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主簿 其二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翻譯和注釋
譯文
雨水調(diào)順整春季,秋來清涼風蕭瑟。
露珠凝聚無云氣,天高肅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聳立,遠眺益覺皆奇絕。
芳菊開處林增輝,巖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堅貞秀美姿,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賢隱士,千百年來守高節(jié)。
顧我素志未施展,悶悶空負秋十月。
注釋
和澤:雨水和順。周:遍。三春:春季三個月。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見《禮記·月令》)
露凝:露水凝結(jié)為霜。游氛:飄游的云氣。
肅景:秋景?!稘h書·禮樂志》:“秋氣肅殺?!背海呵宄?,明凈。
陵:大土山。岑(cén):小而高的山。逸峰:姿態(tài)超邁的奇峰。
遙瞻:遠望。
開:開放。耀:耀眼;增輝。
冠巖列:在山巖的高處排列成行。
貞秀姿:堅貞秀美的姿態(tài)。
卓:直立。此處有獨立不群意。霜下杰:謂松菊堅貞,不畏霜寒。
銜觴:指飲酒。幽人:指古代的隱士。
撫爾訣:堅守你們的節(jié)操。撫:保持。爾:你們。訣:法則,原則,引伸為節(jié)操。
檢素:檢點素志;回顧本心。展:施展。
厭厭:精神不振的樣子。竟:終。良月:指十月?!蹲髠鳌でf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shù)焉。’”
和郭主簿 其二問答
問:《和郭主簿 其二》的作者是誰?
答:和郭主簿 其二的作者是陶淵明
問:和郭主簿 其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和郭主簿 其二是魏晉的作品
問: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 出自 魏晉陶淵明的《和郭主簿 其二》
問: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 的下一句是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問:出自陶淵明的名句有哪些?
答:陶淵明名句大全
和郭主簿 其二賞析
《和郭主簿》第二首主要寫秋色。寫秋色而能獨辟溪徑,一反前人肅殺凄涼的悲秋傳統(tǒng),卻贊賞它的清澈秀雅、燦爛奇絕,乃是此詩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一大特征。古詩賦中,寫秋景肅殺悲涼,以宋玉《九辯》首肇其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蓖笄锞芭c悲愁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如漢武帝的《秋風辭》、漢代《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曹丕的《燕歌行》、禰衡的《鸚鵡賦》、曹植的《贈丁儀》、《贈白馬王彪》、《幽思賦》、王粲的《登樓賦》、阮籍《詠懷·開秋兆涼氣》、潘岳的《秋興賦》、張協(xié)的《雜詩·秋夜涼風起》等等,或觸秋色而生悲感,或借秋景以抒愁懷,大抵皆未跳出宋玉悲秋的窠臼。而陶淵明此詩的秋景卻與眾迥異,別開生面。首句不寫秋景,卻寫春雨之多,說今春調(diào)合的雨水(和澤)不斷,遍及了整個春季三月。這一方面是《詩經(jīng)》中“興”的手法的繼承,另一方面又把多雨的春和肅爽的秋作一對比,令人覺得下文描繪的清秀奇絕的秋色,大有勝過春光之意。往下即具體寫秋景的清涼素雅:露水凝結(jié)為一片潔白的霜華,天空中沒有一絲陰霾的霧氣(游氛),因而益覺天高氣爽,格外清新澄澈。遠望起伏的山陵高崗,群峰飛逸高聳,無不挺秀奇絕;近看林中滿地盛開的菊花,燦爛耀眼,幽香四溢;山巖之上蒼翠的青松,排列成行,巍然挺立。凜冽的秋氣使百卉紛謝凋零,然而菊花卻迎霜怒放,獨呈異采;肅殺的秋風使萬木搖落變衰,唯有蒼松卻經(jīng)寒彌茂,青翠長在。難怪詩人要情不自禁地懷想這松菊堅貞秀美的英姿,贊嘆其卓爾不群的風貌,譽之為霜下之杰了。
善于在景物的寫實中兼用比興象征手法,寄寓強烈的主體情感,是此詩的又一顯著特征。詩人對菊舉杯飲酒(銜觴),由逸峰的奇絕,松菊的貞秀,自然聯(lián)想、懷念起那些與逸峰、松菊頗相類似的孤高傲世、守節(jié)自厲的古代高人隱士(幽人),他們千百年來一直堅持著(撫)松菊(爾)那種傲然特立的秘訣要道,其高風亮節(jié)真是可欽可敬。這里,贊美企慕“幽人”的節(jié)操,也寓有詩人內(nèi)在品格的自喻和自厲。然而這只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卻是“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擬古》之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之五);“或大濟于蒼生”(《感士不遇賦》)的宏圖壯志?!峨s詩》之二已作于五十歲左右,但仍感嘆:“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蓖砟晁鳌蹲x山海經(jīng)》中,還義憤填膺地大呼:“明明上天鑒,為惡不可履?!辟潛P“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詠荊軻》中又歌頌:“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這一切都說明詩人終其一生,也未忘情現(xiàn)實;在向往“幽人”隱逸的同時,內(nèi)心始終潛藏著一股壯志未酬而悲憤不平的激流。這種出處行藏的矛盾心情,反映在此詩中,便逼出結(jié)尾二句:詩人檢查平素有志而不獲施展,在清秋明月之下,也不由得老是厭厭無緒了。
由此可見,寫秋景的清涼澄澈,象征著幽人和詩人清廉純潔的品質(zhì);寫陵岑逸峰的奇絕,象征著詩人和幽人傲岸不屈的精神;寫芳菊、青松的貞秀,象征著幽人和詩人卓異于流俗的節(jié)操。從外在聯(lián)系看,以秋景起興懷念幽人,又從幽人而反省自身,完全順理成章;從內(nèi)在聯(lián)系看,露凝、景澈、陵岑、逸峰、芳菊、青松等意象,又無不象征著“幽人”的種種品質(zhì)節(jié)操,無不寄寓著詩人審美的主體意識,真是物我融一,妙合無痕。而在幽人的精神品質(zhì)中,又體現(xiàn)了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但“有懷莫展”之嘆,又與那種渾身靜穆的“幽人”不同。
以松菊為喻寫人或以松菊為象狀景,前人早已有之?!墩撜Z·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钡@只是單純?nèi)∮髡f理。屈原《離騷》有“夕餐秋菊之落英”,雖有象征,但只是抒情中的想像借喻,并非景物寫實。曹植《洛神賦》中“榮耀秋菊,華茂春松。”是用菊松喻洛神的容光煥發(fā),所比僅在外貌而非內(nèi)在品質(zhì),且仍非寫實景。左思《招隱》有“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笔腔谩峨x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紉秋蘭以為佩”二句,性質(zhì)亦同。其《詠史·郁郁澗底松》中喻寒門才士受抑,亦非寫實。至于鐘會、孫楚的《菊花賦》雖是寫景,卻并無深刻的象征意義。真正把景物寫實與比興象征自然巧妙地融為一體的,當自淵明始。蘇軾評陶云:“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選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保ā独潺S詩話》引)讀這首詩,深知蘇評確非溢美。
- 春日樹頭啼鳥喚眠覺,無數(shù)柳綿飛入袍。亂花繞屋水光動,碧虹漏窗春日高。乳雀趁飛玉蛺蝶,嬌鴉啄落金櫻桃。倚欄正欲破閒悶,聽得酒聲鳴小槽。
- 答人惠四明山蕉葉扇團團休復頌齊紈,蕉葉精新舉世傅。更愛四明來處異,可量三伏用時便。已無酷暑侵肌骨,肯放青蠅觸幾筵。因藉仁風慰黎庶,寧知不及古人賢。
- 趣饒伯輿來期忽得高賢訊,篝燈讀數(shù)回??噢o白鹿講,盍為紫陽來。水毀祠無恙,堂新教有開。須君速戾止,倡道淑英材。
- 除夜次大光韻大光是夕婚一杯節(jié)酒莫留殘,坐看新年上鬢端。只恐梅花明日老,夜瓶相對不知寒。
- 好事近直詞云:一弄醒心弦,情在兩山斜疊。彈到古人愁處,有真珠承睫。。使君來去本無心,休淚界紅頰。自恨老來憎酒,負十分蕉葉。相見兩無言,愁恨又還千疊。別有惱人深處,在懵騰雙睫。七弦雖妙不須彈,惟愿醉香頰。只恐近來情緒,似風前秋葉。
- 題圓通院吾家舊筑爐峰宅,豈不懷歸困轉(zhuǎn)蓬。奔走微官遍林谷,卻尋清磬到圓通。
- 呈潘潭州十首犯雪渠乘訪戴舟,不逢安道便歸休。我今一月春風里,縱復回舟匪浪游。
- 題何茂宏茂恭林堂華堂閟林樾,林秀水泉甘。野色袁家渴,秋聲鈷鉧潭。二難今有此,四者許誰參。他日承明直,懸知憶翠嵐。
- 病中有作吾年七十五,一朝忽患瘧。仍害及老妻,對床更撼鐸。寒時寒如冰,熱后熱如灼。既去還復來,如與我有約。連日莫能休,盡室皆驚愕。飲啖一不忺,形骸頓如削。細思豈無因,良由賦分薄。本是農(nóng)家子,只合事耕作。既已得美民,復有歸田樂。已是無福當,又不知慚怍。遂至瘧鬼憎,故意來相虐。作詩告天公,縱我有過惡。愿天少垂憐,疾痛且潤略。但速賜之死,莫令我知覺。一生纏世網(wǎng),正欲解其縛。假使壽百年,寧免此一著。不如早歸藏,且免論強弱。我非畏死人,久已辦棺槨。
- 仲舅敷文閣學士汪公挽詞外氏桂成叢,諸甥長養(yǎng)中。名稱無酷似,宦達偶相同。澹室既長往,適齋俄考終。絕憐三學士,只賸一衰翁。
- 看徹一編酬未得,夜深窗月凈籠紗——— 吳泳讀黃子實詩卷
- 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 乾隆孝賢皇后陵酹酒
- 自昔箕疇稱五福,惟公兼?zhèn)湔骐y得——— 佚名滿江紅
- 遠煙空翠時明滅,白鷗歷亂長飛雪——— 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 他鄉(xiāng)易感歲時侵,病入衰骸苦不禁——— 王洋冬節(jié)日疾作不能親祀事但具禮不拜戲作示內(nèi)
- 冰玉無塵徹骨清,世間榮祿一毫輕——— 曹勛錢大參有和用韻謝之七首
- 殊庭不可及——— 沈約和劉中書仙詩
- 況當竹下園棋日,繽紛百福連山河——— 林亦之賀江宰生朝
- 遙瞻浮云蔽北極,故鄉(xiāng)何在心悠哉——— 晁公溯天寒
- 節(jié)物貧家有故常,春盤臘粥逐時忙。——— 陸游春近山中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