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揚子江邊楊柳青青春意正濃,漫天飛揚的楊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煩。
微風輕拂,笛聲幽咽,離亭漸漸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奔向西秦。
注釋
淮(huái)上:揚州?;矗夯此?br />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zhèn)江、揚州一帶的干流,古稱揚子江。
楊柳:“柳”與“留”諧音,表示挽留之意。
楊花:柳絮。愁殺:愁緒滿懷。殺,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風笛:風中傳來的笛聲。
離亭:驛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為“離亭”。
瀟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帶。
秦:指當時的都城長安。在今陜西境內。
淮上與友人別問答
問:《淮上與友人別》的作者是誰?
答:淮上與友人別的作者是鄭谷
問:淮上與友人別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淮上與友人別是唐代的作品
問:淮上與友人別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出自 唐代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
問: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的下一句是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問:出自鄭谷的名句有哪些?
答:鄭谷名句大全
淮上與友人別賞析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后,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這首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于抒情、富于風韻的特點。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淡淡幾筆,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于含蘊。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蒙蒙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里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tǒng)一。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復,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huán)往復,富于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于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比?、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征著別離的《折楊柳》。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詩到這里,突然停止,富有韻味。
這首詩有一個別開生面和富于情韻的結尾,使得它受到較高的評價。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嘆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于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復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疊,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嘆的情味。
- 臨江仙·幽閨欲曙聞鶯轉標簽:思念幽閨欲曙聞鶯轉,紅窗月影微明。好風頻謝落花聲。隔帷殘燭,猶照綺屏箏。繡被錦茵眠玉暖,炷香斜裊煙輕。淡蛾羞斂不勝情。暗思閑夢,何處逐云行?
- 浣溪沙銀海清泉洗玉杯。恰篘白酒冷偏宜。水林檎嫩折青枝。爭看使君長壽曲,旋教法部太平詞??祜L涼雨火云摧。
- 圓機寵以長句賀禱雪龍池輒次韻述謝神州鐘鼓浹年豐,燈焰紅綿照景龍。況有玉楚榮廣內,不勞金甲老邊封。同云出洞如人意,孤宦臨岐歛病容。何事儒先詩思苦,欲拋萬卷作三農。
- 出關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v然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 晨炊旱塘一歲官拘守一州,天將行役賜清游。青山綠水留連客,碧樹丹楓點綴秋。夜夢晝思都是景,左來右去不勝酬。我無韋偃丹青手,只向囊中句里收。
- 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v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遠望未及上,但愛青若鬟。大雪冬沒脛,夏秋多虵蚖。乘春乃敢去,匍匐攀孱顏。有路不客足,左右號鹿猿。陰崖雪如石,迫暖成高瀾。經日到絕頂,目眩手足顛。自恐不得下,撫膺忽長嘆。坐定聊四顧,風色非人寰。仰面囁云霞,垂手撫百山。臨風弄襟袖,飄若風中仙。朅來游荊渚,談笑登峽船。峽山無平岡,峽水多悍湍。長風送輕帆,瞥這難詳觀。其間最可愛,巫廟十數巔。聳聳青玉斡,折首不見端。其馀亦詭怪,土老崖石頑。長江渾渾流,觸齧不可攔。茍非峽山壯,浩浩無隅邊。恐是造物意,特使險且堅。江山兩相值,后世無水患。水行月余日,泊舟事征鞍。爛熳走塵土,耳囂目眵昏。中路逢漢水,亂流愛清淵。道逢塵土客,洗濯無瑕痕。振鞭入京師,累歲不得官,悠悠故鄉(xiāng)念,中夜成慘然。五嘆不復留,馳車走轘轅。自是識嵩岳。蕩蕩容貌尊。不入眾山列,體如鎮(zhèn)中原。幾日至華下,秀色碧照天。上下數十里,映睫青巑巑。迤邐見終南,魁岸蟠長安。一月看山岳,懷抱斗以騫。漸漸大道盡,倚山棧夤緣。下瞰不測溪,石齒交戈鋋。虛聞怖馬足,險崖磨吾肩。左山右絕澗,中加一繩慳。傲睨駐鞍轡,不忍驅以鞭。累累斬絕峰,兀不相屬聯。背出或逾峻,遠騖如爭先?;驎r度岡領,下馬步險艱。怪事看愈好,勤劬變清歡。行行上劍閣,勉強踵不前。矯首望故國,漫漫但青煙。及下鹿頭坂,始見平沙田。歸來顧妻子,壯抱難留連。遂使十余載,此路常周旋。又聞吳越山,中明水澄鮮。百金買駿馬,往意不自存。投身入廬岳,首挹瀑布源。飛下二千丈,強烈不可干。馀潤散為雨,遍作山中寒。次入二林地,遂獲高僧言。問以絕勝境,道我同躋攀。逾月不倦厭,巖谷行欲殫。下山復南邁,不知已南虔。五嶺望可見,欲往苦不難。便擬去登玩,因得窺群蠻。此意竟不償,歸抱愁煎煎。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昨聞廬山郡,太守雷君賢。往求與識面,復見山欝蟠。絕壁橫三方,有類大破鐶。包裹五六州,倚之為長垣。大抵蜀山峭,巉刻氣不溫。不類嵩華背,氣象多濃繁。吳君潁川秀,六載為蜀官。簿書苦為累,天鶴辦籠樊。岷山青城縣,峨嵋亦南犍。黎雅又可到,不見宜悒然。有如烹脂牛,過眼不得飡。始謂泛峽去,經約今又愆。只有東北山,依然送歸軒。他山已不見,此可著意看。
- 寓吳門十首溪翁園客問何如,可諱浮生百計疏。不憚典衣規(guī)得酒,長因乞米衒能書。
- 中和樂九章歌東軍第三遐哉廟略,赫矣臺臣。橫戈碣石,倚劍浮津。風丘佛籜,日域清塵。島夷復祀,龍伯來賓。休兵宇縣,獻馘天闉。旆海凱入,耀輝震震。
- 偈頌一百零四首三界炎炎如火聚,攪擾勞生困蒸煮。邪見稠林蔽祖庭,孰為臨濟陰涼樹。拄杖子,回避無門,全身荷負特立獨行,危分險布。掃除枝不留蹤,普覆大地人,徹骨清涼去。雖然如是,趙婆酤醋。
- 次韻劉帥出郊一首競逐朱轓載酒行,熙熙物態(tài)與人情。浴沂我欲尋儒服,涉洧公方厭鄭聲。試問冶容遨夜市,何如赤腳馌春耕。故山瓜圃應地恙,老去深知愧邵平。
- 10古劍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