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翻譯和注釋
譯文
乘坐小轎任性而往,遇到勝景便游覽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
蒙蒙細(xì)雨時作時停,清幽小窗更顯妍麗。
這里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難見太陽,草木自生自長,蒼然一片。
登上寺內(nèi)最高的塔,放眼觀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煙波浩渺,浮天無岸。
像卞山這樣深厚沉靜當(dāng)然喜歡,也喜歡太湖吞吐云天,無所不容的曠蕩氣度。
游興還沒有結(jié)束,但村落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裊裊炊煙。
歸來后記下今天的游歷,心中掛懷無法入眠。
道潛也沒有睡意,孤燈古佛,同參夜禪。
注釋
肩輿(yú):一種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兩根竹竿,中設(shè)軟椅以坐人
勝:美景。輒(zhé):總是,就。
酌茗(míng):品茶。靜筵(yán):指素齋。筵,酒席。
盆山:指寺廟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
最高塔:指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
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長興界,為湖州之主山。
震澤:太湖。
曠蕩:曠達(dá),大度。
耿耿:心中掛懷的樣子。
墟落:村落。
道人:指僧人道潛,善詩,與蘇軾、秦觀為詩友.當(dāng)時也在湖州。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問答
問:《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的作者是誰?
答: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的作者是蘇軾
問: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是宋代的作品
問: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出自 宋代蘇軾的《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問: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的下一句是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賞析
詩的開頭四句,直敘作者乘坐小轎任性而適,遇到勝景便游覽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開筵,筵席上都是素凈之物,以見其是在寺中游覽,四句詩緊扣題目中的遍游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轉(zhuǎn)筆描繪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細(xì)雨,時作時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麗,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見天日。草木郁郁蔥蔥,自生自長,蒼然一片。蘇軾本人對此四句詩很欣賞,自謂“非至吳越,不見此景”(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這四句詩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點(diǎn)。
當(dāng)詩人登上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時,放眼觀看大千世界,筆鋒陡轉(zhuǎn),又是一番境界:詩人進(jìn)一步描繪了闊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二句,寫景很有氣魄,既寫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傳神地描繪出浮天無岸,煙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詩與“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寫景的佳句。據(jù)《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東坡渡江,至儀真,和《游蔣山詩》,寄金陵守王勝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讀之,至“峰多巧障日,江遠(yuǎn)欲浮天”,乃撫幾曰:‘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二句?!边@就可見王安石對“峰多”兩句是如何贊賞了。但這兩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現(xiàn)在《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的寫景名句中?!芭枭讲灰娙铡迸c“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澤浮云天”比起“江遠(yuǎn)欲浮天”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大手筆,寫詩要能放能收。蘇軾這首詩,在達(dá)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兩句議論,以作收束的過渡,對眼前所見的自然美景,發(fā)表了評論,說他既欣賞太湖的那種吐吸江湖、無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愛登高眺遠(yuǎn),景象開闊的曠蕩。緊接此二句,便以天晚當(dāng)歸作收,卻又帶出“墟落生晚煙”的晚景來,寫景又出一層。最后四句,又寫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實(shí)則不然。與道人同對孤燈于古佛、同參夜禪的描寫,正是這一日游的一部分。
這首紀(jì)游詩,作者在寫景上沒有固定的觀察點(diǎn),而是用中國傳統(tǒng)畫的散點(diǎn)透視之法,不斷轉(zhuǎn)換觀察點(diǎn),因此所攝取的景物,也是不斷變化的,體現(xiàn)出“遇勝輒流連”的漫游特點(diǎn),詩人的一日游,是按時間順序而寫,顯得很自然,但又時見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寫景佳句,便是奇崛之處,故能錯落有致,平中見奇。
- 烏引雛日出照東城,春烏鴉鴉雛和鳴。雛和鳴,羽猶短。巢在深林春正寒,引飛欲集東城暖。群雛縭褷睥睨高,舉翅不及墜蓬蒿。雄雌來去飛又引,音聲上下懼鷹隼。引趕雛烏,爾心急急將何如,何得比日搜索雀卵噉爾雛。
- 神光燦 贈趙先生趙仙入道,猛烈投玄,割除頓悟浮華。對境修持,不若火長蓮花。予今誠言少付,遇戈矛、寬納教他。若有病,便庵中如死,也莫還家。常效如斯堅志,管圣賢暗里,照鑒無差?;饻鐭熛`腑自吐黃芽。無私性停命住,意心清、玉結(jié)丹砂。功行滿,赴蓬萊鶴引,彩仗云霞。
- 次韻潘茂洪春日書懷東風(fēng)漸放柳遮門,隔水人家聚似村。漁艇遠(yuǎn)來夸甫里,僧隣閒過講慈恩。花繁慣識蜂情性,晝靜初聞燕語言。病起適逢春正好,莫教詩思卻塵昏。
- 追和東坡嚴(yán)車二雪詩雪滿江城酒不賒,閉門那患出無車。未容踏凍尋梅萼,應(yīng)喜臨風(fēng)見柳花。炭重烏銀爭曉市,蔬挑翠羽荷鄰家。何人正下紅蓮幙,大嚼蒸羊手更叉。
- 清平樂風(fēng)韶雨秀。春已平分后。陡頓故人疏把酒。閑恁畫闌搔首。爭須攜手踏青。人生幾度清明。待得燕慵鶯懶,楊花點(diǎn)點(diǎn)浮萍。
- 小圃茅亭初成即事十絕句一時花木斬新栽,露萼煙苞逐漸開。好事人人能愛惜,莫教容易擁蒿萊。
- 靈均莫問靈均昔日游,江籬春盡岸楓秋。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
- 和黃叔萬游西湖韻城西去天才尺五,溯游從之不修阻。西湖春水漲舊痕,葡萄盎盎浮春醑。魚成隊陣影虛游,禽呼友朋聲樂與。船行是處有佳趣,芳草和煙為斷浦。小橋曲徑能深幽,疑在閬風(fēng)與玄圃?;w猶有半妝在,柳長尚作畫眉嫵。酒中之仙僅八人,把杯誰是湖山主。樓臺倒影俯清漪,密樹搖風(fēng)翠交舞。妙處政自落筆難,安得君房妙言語。只將劇飲餞殘春,一醉忘形到爾汝。黃香可人招不來,云煙落紙英詞吐。三年與君巴峽游,至今詩名播西土。金華不生有嫡孫,一時紙貴人爭睹。維莫之春作茲游,絕憶蘇仙賦東武。從今風(fēng)月三千篇,要掃冰溪九萬楮。芰荷立水更重游,當(dāng)戒行廚治尊俎。
- 和權(quán)載之離合詩詠歌有離合,永夜觀酬答。笥中操彩箋,竹簡何足編。意深俱妙絕,心契交情結(jié)。計彼官接聯(lián),言初并清切。翔集本相隨,羽儀良在斯。煙云競文藻,因喜玩新詩。
- 陜下厲玄侍御宅五題泛觴泉不上酒家樓,池邊日獻(xiàn)酬。杯來轉(zhuǎn)巴字,客坐繞方流。酹滴苔紋斷,泉連石岸秋。若能山下置,歲晚愿同游。
- 遙想稱觴后,唯當(dāng)共被眠——— 盧綸送馬尚書郎君侍從歸覲太原
- 弦木以為弧,鳥獸不安林——— 張耒感遇二十五首
- 試著此珠狂波底,波自拍天珠在水——— 楊萬里寄題保靜庵
- 西南多苦竹,應(yīng)與越禽鄰——— 謝翱芭蕉雨
- 青奴元不解梳妝,合在禪齋夢蝶床——— 黃庭堅趙子充示竹夫人詩蓋涼寢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
- 上苑繁華,西湖富貴,總付高歌——— 周浩【雙調(diào)】蟾宮曲_題《錄鬼簿
- 將子勿復(fù)致辭,吾志非君所知——— 釋文珦驂服騰飛行
- 傍枝實(shí)紛亂——— 何遜贈族人秣陵兄弟詩
- 貧女鏡不明,寒花日少容——— 孟郊雜怨(一作古樂府雜怨)
- 何當(dāng)見堯日,相與啜澆漓——— 薛能寄唁張喬喻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