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地離開了巫峽,一再瞻望著走下章華臺。
分盡了巴國的山山水水,荊門在濛濛煙霧中敞開。
城邑分布在蒼茫田野外,樹林蒼翠茂密,一望無際。
今天我這狂傲的行客,誰知竟會走進(jìn)這楚天中來。
注釋
荊門:山名?!端?jīng)·江水注》卷三十四說:“江水又東歷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在南,上合下開,山南;有門像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薄肚褰y(tǒng)志》說:“湖北荊州府:荊門山在宜都縣西北五十里,與虎牙山相對?!?br />遙遙:形容距離遠(yuǎ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鴝鵒之巢,遠(yuǎn)哉遙遙?!蔽讔{:長江三峽之一。一稱大峽。西起四川省巫山縣大溪,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因巫山得名。兩岸絕壁,船行極險(xiǎn)。
望望:瞻望貌;依戀貌?!抖Y記·問喪》:“其封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编嵭ⅲ骸巴?,瞻顧之貌也?!闭屡_:即章華臺。春秋時(shí)楚國離宮?!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凹凹次唬瑸檎屡_之宮,納亡人以實(shí)之。”杜預(yù)注:“章臺,南郡華容縣。”
巴國:周姬姓國,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縣。漢末劉璋又更永寧名巴郡,固陵名巴東,安漢名巴西,總稱三巴。
煙霧:泛指煙、氣、云、霧等。南朝宋鮑照《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詩:“連山眇煙霧,長波迥難依。”
隈(wēi):山水盡頭或曲深處?!鞍自期瘛?,即天盡頭。
狂歌客:春秋時(shí)期楚國人陸通,字接輿,是位隱士,平時(shí)“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孔子來到楚國,他唱著“鳳兮”之歌譏諷孔子,所以被人們稱為楚狂接輿。后常用為典,亦用為狂士的通稱。
度荊門望楚問答
問:《度荊門望楚》的作者是誰?
答:度荊門望楚的作者是陳子昂
問:度荊門望楚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度荊門望楚是唐代的作品
問: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出自 唐代陳子昂的《度荊門望楚》
問: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的下一句是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問:出自陳子昂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子昂名句大全
度荊門望楚賞析
這首《度荊門望楚》約作于詩人入楚的途中,詩中洋溢著年輕的詩人對楚地風(fēng)光的新鮮感受。
荊門,山名?!端?jīng)·江水注》卷三十四說:“江水又東歷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在南,上合下開,山南;有門像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清統(tǒng)志》說 :“湖北荊州府:荊門山在宜都縣西北五十里,與虎牙山相對?!笔窃娙顺龃?,乘流而下的必經(jīng)之地 。這一帶 ,水勢湍急,山勢險(xiǎn)峻,郭景純《江賦》說 :“虎牙桀豎以屹卒,荊門闕竦而盤薄。圓淵九回以懸騰,湓流雷呴而電激 。”由此可見荊門山景觀之勝。
詩首句“遙遙去巫峽”,“遙”遠(yuǎn)也,“遙遙”,遠(yuǎn)之又遠(yuǎn)。遠(yuǎn)遠(yuǎn)離開了巫峽,巫峽居三峽之中,西起四川巫山縣大寧河口,東抵湖北巴東縣渡口,全長九十里。過官渡口,至秭國,即“楚子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多里也 。”因此陳子昂詩中說 :“望望下章臺”,“望 ”,遠(yuǎn)看,“望望”,一再瞻看。詩人以兩組疊字生動地表現(xiàn)他此時(shí)心情,巫峽已相去遙遙,家鄉(xiāng)更遠(yuǎn)隔重山。初離故鄉(xiāng),乍入楚境,急切地要飽覽楚國風(fēng)光,因此望之又望。“下”,寫出了長江水勢,從李白詩句“千里江陵一日還”就不難理解“下”字的意義和力量 ?!罢屡_”,《左傳·昭公七年》:“楚子城章華之臺 ?!背氯A臺在今湖北監(jiān)利縣西北離湖上,也是陳子昂必經(jīng)之地?!罢氯A臺”表明已入楚境。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眱删浞殖衅鹗讓?,“巴國”,周姬姓國,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縣。漢末劉璋又更永寧名巴郡,固陵名巴東,安漢名巴西 ,總稱三巴。詩中說巴楚相連,巴國山川盡處,也指已入楚境。
《水經(jīng)注 》謂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敝坌腥龒{之中,山巒相連,峽中云水之氣,如煙如霧。過四陵峽,出南津關(guān),度荊門,煙寒霧霽,天寬地闊,別具一番情趣。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兩句,對“煙霧開”三字,作具體形象的描繪。城邑分畛域于蒼野,可見人煙稠密,城邑不孤;樹木斷蒼郁于白云,足見遠(yuǎn)樹連天,碧野無際?!摆瘛保剿M頭或曲深處 ?!鞍自期?”,即天盡頭,詩人極目縱覽,楚天遼闊,氣象開闊舒展 !因此詩人興奮地、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起來:“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 宿小粉村暮宿溪邊小粉村,一峰如筆正當(dāng)門。看來山色元無粉,拂殺濃藍(lán)淺黛痕。
- 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韓卿宅蘭燭照重茵,飛杯復(fù)幾分。主人寒不寐,上客曉離群。騎吏緣青壁,旌旗度白云。劍銘生蘚色,巴字疊冰文。華省思仙侶,疲民愛使君。泠泠唯自適,郡邸有誰聞。
- 題西湖竹閣寺千古清風(fēng)白樂天,昔時(shí)曾此飽談禪。自從西閣無吟跡,惟有東坡嗣舊傳。來往只應(yīng)湖上寺,聽聞?wù)`說海中仙。我來再拜祠堂下,笑摘巖花薦井泉。
- 相和歌辭。長門怨自閉長門經(jīng)幾秋,羅衣濕盡淚還流。一種蛾眉明月夜,南宮歌管北宮愁。
- 蘆一一溪邊石,堆成幾別離。青蒲駛檣本,黃葦掠船墀。話別從今日,云來是幾時(shí)。藏心栗黃蟹。歸買配香炊。
- 道上口占隴北麥苗初覆塊,舍南梅蕊已含須。小春似有芳菲意,憑仗何人為寫圖。
- 水龍吟 代玄覽和東泉學(xué)士自壽之作 案此古來宰相神仙,有誰得似東泉老。今朝佳宴,楊枝解唱,花枝解笑。鐘鼎山林,同時(shí)行輩,故人應(yīng)少。問功成身退,何須更學(xué),鴟夷子,煙波渺。我自深衣獨(dú)樂,盡從渠、黃塵烏帽。后來官職清高,一品還他三少。不須十載光陰,渭水相逢,又入非熊夢了。到恁時(shí)、拂袖逍遙,勝戲十洲
- 八間書案假寐戲作四海春風(fēng)曲肱裹,出入鼻端云一縷。不知案上清露珠,漏泄傅巖夢中雨。
- 挽恭靖司法兄九首踏遍山崖與水邊,要教皇澤下氓編。祗今桐汭民猶活,問訊南昌尉已仙。
- 竹米行竹君亢宗擅楚墟,一一修聳山澤臞。風(fēng)流秀整與世殊,楚俗食息皆爾須。薪之籬之且蘧篨,笲筥箱篚{上竹下觚}籃笯。溝瓦厥祖羹其雛,隨索斯獲掇諸涂。今歲麥秋旱歲馀,得麥僅足償官租。竹君憫農(nóng)如士夫,著花結(jié)實(shí)千林俱。密砌玉粒綴旒珠,株株擷取雖錙銖。彌頃亙畝無閑株,硙磨蒸炊勝雕胡。鄰里乞索水火如,坐令顰蹙興歌呼。野叟好吉能分吾,香清而洌甘而腴。此君行能不一書,此惠及物旋就枯。摩頂放踵忘其軀,所學(xué)無乃墨者徒。老子茍祿天之隅,袖手無策蘇{娐去爪換旬}孤,投匕三吧吾慚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