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云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注釋
⑴山行:一作“山中”。
⑵春暉:春光。
⑶莫:不要。輕陰:陰云。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⑷縱使:縱然,即使。
⑸云:指霧氣、煙靄。
山行留客問答
問:《山行留客》的作者是誰?
答:山行留客的作者是張旭
問:山行留客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山行留客是唐代的作品
問:山光物態(tài)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山光物態(tài)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出自 唐代張旭的《山行留客》
問:山光物態(tài)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光物態(tài)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的下一句是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問:出自張旭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旭名句大全
山行留客賞析
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首句“山光物態(tài)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斗艷,呈現(xiàn)著一派醉人的美景。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全詩正面描寫山景只有這一句詩。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xiàn)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yōu)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dān)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
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游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游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并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次句與首句緊密相關(guān)。由于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
最后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shè)了一個晴天游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這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么,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這兩句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dǎo)、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還表現(xiàn)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它告訴人們:事物是復(fù)雜的,不應(yīng)片面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于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游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 清平樂雪余寒退。唯有青松在。春不加榮寒不悴。用舍如公都耐。流肪磊硌龜蛇。會留紅日西斜。欲助我公壽骨,蟠桃等見開花。
- 戊戌生日二首貪得真迷境,持平實悟門。未妨人負我,各要子生孫。動輒聞?wù)l死,猗嗟幸獨存。榮華何足記,衰翠不須論。
- 詩癖生來性癖耽佳句,吟得詩成似有神。險語豈惟驚鬼膽,直須字字要驚人。
- 出游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驢來憩野人家。山童負擔(dān)賣紅果,村女緣籬采碧花。篝火就炊朝甑飯,汲泉自煮午甌茶。閑游本自無程數(shù),邂逅何妨一笑嘩。
- 山之高三章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 自寬仙都有敕到林泉,誰信祠官無俸錢。陶醉猶能麾客去,顏饑何至乞人憐。鹿蕉已是今無夢,枸杞曾傳昔有仙。餓死亦堪垂不朽,無緣個個珥貂蟬。
- 讀梁武帝紀二首破除網(wǎng)紀事虛空,可恨蕭家一老翁。魚爛土崩俱自取,不須侯景到江東。
- 送韓建寧赴召二首憶公典選繼昌黎,是我學(xué)人行卷時。香火奉祠雖觖望,簿書棲邑尚淹期。長年敢有飄零恨,末路欣逢陶冶私。自度才能不堪舉,直思求地勉寒饑。
- 后唐軍士謠除去菩薩,扶立生鐵。
- 怨王孫·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勁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 信東吳絕景饒佳麗。——— 賀鑄東吳樂/尉遲杯
- 梅兄可納交,竹弟亦耐久——— 王炎雪晴即事
-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汪藻春日·一春略無十日晴
- 殘梅一片過晴檐,忽感春風(fēng)三十三——— 釋行海丙辰二月二日喜晴
- 天寒夜長,風(fēng)氣蕭索,鴻雁于征,草木黃落——— 陶淵明自祭文
- 難忘嵩室下,不負蜀江濱——— 鄭谷讀故許昌薛尚書詩集
- 江南風(fēng)物雖佳麗,爭奈燕然有虜塵——— 李覯題虞侍禁山亭
- 不見釣魚人,漸入秋塘水——— 賈島昆明池泛舟
- 政成頻一醉,亦未減風(fēng)流。——— 徐鉉送鐘德林郎中學(xué)士赴東府詩·得酒
- 愁城百丈,舊時全仰,酒兵遮護——— 張之翰水龍吟 秋嚴既別,是日晚又訪予龍城外,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