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魚兒成雙成對,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您如今要上隴州去,誰跟我在一起呢?
蒲草青青,長期生活在水里,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隨君去。
注釋
隴:隴州。
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種草本植物。相隨:伴隨,跟隨。
青青水中蒲三首問答
問:《青青水中蒲三首》的作者是誰?
答:青青水中蒲三首的作者是韓愈
問:青青水中蒲三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青青水中蒲三首是唐代的作品
問:青青水中蒲三首是什么體裁?
答:樂府
問: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出自 唐代韓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
問: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的下一句是 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問:出自韓愈的名句有哪些?
答:韓愈名句大全
青青水中蒲三首賞析
第一首描繪送別情景。詩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興,襯托離思的氛圍,又以蒲草下有一雙魚兒作比興,以反襯思婦的孤獨。魚兒成雙作對,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而詩中女主人公卻要與夫君分離。她觸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說:您如今要上隴州去,誰跟我在一起呢?語意真率、樸素,是民歌格調(diào)。短短四句詩,上下兩聯(lián)形成鮮明的對照:從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風(fēng)光明麗,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邊景色;而“君今上隴去”,卻是偏遠(yuǎn)荒涼的西北邊境。從情調(diào)上看,“下有一雙魚”,顯得多么歡愉而寫意;而“我在與誰居”,女主人公又見得多么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離情,詩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復(fù)回環(huán)的表現(xiàn)。開始兩句詩是比,以蒲草“長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長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隨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水漂流的浮萍來反襯,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隨。所以,思婦寄語浮萍,無限感慨。
第三首主題相同,一唱三嘆,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扒嗲嗨衅眩~短不出水”,這兩句詩有興有比。用蒲草的短葉不出水,比喻思婦不能出門相隨夫君?!皨D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在空間上距離那么遙遠(yuǎn),女主人公孤單單的形象也就顯現(xiàn)出來,而其內(nèi)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詩中沒有表示相思之語,而思夫之情自見。謝榛嘆為“托興高遠(yuǎn),有風(fēng)人之旨”(《四溟詩話》卷二)。
三首詩是一脈貫通,相互聯(lián)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剛剛出門離家,思婦只提出“我在與誰居”的問題,其離情別緒尚處在發(fā)展的起點上。第二首,行子遠(yuǎn)去,思婦為相思所苦,發(fā)出“相隨我不如”的嘆息。離愁比以前濃重多了。第三首,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凄感受隨著行子“在萬里”而與日俱增,一層深一層,全詩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韻無窮。
在體裁上,《青青水中蒲》繼承《詩經(jīng)》、漢樂府的傳統(tǒng)而又推陳出新。朱彝尊謂“篇法祖毛詩,語調(diào)則漢魏歌行耳”。
詩的語言通俗流暢,風(fēng)格象民歌樸素自然,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長,前人贊之曰:“煉藻繪入平淡”,正道出這組詩的風(fēng)格特色。
(何國治)
- 夜坐與邁聯(lián)句清風(fēng)來無邊,明月翳復(fù)吐。松聲滿虛空,竹影侵半戶。暗枝有驚鵲,壞壁鳴饑鼠。露葉耿高梧,風(fēng)螢落空廡。微涼感團扇,古意歌白纻。樂哉今夕游,復(fù)此陪杖屨。傳家詩律細(xì),已自過宗武。短詩膝上成,聊以慰懷祖。
- 送崔度還吳 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幽燕沙雪地,萬里盡黃云。朝吹歸秋雁,南飛日幾群。中有孤鳳雛,哀鳴九天聞。我乃重此鳥,彩章五色分。胡為雜凡禽,雛鶩輕賤君。舉手捧爾足,疾心若火焚。拂羽淚滿面,送之吳江濆。去影忽不見,躊躇日將曛。
- 秋日美晴,郡樓閑眺,寄荊南張書記高檻涼風(fēng)起,清川旭景開。秋聲向野去,爽氣自山來。霄外鴻初返,檐間燕已歸。不因煙雨夕,何處夢陽臺。
- 次韻江府判游陽華江丈□春間攜家再來塵外非無境,壺中自有天。從來招別駕,於此漱寒泉。銘已得元結(jié),記須煩子年。重游知更好,出谷趁鶯遷。
- 再和四首花枝拂眼柳垂肩,幸得身閒且樂天。木杪夕陽當(dāng)反照,劃頭朝露豈長圓。興來策杖云迷徑,睡起憑欄月滿川。老矣不堪供世用,只將蕭散度殘年。
- 謁金門微雨后。染得杏腮紅透。春色好時人卻瘦。鏡寒妝不就。柳外一鶯啼晝。約略情懷中酒。困起半彎眉印袖。髻松簪玉溜。
- 提舉生辰東井遙觀盾日升,南風(fēng)猶入舜弦鳴。鵬程九萬豈終息,椿歲八千方再榮。平世功名期鳳鳥,一時文采應(yīng)長庚。浮瓜沉李年年事,稽首弧南一點明。
- 梁楷畫雪寒游騎圖聳脰攢蹄一駐鞍,氈衣韋帽白漫漫。祗應(yīng)田舍騎牛者,無此風(fēng)沙踏雪寒。
- 女冠子·昨夜夜半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 和郭教授立春除夜之作二首兒童爭喜歲時新,老去方知感此辰。始具杯盤來送臘,又簪幡勝去鞭春。滿斟蕉葉休辭醉,且對桃花痛飲醇。況有故人能過我,相看歲晚更情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