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忠二詩帖贊
縱筆而書,冰谷梅英。
尺是歲月之與所因,予皆不必強(qiáng)評。
惟當(dāng)即先生雜出之書,以考先生所寄之情,其何以異乎孤山之清也。
蘇文忠二詩帖贊問答
問:《蘇文忠二詩帖贊》的作者是誰?
答:蘇文忠二詩帖贊的作者是岳珂
問:蘇文忠二詩帖贊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蘇文忠二詩帖贊是宋代的作品
問:物隨春而欣榮,詩之偶成,何間乎虎跑之與女城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物隨春而欣榮,詩之偶成,何間乎虎跑之與女城 出自 宋代岳珂的《蘇文忠二詩帖贊》
問:物隨春而欣榮,詩之偶成,何間乎虎跑之與女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物隨春而欣榮,詩之偶成,何間乎虎跑之與女城 的下一句是 縱筆而書,冰谷梅英。
問:出自岳珂的名句有哪些?
答:岳珂名句大全
- 偈頌一百五十首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謹(jǐn)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 淳熙十六年皇后冊寶十三首維天佑宋,盛事相仍。崇號三宮,甫茲浹辰。筆正中胸,縟禮載陳。邦家之慶,曠古無倫。
- 逢王元任寂寞淮南道,憑君獨(dú)記余。始知元住此,久悔不通書。暮岳留同眺,寒房與借居。共懷京邑燕,已是二年馀。
- 翻經(jīng)臺失道從僧指,窮高聽鳥呼。千山四回抱,一徑百盤紆。人事空今昔,臺基儻有無。吟邊嵐氣夕,落日伴猿狐。
- 次韻何茂恭永新見寄之什尺書將遠(yuǎn)意,飄忽渡江湖。嘉楮藤溪少,纖毫月窟無。封題煩妙札,沾焉到迂儒。多謝相思切,迢迢千里途。
- 湖舟一島如蓬江面浮,行人遙指是湖舟。寂無檣櫓艤沙岸,寧怕風(fēng)濤不測憂。
- 堆婆石撐空疊石何嵯峨,世傳其名曰堆婆。乃在淛嶺之巔,吳山之阿。我來于此少憩息,借問父老元如何。父老為言五代時,有婆姓方氏結(jié)茅嶺巔兩鬢皤。為念往來渴,均施湯水無偏頗。行人以此盡感激,婆言吾亦期無他。早晚吾骨只堆此,愿將一石堆吾坡。爾來迄今四百載,行人堆石不少差。我亦拾石堆其冢,既行且歡復(fù)逶迤。今冢之高過百尺,堆石亦已豈虛過。乃知一飲一滴水,恩至久遠(yuǎn)不可磨。古人一飲在必報,如此傳說夫豈訛。吁嗟俗世人,乃道無恩波。反恩以為仇,此語愚已多。我適來此秋向晚,滿屨霜葉仍吟哦。因筆記此堆婆石,慷慨為賦堆婆歌。
- 養(yǎng)竹記標(biāo)簽:詠物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受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shí)焉。 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選及第,授校書郎,始于長安求假居處,得常樂里故關(guān)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見叢竹于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詢于關(guān)氏之老,則曰:此相國之手植者。自相國捐館,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斬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長無尋焉,數(shù)無百焉。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菶茸薈郁,有無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嘗經(jīng)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本性猶存。乃芟蘙薈,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畢。于是日出有清陰,風(fēng)來有清聲。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賢而人愛惜之,封植之,況其真賢者乎?然則竹之于草木,猶賢之于眾庶。嗚呼!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賢不能自異,唯用賢者異之。故作《養(yǎng)竹記》,書于亭之壁,以貽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聞于今之用賢者云。
- 海棠移根千里入名園,酒暈紅嬌氣欲昏。待得太真春睡醒,風(fēng)光已不似開元。
- 幽窗貧士窗工用短,窗壯夫溺於窗詩。破壁窗為幽窗,我筆還得持。高鳥度遺影,風(fēng)扉語移時。迨我休暇日,與物聊同嬉。古來賢哲人,畎畝策安危。一行或大謬,半隱良亦癡。寄言山中友,即歲以為期。
- 滿園桃李成陰密,留取甘棠浣水濱——— 汪晫即席次韻趙簿縣圃小集呈李明府
- 咸陽灰燼義帝遷,分裂九州如指掌——— 司馬光戲下歌
- 扶日上天門,隨云拜東皇——— 文天祥壬午
- 下顧關(guān)河小,寒知洞壑深——— 柳拱辰暮春游火星巖同尹瞻聯(lián)句
- 滿林幽竹夜來風(fēng),南極一點(diǎn)飛寒空——— 白玉蟾題清勝軒
- 別來坐成久,感激時拊床——— 陳著次韻張子華九日長詩
- 經(jīng)書滿腹中,吾識廣川翁。——— 盧象贈廣川馬先生
- 天如漆黑泥沒踝,老健猶能踸踔歸。——— 陸游雨中自項(xiàng)里夜至新塘舍舟步歸
- 樹晚疊秋嵐,江空翻宿浪。——— 權(quán)德輿晚渡揚(yáng)子江卻寄江南親故
- 西班掌禁兵,蘭锜最分明——— 羅隱寄金吾李蓀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