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秋問答
問:《更漏子·秋》的作者是誰?
答:更漏子·秋的作者是張淑芳
問:更漏子·秋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更漏子·秋是宋代的作品
問:更漏子·秋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墨痕香,紅蠟淚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墨痕香,紅蠟淚 出自 宋代張淑芳的《更漏子·秋》
問:墨痕香,紅蠟淚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墨痕香,紅蠟淚 的下一句是 點點愁人離思。
問:出自張淑芳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淑芳名句大全
更漏子·秋賞析
張淑芳,宋朝女詞人?!段骱居唷酚涊d:”張淑芳,賈似道妾,南宋臨安(今杭州市)人,西湖樵家女,姿容美麗,能詩善詞”。
清朝文人徐士鑾編輯的《宋艷》書中,有引自《西湖志余》的記載:“(張淑芳)木棉之后,自度為尼,結(jié)庵九溪,栽花種竹以老,罕有知者。”
另據(jù)《續(xù)比丘尼傳》中記載:“張淑芳,西湖樵家女。理宗選妃日,賈似道匿為已妾,木綿之后,自度為尼,罕有知者。今五云山下,九溪塢內(nèi),尚有尼庵。
張淑芳保留下來的作品并不多,《歷代詞話》、《全宋詞》、《詞苑萃來編》、《詞苑叢談》以及《本事詞》的書中,分別收錄了她的三首詞。
而這是一首寫于秋季的,悲秋思鄉(xiāng)之作。
紅蠟淚,一作燈下淚。詞中”桐葉落,蓼花殘”,是化用馮延巳《芳草渡》詞中的:“梧桐落,蓼花秋。煙初冷,雨才收?!?/p>
作者的筆法熟練,構(gòu)思巧妙。借助紅燭淚、桐葉落、蓼花殘、雁聲叫、風聲寒、流水遠這一系列低沉而壓抑的氣氛,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烘托出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悲苦哀怨之情。
秋天,本就是一個令人愁濃思重的季節(jié),更何況她孤苦在這寂靜的黃昏。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空氣中散發(fā)著紙上殘留著的淡淡墨跡香氣。蠟燭像是猜透了她的心思,滴著眼淚也在替她難過。梧桐葉在窗前凌亂地飛舞,白日里籬外的那些鮮艷的紅蓼花,此時也一定該凋零了吧?
嘎——嘎,天空傳來幾聲凄惻清越的雁叫,刺破了寂靜的夜空,也叫碎了她的心。
真沒想到在九溪塢這片世外桃源,到了秋季,居然也是顯得如此的冷清。聽秋風瑟瑟,聞溪水淙淙。蓬蒿滿徑之地,無人問津。
通往家鄉(xiāng)的路在何方?這多愁寂寞的季節(jié)里,又有誰能告訴她有關(guān)春的消息?
- 春日勾芒暢生意,惠風改繁霜。日月天清明,桃李春輝光。庶情悉萌達,眾羽同飛翔。乘時各有適,皞皞齊康莊。山人感物化,欣愜殊未央?;匾曉獨獬酰f端一微茫。我欲觀其微,因之問鴻荒。
- 奉使過石門觀瀑溪上望懸泉,耿耿云中見。披榛上巖岫,峭壁正東面。千仞瀉聯(lián)珠,一潭噴飛霰。嵯瀠滿山響,坐覺炎氛變。照日類虹霓,從風似綃練。靈奇既天造,惜處窮海甸。吾祖昔登臨,謝公亦游衍。天程懼淹泊,下磴空延眷。千里雷尚聞,巒回樹蔥蒨。此來去賤役,探討愧前彥。永欲洗塵纓,終當愜此愿。
- 夏夜原寺偏鄰近,開門物景澄。磬通多葉罅,月離片云棱。寄宿山中鳥,相尋海畔僧。唯愁秋色至,乍可在炎蒸。
- 賀新郎(跋唐伯玉奏稿)宣引東華去。似當年、文皇親擢,馬周徒步。殿上風霜生白簡,下殿扁舟已具。怎不與、官家留住。古有一言腰相印,誰教他、滿篋嬰鱗疏。還笏退,不回顧。新來邊報猶飛羽。問諸公、可無長策,少寬明主。攀檻朱云頭雪白,流落如今底處。但一片、丹心如故。賴有越臺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風色惡,海天暮。
- 導(dǎo)引元符錫命,祗受慶誠明。恭館法三清。開基盛烈垂無極,金像儼天成。奉迎霞布甘泉仗,簫瑟振和聲。靈辰協(xié)吉鴻儀畢,萬國保隆平。
- 秋夜詩月落宵向分。紫煙郁氛氳。曀曀螢入霧。離離鴈出云。巴童暗理瑟。漢女夜縫裙。新知樂如是。久要詎相聞。
- 滿江紅·送廖叔仁赴闕日近觚棱,秋漸滿、蓬萊雙闕。正錢塘江上,潮頭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瓊玉琚玉佩軝鴻列。丈夫兒、富貴等浮云,看名節(jié)。天下事,吾能說;今老矣,空凝絕。對西風慷慨,唾壺歌缺。不灑世間兒女淚,難堪親友中年別。問相思、他日鏡中看,蕭蕭發(fā)。
- 山塞邊草荒無路,星河秋夜明。卷旗遮虜塞,歇馬受降城。霜重征衣薄,風高戰(zhàn)鼓鳴。將軍功示厭,士卒不須生。
- 丁祭紫薇花下玉丁東,夜午牽牛亦未中??妆谏杏嘟鹗啵戆喾^玉成宮。
- 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九首暴雨初晴樓秋后風光雨后山,滿城流水碧潺潺。煙云好處無多子,及取昏鴉未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