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楚江籠罩在蒙蒙微雨里,建業(yè)城正敲響暮時之鐘。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鳥兒緩緩歸去。
長江流入海門深遠不見,江邊樹木飽含雨滴潤滋。
送別老朋友我情深無限,沾襟淚水像江面的雨絲。
譯文二
長江籠罩在細雨中,正是建業(yè)寺晚鐘敲響的時候。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進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鳥兒也飛得很慢。海門遙遠,無法看到,岸邊的樹,遠遠望去,帶著水汽。懷著無限情意為你送行,淚水像雨絲一樣沾濕衣襟。
注釋
賦得:分題賦詩,分到的什么題目,稱為“賦得”。這里分得的題目是“暮雨”,故稱“賦得暮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與韋應(yīng)物的關(guān)系,似已無考。從此詩看,想必兩人的交誼頗深。
楚江:指長江,因長江自三峽以下至濡須口,皆為古代楚國境。
建業(yè):今江蘇南京。戰(zhàn)國時亦楚地,與楚江為互文。暮鐘時:敲暮鐘的時候。
漠漠:水氣迷茫的樣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樣子。
海門:長江入海處,在今江蘇省海門市。
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濕潤,帶著水汽。滋,潤澤。
沾襟:打濕衣襟。此處為雙關(guān)語,兼指雨、淚。
散絲:指細雨,這里喻流淚。
賦得暮雨送李胄 / 賦得暮雨送李曹問答
問:《賦得暮雨送李胄 / 賦得暮雨送李曹》的作者是誰?
答:賦得暮雨送李胄 / 賦得暮雨送李曹的作者是韋應(yīng)物
問:賦得暮雨送李胄 / 賦得暮雨送李曹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賦得暮雨送李胄 / 賦得暮雨送李曹是唐代的作品
問:賦得暮雨送李胄 / 賦得暮雨送李曹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出自 唐代韋應(yīng)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 / 賦得暮雨送李曹》
問: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的下一句是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問:出自韋應(yīng)物的名句有哪些?
答:韋應(yīng)物名句大全
賦得暮雨送李胄 / 賦得暮雨送李曹賞析
這首詩的特點是在暮雨中送行,將別淚和雨絲聯(lián)系起來,別具一格。
詩人佇立在暮雨中為友人送行,暮雨紛紛好像也飽含著情誼,友人要到遙遠的地方,不免惜別難舍。淚水與雨絲同時落下,情與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全篇緊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筆墨,繪出一幅動靜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煙雨圖,表現(xiàn)詩人對自然景物細致的觀察和精微的刻畫。全詩自然形象,樸實深遠,前后呼應(yīng),渾然天成。
這是一首送別詩。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與韋應(yīng)物的關(guān)系,似已無考;從此詩看,想必兩人的交誼頗深。詩中的“楚江”、“建業(yè)”,是送別之地。長江自三峽以下至濡須口(在今安徽省境內(nèi)),古屬楚地,所以叫楚江。建業(yè),原名秣陵,三國時吳主孫權(quán)遷都于此,改稱建業(yè),舊城在今南京市南。
雖是送別,卻重在寫景,全詩緊扣“暮雨”和“送”字著墨。
首聯(lián)“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起句點“雨”,次句點“暮”,直切詩題中的“暮雨”二字。“暮鐘時”,即傍晚時分,當(dāng)時佛寺中早晚都以鐘鼓報時,所謂“暮鼓晨鐘”。以楚江點“雨”,表明詩人正佇立江邊,這就暗切了題中的“送”字?!拔⒂昀铩钡摹袄铩弊?,既顯示了雨絲纏身之狀,又描繪了一個細雨籠罩的壓抑場面。這樣,后面的帆重、鳥遲這類現(xiàn)象始可出現(xiàn)。這一聯(lián),淡淡幾筆,便把詩人臨江送別的形象勾勒了出來,同時,為二、三聯(lián)畫面的出現(xiàn),涂上一層灰暗的底色。
下面詩人繼續(xù)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p>
細雨濕帆,帆濕而重;飛鳥入雨,振翅不速。雖是寫景,但“遲”、“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遠”又著意渲染了一種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詩,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畫面。從景物狀態(tài)看,有動,有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帆來鳥去為動,但帆重猶不能進,鳥遲似不振翅,這又顯出相對的靜來;海門、浦樹為靜,但海門似有波濤奔流,浦樹可見水霧繚繞,這又顯出相對的動來。從畫面設(shè)置看,帆行江上,鳥飛空中,顯其廣闊;海門深,浦樹遠,顯其邃邈。整個畫面富有立體感,而且無不籠罩在煙雨薄暮之中,無不染上離愁別緒。
景的設(shè)置,總是以情為轉(zhuǎn)移的,所謂“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吳喬《圍爐詩話》)。詩人總是選取對自己有獨特感受的景物入詩。在這首詩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煙雨,固然是詩人著力渲染的,以求與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來襯托暮雨的景物,也無不寄寓著詩人的匠心,掛牽著詩人的情思。海門是長江的入海處。南京臨江不臨海,離海門有遙遙之距,海門“不見”,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詩?此處并非實指,而是暗示李曹的東去,就視覺范圍而言,即指東邊很遠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詩人極目而視,神縈魂牽。然而人去帆遠,暮色蒼蒼,目不能及;但見江岸之樹,棲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無疑這海門、浦樹蘊含著詩人悵惘凄戚的感情。詩中不寫離舟而寫來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是以離帆入詩的,寫出了行人遠去的過程,表達了詩人戀戀不舍的感情。此詩只寫來帆,則暗示離舟已從視線中消失,而詩人仍久留不歸,同時又以來帆的形象來襯托去帆的形象,而對來帆的關(guān)注,也就是對去帆的遙念。其間的離情別緒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濕行遲的去鳥,不也是遠去行人的寫照嗎?
經(jīng)過鋪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連同詩人的情懷,交織起來,形成了濃重的陰沉壓抑的氛圍。置身其間的詩人,情動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腸斷的鐘聲傳入耳鼓,撞擊心弦。此時,詩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淚下,離愁別緒噴涌而出:“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隨著情感的迸發(fā),尾聯(lián)一改含蓄之風(fēng),直抒胸臆;又在結(jié)句用一個“比”字,把別淚和散絲交融在一起?!吧⒔z”,即雨絲,晉張協(xié)《雜詩》有“密雨如散絲”句。這一結(jié),使得情和景“妙合無垠”,“互藏其宅”(王夫之《薑齋詩話》),既增強了情的形象性,又進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從結(jié)構(gòu)上說,以“微雨”起,用“散絲”結(jié),前后呼應(yīng);全詩四聯(lián),一脈貫通,渾然一體。(周錫炎)
- 行香子 案歷代詩余卷一百二九錄此首外又錄水竹之居。吾愛吾廬。石粼粼、亂砌階除。軒窗隨意,小巧規(guī)模。卻也清幽,也瀟灑,也安舒。懶散無拘。此等如何。倚闌干、臨水觀魚。風(fēng)花雪月,贏得工夫。好炷些香,圖些畫,讀些書。首,注引筆記,不知是何筆記。前兩首又見沈雄古今詞話卷下。據(jù)元彭致中鳴鶴余音卷六,載前兩首,并未注名氏。
- 題云海亭亭前山色繞危欄,亭下波濤直浸山。波上漁舟亭上客,相看渾在畫圖間。
- 銅雀臺但見西陵慘明月,女妓無因更相悅。有虞曾不有遺言,滴盡湘妃眼中血。
- 絕句竟陵秋色清如水,客舍飄梧墜晚階。已掩重門風(fēng)葉定,玉鉤還向玉人來。
-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fā)后洪入止水?dāng)嚥粍樱蒙窖m來。松間寒月晚,似角兩翁催。
- 曹叔時見過索餞篇泄云蒙朝日,微雨沾庭除。幽人掩財臥,門外無來車。曹子別經(jīng)歲,枉道過我廬。謂余抱文藝,胡為守鄉(xiāng)閭。余日匪高尚,褊性涉世疏。上奉白發(fā)親,馀暇讀我書。豈知叔時甫,妙年美名譽。詞華爛絺繡,間學(xué)滋新畬。奉子一卮酒,聊為譚斯須。威鳳翔高閣,逸驥騰云衢。及時樹遠業(yè),臨事毋踟躕。
-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 鵲橋仙(壽葛宰)松梢擎雪,竹枝漙露,炯炯照人清韻。仙家譜系合長生,元不藉、藥爐丹井。凌云壯志,垂天健翮,九萬扶搖路穩(wěn)。發(fā)聞?wù)钣泄?,定飛下、日邊音信。
- 玉樓春春蔥指甲輕攏捻。五彩垂絳雙袖卷。雪香濃透紫檀槽,胡語急隨紅玉腕。當(dāng)頭一曲情何限。入破錚琮金鳳戰(zhàn)。百分芳酒祝長春,再拜斂容抬粉面。
- 偈頌二百零五首影略門前倒剎竿,個中消息授傳難。玲瓏侍者能相委,盤走明珠珠走盤。
- 7迷失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