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fēng)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
翻譯和注釋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yuǎn),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fēng)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后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釋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fēng)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云渺(miǎo):高遠(yuǎn)貌。
癡(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于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癡迷于俗世的蕓蕓眾生。
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時人:當(dāng)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槎(chá):竹筏。
銀河:天河。
尚(shàng):還。
前緣:前世的因緣。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問答
問:《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的作者是誰?
答: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的作者是蘇軾
問: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是宋代的作品
問: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xué)癡牛騃女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xué)癡牛騃女 出自 宋代蘇軾的《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問: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xué)癡牛騃女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xué)癡牛騃女 的下一句是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賞析
這首詞詠調(diào)名本意,是為送別友人陳令舉而作。全詞在立意上一反舊調(diào),不寫男女離恨,而詠朋友情意,別有一番新味。
此詞上片,也緊切七夕下筆,但用的卻是王子喬飄然仙去的故事。據(jù)劉向《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見柏良,對他說:“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顛?!敝?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蘇軾此詞上片,借這則神話故事,稱頌一種超塵拔俗、不為柔情羈縻的飄逸曠放襟懷,以開解友人的離思別苦。發(fā)端三句,贊王子喬仙心超遠(yuǎn),縹緲云天,不學(xué)牛郎織女身陷情網(wǎng),作繭自縛。一揚一抑,獨出機杼,頓成翻案之筆。緱山,在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王子喬,因為他在緱山仙去,故云?!傍P簫”兩句,承“不學(xué)”句而來,牛女渡河,兩情繾綣,勢難割舍;仙子吹簫月下,舉手告別家人,飄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歸仙,趨向相反,故贊以“不學(xué)癡牛呆女”。
下片寫自己與友人的聚合與分離,仿佛前緣已定,事有必然。據(jù)東坡《記游松江》(《東坡志林》卷一)說:“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從余過李公擇于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碧K軾于熙寧七年九月從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與同時奉召還汴京的杭州知州楊元素同舟至湖州訪李公擇,陳令舉、張子野同行,并與劉孝叔會于湖州府園之碧瀾堂,稱為“六客之會”,席上張子野作《定風(fēng)波令》,即“六客詞”,會后同泛舟游吳松江,至吳江垂虹亭暢飲高歌,“坐客歡甚,有醉倒者”。但作者不是徑直敘寫這段經(jīng)歷,仍借與天河牛女有關(guān)的故事來進(jìn)行比況。張華《博物志》載一則故事說:天河與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來,海濱一人懷探險奇志,便多帶干糧,乘槎浮去。經(jīng)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織布女和牽牛人,便問牽牛人,此是何處。牽牛人告訴他回去后問蜀人嚴(yán)君平便知。后來乘槎人還,問嚴(yán)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時。詞人借用這則優(yōu)美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澄澈的銀浪泛舟而行?!伴丁保粗穹ぃ弧翱烷丁?,一語雙關(guān):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們所乘的客船。“尚帶天風(fēng)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說。煞拍兩句筆墨落到贈別?!跋喾暌蛔硎乔熬墶保瑢懥椭畷?;“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風(fēng)雨”承上“天風(fēng)海雨”,寫朋友分袂,各自西東?!耙蛔硎乔熬墶?,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感慨無限。
這首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diào)上以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fēng),讀來深感詞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 寄題洪州華林胡氏書齋江僧昨日到茅齋,曾向華林掛錫來。因說胡家宗族盛,御書樓對義門臺。
- 送程公明無限秋容入跨鰲,使君山色兩相高。半生笑盡迎逢輩,俯仰隨人效桔槔。
- 擬古送莊郎中歸朝二首西北有高樓,長眺起我思。我思非今人,古人莫見之。孟軻尊仁義,妾婦秦與儀??酌鞅ФY樂,鬼蜮操及丕。已物孰重輕,徇道不徇時。富貴一餉樂,名節(jié)百世師。居今而行古,豈無若人斯。溯洄從之游,洧盤濯雙緌。
- 洞仙歌·冰肌玉骨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 浪淘沙(戊午中秋和劉自昭)望月眼穿東,云幕千里。有時推出賴他風(fēng)。恰似玉環(huán)猶未竇,得恁玲瓏。誰在華山峰,一半天中。君逾五十我成翁。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難逢。
- 早春閑居寂寞日何為,閑居春色遲。驚風(fēng)起庭雪,寒雨長檐澌。強飲樽中酒,嘲山世外詩。此生仍且在,難與老相離。
- 録録録録竟何為,衣塵日以緇。故人閒入夢,久雨頗妨脾。燕履登巢息,蜂程載蜜虧。獨斟蓮子酒,愁絕杏花詩。
- 宮詞一百首銀罌翠筦恰冬時,近臘金門賜口脂。無數(shù)槐籠擎積雪,日華漸上萬年枝。
- 端居標(biāo)簽:思鄉(xiāng)遠(yuǎn)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 柳長句日落水流西復(fù)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fēng)。莫將榆莢共爭翠,深感杏花相映紅。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