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記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zhèn)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于其偏。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后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云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復子美之構于荒殘滅沒之余:此大云庵為滄浪亭也。
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嘗登姑蘇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種、蠡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镠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梢砸娛恐姑谇лd,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游,呼之為滄浪僧云。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環(huán)水,從前是蘇子美建造滄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請我寫篇《滄浪亭記》,說:“過去蘇子美的《滄浪亭記》,是寫亭子的勝景,您就記述我修復這個亭子的緣由吧。”
我說:從前吳越建國時,廣陵王鎮(zhèn)守吳中,曾在內城的西南修建了一個園子,他的外戚孫承佑,也在它的旁邊修了園子。到吳越被宋國滅亡時,這個園子還沒有荒廢。最初蘇子美在園中造了滄浪亭,后來人們又在滄浪亭的遺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進了和尚。這是從滄浪亭到大云庵的演變過程。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歷史了。文瑛尋訪亭子的遺跡,又在廢墟上按原來的樣子修復了滄浪亭。這是從大云庵到滄浪亭的演變過程。
歷史在變遷,朝代在改易。我曾經登上姑蘇臺,遠眺浩渺的五湖,蒼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國家,闔閭、夫差爭奪的對象,子胥、文種、范蠡籌劃的事業(yè),如今都已消失殆盡了,大云庵和滄浪亭的興廢,又算得了什么呢?雖然如此,錢镠趁天下動亂,竊據(jù)權位,占有吳越,國富兵強,傳了四代,他的子孫親戚,也借著權勢大肆揮霍,廣建宮館園囿,盛極一時,而子美的滄浪亭,卻被和尚如此欽重??梢娛咳艘氪姑лd,不與吳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
文瑛好讀書,愛做詩,常與我們郊游,我們稱他為滄浪僧。
注釋
浮圖:僧人。
蘇子美:蘇舜欽,字子美,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后移居開封。宋景祐元年(1034)進士,官至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因故除名,隱居蘇州,建滄浪亭。今集中有《滄浪亭記》。
吳越:五代十國之一,錢镠所建立,占有今浙江及江蘇西南部、福建東北部地區(qū)。傳五主。
廣陵王:錢元璙,字德輝,錢镠子。曾為蘇州刺史。元瓘時進檢校太師中書令。后封廣陵郡王。
孫承祐:錢塘人。吳越主錢俶納其姊為妃,因擢處要職,曾為中吳軍節(jié)度使。后隨錢俶歸宋。
淮海納士:指吳越國主錢俶獻其地于宋。
姑蘇之臺:姑蘇臺,在今蘇州城西南。據(jù)傳是春秋末期由吳王闔閭、夫差兩代君主所建,工程浩大。越滅吳,被焚毀。
五湖:這里指太湖。
太伯:周先祖太王長子,相傳太王欲傳位給季歷,他和弟弟仲雍避居江南,開發(fā)吳地,為吳國的始祖。太伯卒,無子,弟仲雍立。虞仲:即仲雍。
闔閭:一作闔廬,即姬光。他派專諸刺殺吳王璙,代立為王,屢敗楚兵,曾攻入楚都郡。后為越王勾踐戰(zhàn)敗。夫差:吳王闔閭之子。繼位后,誓報父仇。在夫椒大敗越兵,后又被越王勾踐所攻滅。
子胥:伍員,字子胥。吳國大臣。種:文種,越國大夫。蠡:范蠡,越國大夫,他們都是春秋末吳越爭霸的主要人物。
澌(sī)然:滅盡的樣子
滄浪亭記問答
問:《滄浪亭記》的作者是誰?
答:滄浪亭記的作者是歸有光
問:滄浪亭記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滄浪亭記是明代的作品
問:滄浪亭記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出自 明代歸有光的《滄浪亭記》
問: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的下一句是 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
問:出自歸有光的名句有哪些?
答:歸有光名句大全
滄浪亭記賞析
本文選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滄浪亭,是蘇州市的四大古名園之一。它原是五代廣陵王錢元璙的池館,又說是五代末中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祐的別墅。到北宋時,詩人蘇舜欽購得,并臨水筑亭,題為“滄浪亭”,園也因亭而得名。后來又屢易其主。南宋初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居,故又名韓園。由元至明為佛寺。本文就是歸有光應僧人文瑛之請而作。它記述了滄浪亭的歷代沿革、興廢,感慨于自太伯、虞仲以來的遺跡蕩然無存,錢镠等以權勢購筑的宮館苑囿也成陳跡,只有蘇子美的滄浪亭能長留天地間。從中悟及了讀書人垂名于千載的特有原因。
- 歲晚不學空門不學仙,端居胸次自超然。絳人甲子君休問,新歲吾兒本命年。
- 送崔玨往西川年少因何有旅愁,欲為東下更西游。一條雪浪吼巫峽,千里火云燒益州。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壚從古擅風流。浣花箋紙?zhí)一ㄉ?,好好題詩詠玉鉤。
- 沁園春臘后寒收,柳眼青歸,梅花笑生。正陽和有腳,日邊送暖,洪鈞換軸,天上回星。試巧春盤,介眉春酒,生意從頭樂意新。須知道,是東風近也,玉燕逢辰。舉頭閶闔開明。便穩(wěn)駕輕車熟路行。向玉堂青瑣,從容灑翰,長淮赤壁,談笑麾兵。周洛猶塵,商未雨,天下蒼生望太平。休盤澗,任清溪九曲,不放舟橫。
- 送哀粹方巖仲并呈太守湯息庵去郡于茲十八年,讙傳良牧出藩宣。更煩逸驥康沂海,會見靈禽下潁川。絕喜鈴齋新有助,莫嫌玉局冷無懽。此行未論膠東賞,且作廉丞亦自賢。
- 次韻和答斯遠見過舊書零落不能收,漫說當年寒具油。歸至未成三逕掃,契深重敘百年游。交情要是樂莫樂,世態(tài)從渠浮自浮。雨薄云開冬似暖,一杯相與共扶頭。
- 贈歐陽建詩文藻譬春華。飄飖若鴻飛。
- 古筑城曲長城高際天,三十萬人守。一日詔書來,扶蘇先授首。
- 琴操十首。岐山操(周公為太王作。本詞云:狄戎侵兮,土地遷移。邦邑適于岐山,烝民不憂兮誰者知。嗟嗟奈何兮,予命遭斯)我家于豳,自我先公。伊我承序,敢有不同。今狄之人,將土我疆。民為我戰(zhàn),誰使死傷。彼岐有岨,我往獨處。爾莫余追,無思我悲。
- 馬上口占呈記注李才元學士一時聞望絕朝裾,幾歲文章動直廬。鳳尾新批天子詔,螭頭看載史臣書。故關即路嚴霜后,曉殿初班瑞雪初。蜀道歸時須六印,不應駟馬擅相如。
- 和絳臺王都官見寄春日書事之什絳郡政閑聞,人家可閉門。馬嘶花下路,犬睡月中村。吏亦擎書卷,民皆挈酒樽。竹春思隱逸,多謝動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