可下刀。秦川渭水森長戟,方壺蓬萊冠巨鰲。萬釘寶帶琱狨席,獻納論思近赭袍。連營貔虎湛如水,開盡西河擁節(jié)旄。何時出入諸公間,淮湖閱船今二毛。鑿渠決策與天合,支祈窘束縮怒濤。衣食京師看上計,陛下文武收英髦。春風淮月動清鑒,白拂羽扇隨輕舠。下榻見賢傾禮數,后車載士回風騷。斲鼻于郢,觀魚于濠。小夫閱人蓋多矣,幾成季咸三見逃。
- 別云臺觀同宿饒益寺與薛田聯句自古人人足嘆嗟,閑游得侶復堪夸??蓱z十宿無喧雜,不在僧家即道家。
- 和李端叔大夫從參寥子游許昌西湖十絕詩翁詩思與春爭,落筆風雷紙上生。雪棘滿頤心尚壯,君看巖電射人明。
- 送沿江制使姚橘州尚書自金陵赴召三首自紫巖來百載余,我公德量世閒無。官高也只如韋布,家慶真堪入畫圖。忙處轉多閒氣象,平時惟做實工夫。此行當坐經綸閣,須念蒼生已及膚。
- 巫山一段云 洞庭秋月衡岳寬臨北,君山小近南。中開北百里湖潭。吳楚入包含。銀漢秋相接,金波夜正涵。舉杯長嘯待鸞驂。且對影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