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論書
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
貌妍容有顰,璧美何妨橢。
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譏,不謂子亦頗。
書成輒棄去,謬被旁人裹。
體勢本闊略,結束入細麼。
子詩亦見推,語重未敢荷。
邇來又學射,力薄愁官笥。
(SS〗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
)多好竟無成,不精安用夥。
何當盡屏去,萬事付懶惰。
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
世俗筆苦驕,眾中強嵬我。
鐘張忽已遠,此語與時左。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我雖然不擅長書法 但是通曉書法的又沒有人比的過我!
我經常說:假如通曉書法的本意在于追求寄意,即使不經常學習書法也是可以的。
佳人只要容貌靚麗應該容許有皺著眉頭憂愁的時候;璧玉只要色質美好,即使橢圓又有什么妨礙呢?
端正莊重之中混合著流暢華美,堅強有力之中包含著輕盈柔美。
我很喜歡這種風格,卻每每自我調侃,想不到你也是這樣看待我的。
我平常書法創(chuàng)作完成以后就隨手丟棄,卻被他人包裹而去。
形體結構﹑氣勢風格本來就疏放不拘束,筆勢收束卻能進入細微之處。
你的詩也對我的書法大加推舉,話語雖然誠懇,我卻不敢承當。
近來,我又學習射箭,總是憂愁自己臂力不足。
愛好很多終究沒有成就,如果技藝不精湛,即使多幾種技藝又有什么用呢!
什么時候能把這些都拋開,對萬事都懶惰些啊。
我聽說古代的書法原則是:一味駿快不如帶點跛偃。
世俗書法的毛病在于過于驕矜,總想在眾人之中強行出頭。
三國的鍾繇、東漢的張芝早已被人們忘記了,我得這些說法,恐怕已不合時宜了。
注釋
貌妍容有顰:蘇軾書法不計工拙,遭到當時一些士大夫的諷刺,黃庭堅辯道:“此又見其管中窺豹,不識大體。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br />璧美何妨橢:璧玉只要色質美好,即使形狀上不是很圓又有什么妨礙呢?璧是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橢圓便是有些不圓滿,有缺憾。
體勢:指字畫的形體結構﹑氣勢風格。
結束:指字的筆勢收束。
細麼:細微。麼,細小。
守駿莫如跛:一味駿快不如帶點跛偃,也就是藏巧于拙的意思。駿:迅速。
嵬騀:高大。
鐘張:三國的鐘繇、東漢的張芝,皆為古代書法家。
和子由論書問答
問:《和子由論書》的作者是誰?
答:和子由論書的作者是蘇軾
問:和子由論書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和子由論書是宋代的作品
問: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出自 宋代蘇軾的《和子由論書》
問: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的下一句是 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 雜曲歌辭。游子吟故櫪思疲馬,故巢思迷禽。浮云蔽我鄉(xiāng),躑躅游子吟。游子悲久滯,浮云郁東岑??吞脽o絲桐,落葉如秋霖。艱哉遠游子,所以悲滯淫。一為浮云詞,憤塞誰能禁。馳暉百年內,惟愿展所欽。胡為不歸歟,坐使年病侵。未老霜繞鬢,非狂火燒心。太行何艱哉,北斗不可斟。夜晴星河出,耿耿辰與參。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泬寥群動異,眇默諸境森。苔衣上閑階,蜻蛚催寒砧。立身計幾誤,道險無容針。三年不還家,萬里遺錦衾。夢魂無重阻,離憂因古今。胡為不歸歟,孤負丘中琴。腰下是何物,牽纏曠登尋。朝與名山期,夕宿楚水陰。楚水殊演漾,名山杳嶇嶔??蛷亩赐?,婉孌瀟湘深。橘柚在南國,鴻雁遺秋音。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引燭窺洞穴,凌波睥天琛。蒲荷影參差,鳧鶴雛淋涔。浩歌惜芳杜,散發(fā)輕華簪。胡為不歸歟,淚下沾衣襟。鳶飛戾霄漢,螻蟻制鱔鱘。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臨。圣主雖啟迪,奇人分堙沉。層城發(fā)云韶,玉府鏘球琳。鹿鳴志豐草,況復虞人箴。
- 巫秀麗為四川之奇觀其一晴巫峽秋深景最幽,山嵐?jié)姶涞瓱煾???磥聿粡统稍朴辏真i襄王舊日愁。
- 誡外甥書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 石竺山二十詠海島五百士,劉郎廬亦深。不似阿羅漢,神通無處尋。
- 送余姚陳寺丞銅墨佩腰間,中流望若仙。鳴蟬汴河柳,畫鷁越鄉(xiāng)船。下瀨逢江鴈,瞻氛落海鳶。山川仍客思,盡入隱侯篇。
- 秀亭秋懷十五首茫茫六合間,孰是身自由。貧賤不遑安,故迫口腹謀。萬事已云足,心火炎不休。朝服寒食散,夜夢郁儀樓。鄙哉齊公子,淚下雍門周。萬世一陶叟,浩歌歸故丘。有酒醉即眠,無酒亦不求。
- 李允成次彥博韻見示仍用韻答之三首挽眉聊卓魯,高步故夔龍。倦翮閒霜鶚,蒼棱老澗松。只應安小試,正自恥先容。泚筆書三異,他山玉可攻。
- 頻夜燈花顧予有何喜其可喜者又心之所自知不何煩喜事燈來報,喜事山間足可夸。綠竹乍移都出筍,素馨沖臘小開花。疏牙送飯匙猶健,細字抄書筆有加。況是山前膏雨足,平平春水浸秧芽。
- 西湖雜詩 之二湖上波光罨雪光,張祠清絕勝劉莊。仙人自愛樓居好,六面山屏曉鏡妝。
- 除夜紅燭除花酒滿巵,繞廊風細動簾帷。已從半夜分春漏,即是平明受歲時。右省轉官因大慶,元正立仗憶丹墀。吟思何日承宣召,卻和金門和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