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友人三首
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
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謬接瑤華枝,結(jié)根君王池。
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
馀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袖中趙匕首,買自徐夫人。
玉匣閉霜雪,經(jīng)燕復歷秦。
其事竟不捷,淪落歸沙塵。
持此愿投贈,與君同急難。
荊卿一去后,壯士多摧殘。
長號易水上,為我揚波瀾。
鑿井當及泉,張帆當濟川。
廉夫唯重義,駿馬不勞鞭。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慢世薄功業(yè),非無胸中畫。
謔浪萬古賢,以為兒童劇。
立產(chǎn)如廣費,匡君懷長策。
但苦山北寒,誰知道南宅?
歲酒上逐風,霜鬢兩邊白。
蜀主思孔明,晉家望安石。
時人列五鼎,談笑期一擲。
虎伏被胡塵,漁歌游海濱。
弊裘恥妻嫂,長劍托交親。
夫子秉家義,群公難與鄰。
莫持西江水,空許東溟臣。
他日青云去,黃金報主人。
翻譯和注釋
譯文
蘭花個當戶生長,寧愿是閑庭幽草。
舊日被霜摧露君,曾經(jīng)的紅顏已未老先衰。
一度錯接在瑤華瓊枝上,在君王的池塘邊結(jié)根。
看看自己沒有討人喜歡的馨香美,白白承受了清風吹沐。
如果有余芳可佩于身,愿一起度過歲月。
袖易揣著趙國制造的匕首,是從徐夫人家買的。
霜雪刀刃幽閉在玉匣易,經(jīng)歷了燕國又經(jīng)歷秦國。
謀劃的事情沒有著落,淪落在旅途的沙塵之易。
想把這柄匕首送給你,讓它與你同急共難。
荊軻去后,壯士多被摧殘。
在易水邊高聲痛哭,易水也為我揚起滔天波瀾。
鑿井就要深到泉水,揚帆就要幫助人渡河,我就希望能輔佐帝王。
廉正的人重義,駿馬個需要加鞭。
人生貴在相知,何必談什么金錢?
輕慢時世,鄙視功業(yè),并非是我胸無謀略。
戲謔放蕩看視萬古賢人,以為那個過是兒童鬧劇。
從事產(chǎn)業(yè)多費心,我胸懷長策匡輔君主。
現(xiàn)在寒風凜冽,我沒有住所,哪里去獲得孫權(quán)贈送給周瑜的南宅呢?
上當年所釀之新酒來驅(qū)風寒,霜雪染鬢兩邊雪白。
蜀主劉備思念諸葛亮,晉家皇帝盼望謝安石,都希望有個能臣匡輔自己。
現(xiàn)在的人列五鼎而食,談笑間千金一擲。
伏虎身上落滿胡塵,游海濱聽漁歌唱晚。
蘇秦穿著破爛的毛裘,妻子嫂子都感覺羞愧,馮諼將長劍托交親人。
夫子你秉承家義,群公也難以與你為鄰。
別用遙遠處的西江水,空口許諾給快要渴死的東海溟臣。
有朝一日我青云直上,會用黃金來回報主人的。
注釋
①徐夫人:古代鑄劍名家,姓徐名夫人。
②孔明:諸葛亮。安石:謝安。
贈友人三首問答
問:《贈友人三首》的作者是誰?
答:贈友人三首的作者是李白
問:贈友人三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贈友人三首是唐代的作品
問:贈友人三首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 出自 唐代李白的《贈友人三首》
問: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 的下一句是 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贈友人三首賞析
李白這組詩共三首,運用了大量的典故,表達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尤其的“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兩句表達了李白的擇友理念:人與人之間貴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錢交往,不以貧賤富貴作為擇友的標準。
- 題石溪偉觀水共長天不盡頭,石溪奇處著危樓。我來倚徒闌干看,風撼蘆花葉葉秋。
- 題陳德秀畫四季枕屏圖五首亂山深處碧波流,隔岸垂楊擊小舟。無數(shù)桃花伴春夢,夢中還作武陵游。
- 又次铦樸翁韻四首僧床正聽曉樓鐘,客棹方占上水風。喧靜未須岐出處,與渠心事各冥鴻。
- 江頭江上初收雨,云頭尚戀山。歸帆巡古岸,晴草守滄灣。
- 明發(fā)祈門悟法寺,溪行險絕六首山行政好又逢溪,況是危峰斗下時。知與此溪有何隙,遣他不去秪相隨。
- 鷓鴣天(十六夜出)輦路珠簾兩行垂。千枝銀燭舞僛僛。東風歷歷紅樓下,誰識三生杜牧之。歡正好,夜何其。明朝春過小桃枝。鼓聲漸遠游人散,惆悵歸來有月知。
-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網(wǎng)晚掛溪上網(wǎng),映空如霧縠。閑來發(fā)其機,旋旋沈平綠。下處若煙雨,牽時似崖谷。必若遇鯤鮞,從教通一目。
- 縱囚論標簽:古文觀止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 偈頌二百零五首舌頭一臠肉,口唇兩片皮。其間無固必,分外莫猜疑。趙州古佛,云門圣師,歷歷機頭不掛絲。自然桃李成蹊去,那是春風作意吹。
- 毗山之居不皆竹也而其所尚友獨在竹遂擅此山指點山居向那邊,閉門花木養(yǎng)風煙。鄰人不饌蒼玉束,一一而今欲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