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甫賦詩送其子塾下第歸次韻為贈問答
問:《李仁甫賦詩送其子塾下第歸次韻為贈》的作者是誰?
答:李仁甫賦詩送其子塾下第歸次韻為贈的作者是周必大
問:李仁甫賦詩送其子塾下第歸次韻為贈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李仁甫賦詩送其子塾下第歸次韻為贈是宋代的作品
問:余力猶能誦稗官,奧篇隱帙復何難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余力猶能誦稗官,奧篇隱帙復何難 出自 宋代周必大的《李仁甫賦詩送其子塾下第歸次韻為贈》
問:余力猶能誦稗官,奧篇隱帙復何難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余力猶能誦稗官,奧篇隱帙復何難 的下一句是 求賢正市千金駿,當賦終征百羽摶。
問:出自周必大的名句有哪些?
答:周必大名句大全
- 高祖斬蛇圖真人受命整干樞,失鹿狂秦不足誅。四海橫行無立草,妖蛇那得阻前驅。
- 夜飲枕流次日以詩記陳跡水軒幽會六人同,夜色蒼茫蠟炬紅。淅淅好風天似水,紛紛高論氣如虹。罰籌蝟起觴無算,醉骨山頹榼屢空。卻坐胡床看月上,對人樓殿有無中。
- 霜天曉角霜天曉角。夢回滋味惡。酒醒不襟寒力,紗窗外、月華薄。擁衾思舊約。無情風透幕。惟有梅花相伴,不成是、也吹落。
- 次韻宋尚書山居十五詠茶巖壑底云香不等雷,便攜石鼎與俱來。鵓鳩喚得西溪雨,頓得春從齒頰回。
- 和張給事喜雨玉座焦勞側席居,侍臣憂國盡應徐。宸心有感先離畢,星使分祈未下輿。觸石寸云寰宇遍,稽天巨浸百川趨。不才太史那能頌,唯待豐年以喜書。
- 寄玉梁施道士子云遺構住丹房,天鼓時聞數叩霜。真景截波尋鐵柱,怪書披月看銅墻。氳氳顥氣朝胎息,熠熠辰輝夜步網。大靜入來諸事罷,靈蕪盤穗卷良常。
- 寄林子方雙闕門高襲慶余,相望再世擁軺車。清名益重先君子,遠俗爭看行秘書。醫(yī)國十全姑小試,蠹民五瘴想先除。炎州莫作經年計,狗監(jiān)傳聞誦子虛。
- 獨步小園四首山衣重疊六銖輕,淡拂槐花染不成。報答春工選何物,鵝兒黃酒十分傾。
- 寶繪堂記標簽:哲理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嵇康之達也,而好鍛煉。阮孚之放也,而好蠟屐。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 》参镏上?,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鐘繇至以此嘔血發(fā)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復壁,皆以兒戲害其國兇此身。此留意之禍也。 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 ●€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于書畫,作寶繪堂于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 熙寧十年七月二十日記。
- 蒼梧謠/歸字謠標簽:思念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