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劍門山高聳入云,險峻無比;我避亂到蜀,今日得以回京。
只見那士翠色屏風(fēng)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士紅色屏障的石壁,全憑五位大力士開出路徑。
灌木叢生,好似纏繞旌旗,時隱時現(xiàn);白云有士飛仙,迎面拂拭著馬來。
治理國家應(yīng)該順應(yīng)時勢,施帝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們平定叛亂,建功立業(yè),是國家的棟梁之才。
注釋
幸蜀西至劍門:幸蜀:駕臨四川。劍門,古縣名,今四川省劍閣東北,因劍門山而得名。此詩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時長安收復(fù)后從四川回京時,帝至劍門時所寫。
鑾輿:皇帝的車駕,此處是李隆基自指。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視稱出狩。
五丁開:傳說中蜀道是由五個大力士(五?。╅_通的。
乘時:造就時勢。
勒銘才:建功立業(yè)的才能。西晉時張載作《劍閣銘》,晉世祖司馬炎派人刻于石上。銘中有“興時在德,險亦難恃”之語。
幸蜀西至劍門問答
問:《幸蜀西至劍門》的作者是誰?
答:幸蜀西至劍門的作者是李隆基
問:幸蜀西至劍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幸蜀西至劍門是唐代的作品
問:幸蜀西至劍門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劍閣橫云峻,鑾輿出狩回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劍閣橫云峻,鑾輿出狩回 出自 唐代李隆基的《幸蜀西至劍門》
問:劍閣橫云峻,鑾輿出狩回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劍閣橫云峻,鑾輿出狩回 的下一句是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問:出自李隆基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隆基名句大全
幸蜀西至劍門賞析
“劍閣橫云峻,鑾輿出狩回”二句,開篇扣題,力度千鈞。劍閣天險,鑾輿人主,銖兩悉稱?!熬笔莿﹂T山主要的特征,其它如道路險曲等,都由“峻”字生出。詩中不去寫山,只抓住山腰“橫云”這一特定景觀來寫:在平原高不可及的層云,此刻只是層層低徊于劍門腰際,足見山高嶺峻路險?!皺M”字,描繪出層云疊起,橫截青峰,與峻偉山勢,共同構(gòu)成一種浩然雄勁的氣勢。經(jīng)過首句先聲奪人的渲染,出句交待皇輿返京,經(jīng)行劍閣情事?!洞呵铩窞樽鹫咧M,天子逃竄,每稱“出狩”,用來不免難堪。但“出狩”下緊綴一個“回”字,又很能顯出玄宗心境的爽朗和愉悅。兩句一景一事,領(lǐng)起下文。
頷聯(lián)二句:“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互文見意?!捌痢保搬帧本干椒?,“翠”、“丹”渲染山色之美,玄宗回京經(jīng)過劍閣,雖已是十月初冬時分,但南國天氣,正是楓葉流丹、青松積翠的好季節(jié)。山路縈繞,只見座座山巒,紅綠紛呈,丹翠輝映?!扒ж鸷稀睂懙缆冯U阻?;瘦浗?jīng)行,抬頭看去,劍門七十二峰擁擠堆疊,壁立千仞,仿佛扇扇閉合的大門。山勢最險處,“峭壁中斷,兩巖相嵌,形似劍門”,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關(guān)隘所在,山也因此得名,“五丁開”形象道路之險,其中流傳一個神奇的傳說:
秦惠王伐蜀不識道路,于是造五只石牛,置金牛尾下,揚言牛能屙金。蜀王負力信以為真,派五壯士拉牛回國,為秦開出通蜀的道路。
“灌木縈旗轉(zhuǎn),仙云拂馬來”,落筆于事,事中見景?!肮嗄尽本鋵懙缆分?。太白詩“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足見彎道眾多。儀仗左轉(zhuǎn)右轉(zhuǎn),旌旗搖動,乘輿前行,反覺是路邊的樹木山石在轉(zhuǎn)移倒退?!跋稍啤焙魬?yīng)首聯(lián)“橫云”,山中之云;遠看陰濃層疊,等到拂馬而來,卻絲絲縷縷,輕靈潔白,使人看了,頓覺澄潔清爽,加上地勢之高,如入仙境。
尾聯(lián)“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是就劍閣石壁所勒張載銘文發(fā)議論,張氏在《劍閣銘》中明確提出,“興實在德,險亦難恃”,并在文尾聲明撰銘宗旨:“勒銘山阿,敢告梁益”,警告漢中和四川的不臣者,天命所鐘,在德不在險。玄宗讀罷銘文,深有同感?!俺藭r方在德”,“乘時”,是說眼前出現(xiàn)平叛的大好形勢。他相信李唐王朝德在人間,也相信其子肅宗的仁智,禍患很快就會消除。當(dāng)然,面對銘文,玄宗也不會忘記,他追求享受、濫用佞人,與這次動亂的發(fā)生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不免感嘆自己昔日之非,不無悔恨。因此對張載的識見才華十分稱賞:“嗟爾勒銘才”,“嗟”是贊嘆之詞。
此詩格調(diào)莊嚴,筆力扛鼎。雖作于亂中,不失盛唐氣象。
- 立春小酌呈諸兄共喜春隨曉色來,東郊歡踴賽?;亍F坪噢D(zhuǎn)蕪菁葉,抵日紅抽芍藥荄。歲換未勞驚我壯,酒封聊復(fù)為君開。上林不負遷喬約,百蟄同驚此夜雷。
- 皇太妃合春帖子五首愛敬承三殿,慈柔化六宮。常膺萬春祝,永繼二南風(fēng)。
- 軍中雜歌名王金冠玉蹀躞,面縛纛下聲呱呱。稿街未遽要汝首,賣與酒家鉗作奴。
- 聞惠二過東溪特一送惠子白駒瘦,歸溪唯病身?;侍鞜o老眼,空谷滯斯人。崖蜜松花熟,山杯竹葉新。柴門了無事,黃綺未稱臣。
- 將赴天平職書懷寄翰林從兄居處絕人事,門前雀羅施。誰遣辟書至,仆隸皆展眉。匹馬渡河洛,西風(fēng)飄路歧。手執(zhí)王粲筆,閑吟向旌旗。香晚翠蓮動,吟余紅燭移。開口啖酒肉,將何報相知?況我魏公子,相顧不相疑。豈學(xué)官倉鼠,飽食無所為。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自小不到處,全家忽如歸。吾宗處清切,立在白玉墀。方得一侍座,單車又星飛。愿將門底水,永托萬頃陂。
- 相和歌辭苦寒行北風(fēng)北風(fēng),職何嚴毒,摧壯士心,縮金烏足。凍云囂囂礙雪,一片下不得。聲繞枯桑,根在沙塞。黃河徹底,頑直到海。一氣搏束,萬物無態(tài)。唯有吾庭前杉松樹枝,枝枝健在。
- 侍仲舅同諸表游山來游大梅山,涉山知幾重。平行千仞岡,俯瞰他山峰。一步一步高,勢欲凌虛空。左顧九地底,樓臺鳴鼓鐘。蓬萊反在下,直恐船引風(fēng)。又疑海水竭,洞見馮夷宮。行行愈就順,故步尋苔封。十年舊主人,相對如夢中。清談虛閣上,坐到夕陽舂。年來頗畏影,掣身慕冥鴻。入山非不深,猶有行人蹤。安得更深居,尚友荷衣翁。未問梅子熟,寧能噉青松。庶幾過吾心,余生得從容。
- 贈鷺鷥兩個鷺鷥相對立,江邊無物蓼花疏。知君潔白如霜雪,何必臨川更羨魚。
- 六州齊天宇,四海洽淳風(fēng)。接寶胄,垂真檢,景祚無窮。成玉牒、日觀歸功。冀野升方鼎,脽上由崇。欽檜井、云蹕巡東。國本震為宮。乾文煥炳,真祠曲密,重祥疊瑞,瓊蘊降高穹。膺丕烈,虔心建垂鴻。詢吉士,郊兆執(zhí)玉薦衷。鍾律應(yīng)、云物迎空。樂和輪囷。嘉氣蔥蔥。天神來降發(fā)沖融。玉燭四時通。星回金輅雷作解,昆蚑被惠,億載帝基隆。
- 天問鴻冥未判初,動靜根已互。陰陽無停機,一闔一辟戶。太虛本塊氣,無形何八柱。四時自爾行,列星自爾布。吾聞女媧氏,曾把五色補。補處絕無痕,亦有未補處。日無息不運,何處獨陰霧。有龍銜燭照,終日燒不住。玉川子有言,日月作眼行。應(yīng)不外幽獨,同此雙眼睛。彼何地而暗,乃假燭以明。亦有無燭地,暗塞幽冥冥。吾不解其故,蒼蒼徒具形。試喚盧仝鬼,為我叩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