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鑄鑒
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凡鑒凹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鑒不能全視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鑒雖小而能全納人面。仍復量鑒之小大,增損高下,常令人面與鑒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xiàn)。予觀之,理誠如是。然余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古人制造鏡子的 候,大鏡子鑄成平的,小鏡子鑄成要的。鏡面凹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大些,鏡面要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小些。用小鏡看不到人臉的全像,所古作得稍為要些,古使臉像變小,這樣的鏡子雖小仍可獲得人臉全像。造鏡 要量鏡子的大小,古決定增減鏡子要起的程度,使臉像和鏡子大小相稱。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來了,一旦得到古 的鏡子,一律刮磨使鏡面平滑,這是師曠(春秋著名樂師)為什么悲哀(沒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緣故啊。
世上有透光鏡,鏡背面有銘文,共二十字,字體極其深奧,沒人能讀懂。用這個鏡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紋和二十個字就會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認為是由于鑄造 薄處先冷,唯獨有花紋和字的地方比較厚,冷得慢,古致銅收縮得多。銘文和花紋雖然在背面,但是鏡面上隱隱約約有痕跡,所古在光中顯現(xiàn)出來。我觀察了這面鏡子,認為道理確實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鏡子,又見到了別人家所收藏的鏡子,都是一個式樣,圖案銘文沒有絲毫差異,形制很古老。只有這種鏡子可古透光,其他的鏡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卻都不能透光。想來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注釋
鑄:制造。
鑒:鏡子。
則:就,便。
令:使,讓。
微:略微。
而:卻,但是,表轉折。
納:獲得。
比:一旦。
師曠:春秋 期著名樂師。
所古:……的原因。
故:所古,因此。
全:完全,都。
差:略微。
原:推究。
古人鑄鑒問答
問:《古人鑄鑒》的作者是誰?
答:古人鑄鑒的作者是沈括
問:古人鑄鑒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古人鑄鑒是宋代的作品
問: 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 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 出自 宋代沈括的《古人鑄鑒》
問: 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 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 的下一句是 凡鑒凹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
問:出自沈括的名句有哪些?
答:沈括名句大全
- 共城十吟其三曰春郊芳草春風必有刀,離腸被君斷。春風既無刀,芳草何人剪。腸斷人復接,草剪益還生。誰人有芳酒,為我高歌傾。
- 題謝耕疲乏一犁春雨圖耿耿思田舍,修修倚釣竿。一犁歌短闕,十口飯長安。老覺驅馳倦,生知稼穡難。畫圖詩卷在,留與后人看。
- 金陵雜興二百首臨春何在只桑麻,法寶叢篁間杏花。舊日此間同泰寺,曾將龍袞換袈裟。
- 邢氏園池上作可意于茲夕,乃能來此風。稻畦初吠蛤,草岸已鳴蟲。三徑思茅屋,歸艎憶釣筒。淵明寧隱者,魯望豈漁翁。
- 千里思標簽:同情李陵沒胡沙,蘇武還漢家。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
- 講教洞一官羈絆混黃埃,壯抱雄懷久未開。我若有山如此好,掛冠即日賦歸來。
- 渡江白發(fā)人驚老阿童,橫江聊借半帆風。卻嗟縛得窮孫皓,未似高歌醉閉篷。
- 偈頌一百六十首妄心顛倒造諸業(yè),回趣真乘即懺摩。真妄兩頭俱透脫,海南東畔是新羅。
-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子相約晚樵去,跳踉上山路。將花餌鹿麛,以果投猿父。束薪白云濕,負擔春日暮。何不壽童烏,果為玄所誤。
- 嘉禾百詠韭溪終與雙溪接,分流入郭來。市橋人影合,不解洗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