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紅樓夢》第五回
紅樓夢曲-留余慶問答
問:《紅樓夢曲-留余慶》的作者是誰?
答:紅樓夢曲-留余慶的作者是曹雪芹
問:紅樓夢曲-留余慶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紅樓夢曲-留余慶是清代的作品
問:留余慶,留余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留余慶,留余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 出自 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曲-留余慶》
問:留余慶,留余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留余慶,留余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 的下一句是 勸人生,濟(jì)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問:出自曹雪芹的名句有哪些?
答:曹雪芹名句大全
紅樓夢曲-留余慶賞析
我們通觀《紅樓夢》對王熙鳳的描寫,就可以推知作者在這里并不是贊頌王熙鳳的“濟(jì)困扶窮”而“積得陰功”。在第十五回中王熙鳳曾對鐵檻寺老尼靜虛說:“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么陰司地獄報應(yīng)的;憑是什么,我說要行就行。”所以曹雪芹這支曲子中,只不過是借題發(fā)揮,反話正說。王熙鳳是一個心機(jī)用盡,壞事做絕,一點也不留余地的人,她放高利貸,盤肅窮人,逼人斃命,完全是一個“愛銀錢,忘骨肉”的人,我們還可以由此想到,賈府以至整個封建地主階級,不正是由于作惡多端,欺壓人民,而瀕于崩潰的么!作者反復(fù)詠嘆“留余慶”,是含有深意的。曹雪芹遷居北京西郊旗地,雖處于貧困之中,不為貧困所屈服,而以貧困驕人。他對窮苦人非常關(guān)切,竭誠救助。鄰居白媼,貧病交迫,孤苦無依,曹雪芹照顧她的生活,醫(yī)治她的疾病。及白家瞳新屋落成,分給她一間,使她不致于流離失所。(見敦敏《瓶湖懋齋記盛》)這樣的環(huán)境和生活,使曹雪芹逐步地接近于人民。作者在寫賈府衰敗之后,一方面寫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骨肉相殘,一方面又寫農(nóng)村勞動婦女--劉姥姥把巧姐從火坑里救出來,既是對虛偽的封建道德的揭露,也是作者“勸人生,濟(jì)困”的思想表現(xiàn)。
- 雜詠一百首壺公跳入無人見,誰知有路通。長房非黠者,草草出壺中。
- 泛湖六月西湖錦繡鄉(xiāng),新詩滿眼費平章。移舟水濺差差綠,吹面輕風(fēng)與送香。
- 山隱暮歸呈諸兄弟二首羊腸世路盡聱牙,不礙庭前滿樹花。回首野棠思鄂韡,未妨?xí)r一到山家。
-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七華亭谷巨川非一源,源亦在眾流。此谷乃清淺,松江能覆舟。蟲魚何所知,上下相沉浮。徒嗟大盈北,浩浩無春愁。
- 出典宣城三首蘆花未白蓼初紅,綠水澄藍(lán)是處通。景色不須今日別,煙光仍與昔時同。馬嘶曉月思閑廄,帆掛秋光足便風(fēng)。寄語路人休借問,錦衣歸去一衰翁。
- 送人游邊愁指蕭關(guān)外,風(fēng)沙入遠(yuǎn)程。馬行初有跡,雨落竟無聲。地理全歸漢,天威不在兵。西京逢故老,暗喜復(fù)時平。
- 登城怨詩楚妃歌修竹。漢女奏幽養(yǎng)蘭。獨以閨中笑。豈知城上寒。
- 喜照密閑實四上人見過紫袍窗朝士白髯窗翁,與俗窗乖疏與道窗通。官秩三回分洛下,交游一半在僧中。臭帤世界終須出,香火因緣久愿同。齋后將何充供養(yǎng),西軒泉石北窗風(fēng)。
- 虢中酬陜西甄判官見贈微才花棄散地,花拙宦慚清花時。白發(fā)徒自負(fù),青云難可期。胡塵暗東洛,亞相方出師。分陜振鼓鼙,二崤滿旌旗。夫子廊廟器,迥然青冥姿。閫外佐戎律,幕中吐兵奇。前者驛使來,忽枉行軍詩。晝吟庭花落,夜諷山月移。昔君隱蘇門,浪跡不可羈。詔花自征用,令譽(yù)天下知。別來春草長,東望轉(zhuǎn)相思。寂寞山城暮,空聞畫角悲。
- 太白山觀雪二十里松聲,千山雪未晴。人當(dāng)絕頂見,吟到此時清。大地球琳滿,空林鳥雀驚。老僧觀物化,無滅亦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