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喂飽馬兒來到城郊野外,登上高處眺望古城襄陽。
仍因墮淚碑而感到悲傷,又想起孔明的宏偉政綱。
城邑從這里遠分為楚國,山川一半入?yún)堑搅私瓥|。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顯現(xiàn),圣人賢人幾乎凋亡一空。
田野樹木斷于蒼茫煙霧,渡口亭樓在晚氣中孤聳。
有誰知道我這萬里行客,緬懷古昔正在猶疑彷徨。
注釋
峴山:又名峴首山,位于湖北襄陽城南九里,以山川形勝和名人古跡著稱。
秣馬:喂馬,放馬。臨:臨近。這里是來到之意。荒甸:郊遠。
舊都:指古襄陽城。峴山屬襄陽治,名城襄陽當漢水之曲,與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距襄陽縣西二十里,為隆中,即臥龍先生草廬對策之地。襄陽故城,即其縣治。
墮淚碣;即峴山上的羊祜碑(碑為方形,碣為圓形。這里即指碑)。
臥龍圖:指諸葛亮的謀略。應專指《隆中對》。
“城邑”句:戰(zhàn)國時襄陽為秦、楚交界之處,故云“城邑遙分楚?!?br />“山川”句:襄陽在漢水之濱,漢水入長江,長漢經(jīng)楚入?yún)?,以上兩句寫在峴山所見遼闊境界。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賢該有多少已經(jīng)謝世,二無繼起者??畤@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代謝。
“野樹”二句:是說遠處荒野林木,被蒼茫的霧氣遮斷了;渡口的樓臺在傍晚的煙靄中孤零零地聳立著。
萬里客:離家遠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躊躕:憂愁徘徊的樣子。
峴山懷古問答
問:《峴山懷古》的作者是誰?
答:峴山懷古的作者是陳子昂
問:峴山懷古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峴山懷古是唐代的作品
問:峴山懷古是什么體裁?
答:五排
問:秣馬臨荒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秣馬臨荒甸 出自 唐代陳子昂的《峴山懷古》
問:秣馬臨荒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秣馬臨荒甸 的下一句是 登高覽舊都。
問:出自陳子昂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子昂名句大全
峴山懷古賞析
這首詩當作于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陳子昂出蜀入京途中。當時作者登臨峴山,不覺發(fā)思古之幽情,寫下這首懷古詩。
- 次韻和元伯南樓避暑遇雨之作城頭歸烏喘搨翼,夕陽欄干手可炙。長虹如篆報雨來,云腳插下千里赤。南山端正太古屏,飛簾掃云為撥墨。安得老筆描寫住,白頭許生死堪憶。
- 李侍御上虞別業(yè)滿目亭臺嘉木繁,燕蟬吟語不為喧。晝潮勢急吞諸島,暑雨聲回露半村。真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開尊。若將明月為儔侶,應把清風遺子孫。繡羽驚弓離果上,紅鱗見餌出蒲根。尋君未要先敲竹,且棹漁舟入大門。
- 白水巖瀑布萬里水匯一水大,訇訇聲聞十里外。巖口逼仄勢更兇,奪門而出懸白龍。龍須帶雨浴日紅,金光玉色相蕩舂。雪凈鮫綃落刀尺,大珠小珠飄隨風。風折疊之繪變相,三降三升石不讓。有如長竿倒拍肉飛仙,中絕援繩躍復上。伏犀埋頭不敢出,懷寶安眠遮步障。我欲割取此水置袖中,曰恒燠若書乾封。叩門絜瓶滴馬鬃,搞苗平地青芃芃。豈不賢于谷泉之在香爐峰,坐享大名而無功。
- 冬夜家貧親愛散,身病交游罷。眼前無一人,獨掩村齋臥。冷落燈火暗,離披簾幕破。策策窗戶前,又聞新雪下。長年漸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學坐忘心,寂莫安可過。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來四年,一千三百夜。
- 得道陽十月紅霜又更清。黃婆得半入深溟。乾盡水銀唯我健,復生神氣更誰聽。有緯須知先有經(jīng)??棾杉w綺便堪行。離火便生紅芍藥,坎泉傾下雨霖
- 寄蘭江鞠評事東望堪思捧刺時,姓名相齒有人知。公堂伴語山光入,秋閣嘗茶樹影移。石上琴尊從賞月,水邊臺榭許題詩。重因送客留連甚,長記還家不敢辭。
-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京洛風塵遠,褒斜煙露深。北游君似智,南飛我異禽。 別路琴聲斷,秋山猿鳥吟。一乖青巖酌,空佇白云心。
- 溪亭夜集走筆倚柱看潮生,漁歌靜中發(fā)。吟罷寂無聲,江風對山月。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明功借位,起幻入塵。百草頭邊有芳信,縱橫指點自家春。
- 棲霞宮山齋山棲極造理,其北恰嵐壁。下吞泉數(shù)斗,中有蒲數(shù)脊。巖留未化雪,竹迸將崩石。不為世所薰,直入玄之寂。道人無一吝,近我如相識。忽然問周易,再三說太極。言清嚼冰雪,事奧通金碧。吐納少滯咽,導引多精色。陰火養(yǎng)陽鼎,黃云生寶鬲。定是西母池,佳桃已中食。
- 10圈圈3D解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