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信
更瘦如梅花,花應(yīng)知否。
任枕函云墜,離懷半中酒。
雨聲樓閣春寒里,寂寞收燈后。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時候。
嬌懶強拈繡。
暗背里相思,閑供晴晝。
玉合羅囊,蘭膏漬紅豆。
舞衣疊損金泥鳳,妒折闌干柳。
幾多愁、兩點天涯遠(yuǎn)岫。
探芳信問答
問:《探芳信》的作者是誰?
答:探芳信的作者是吳文英
問:探芳信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探芳信是宋代的作品
問:探芳信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為春瘦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為春瘦 出自 宋代吳文英的《探芳信》
問:為春瘦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為春瘦 的下一句是 更瘦如梅花,花應(yīng)知否。
問:出自吳文英的名句有哪些?
答:吳文英名句大全
探芳信賞析
“為春瘦”三句,點明為“春情”而瘦矣。此言詞人因春至而牽動相思情,并且被這“春情”纏綿得瘦弱不堪甚至比初春時,光零零的瘦削的梅花枝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詞人說:不知道我的這份相思情,伊人(即“花”)知道不知道?“任枕函”兩句,寫孤寂狀。言詞人哀傷離別,獨飲悶酒已至半醉,恰遇信使至。拿到這信函,想拆又怕看到里面的離別之言,所以更添一層愁緒,復(fù)又飲酒,不禁大醉。于是他就散亂著束發(fā),枕著尚未打開的信函睡著了?!坝曷暋彼木洌駝e離昔歡聚適成對比。詞人說:言在這初春的寒夜里,雨聲淅瀝更使睡在小樓中的詞人覺得寂寞難受,又想起我倆從前艷春時節(jié),外出斗草、探花的歡娛時刻,真不啻天壤之別矣。上片重在描述詞人自己的“春情”。
“嬌懶”三句,轉(zhuǎn)而述愛人的“春情”,這也是詞人推己及人的想當(dāng)然耳。言她白天時一定閑得無聊,勉強拿起繡針刺繡,不一會又走了神,背地里又惹起了無限相思。“玉合”四句,女人相思中的細(xì)節(jié)描繪。言伊人細(xì)心地用蘭花膏浸漬起相思豆珍藏在玉合中,并將玉合放置在彩色繡花囊里;又因為兩情分離,令她無心歌舞,所以將舞衣疊好藏起來,即使因此而損壞了舞衣上的泥金鳳凰飾品,也顧不上了;她獨自倚欄而呆思,忽見欄干邊的柳枝已經(jīng)發(fā)芽,心知春已來臨,更激起她的妒春心情,所以恨恨地折斷柳枝泄憤。這真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叫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的意境,離別之苦,由此可見。“幾多愁”一句,總合兩地愁緒。詞人說:我們倆的離愁別恨,就是因為被這眼前的春雨,綿綿的遠(yuǎn)山分隔成天各一方??!下片重在描述愛人的“春情”。
- 病后夏初雜書近況十首怯寒重著舊綿裘,已見盆栽坼絳榴。自厭一春常服藥,忽驚半月不梳頭。畫評懶與癡兒辨,詩序難禁晚進(jìn)求。帶礪有盟猶未保,當(dāng)時誰識種瓜侯。
- 秋懷霜風(fēng)吹杭梧,索索生秋聲。梁燕已無跡,哀鴻復(fù)南征。游子當(dāng)此時,轉(zhuǎn)覺難為情。庭闈隔千里,日夜白發(fā)生。
- 宿北巖院車馬紛紛送入朝,北巖燈火夜無聊。中年到處難為別,也似初程宿灞橋。
- 裴端公使君清席,賦得青桂歌送徐長史昔年攀桂為留人,今朝攀桂送歸客。秋風(fēng)桃李搖落盡,為君青青伴松柏。謝公南樓送客還,高歌桂樹凌寒山。應(yīng)憐獨秀空林上,空賞敷華積雪間。昨夜一枝生在月,嬋娟可望不可折。若為天上堪贈行,徒使亭亭照離別。
- 峽路山行即事十首雙牛只叟一橫犁,白水青秧透面肥。是處喜經(jīng)連夜雨,田家十口可無饑。
- 一翦梅(送馮德英)說著相思夢亦愁。芳草斜陽,春滿秦樓。樓前新綠水西流。一曲陽關(guān),分付眉頭。多少風(fēng)流事已休。紛薄香濃,怕見綢繆。淡云籠月小庭幽。明日山長,清恨悠悠。
- 早出晚歸早起或因攜酒出,晚歸多是看花回。若拋風(fēng)景長閑坐,自問東京作底來。
- 草亭偶書賦罷清都白玉樓,不知何事復(fù)閻浮。琴彈十二欄桿月,酒洗三千世界秋。絳闕瑤臺知有路,空青水碧若為求。紫皇早晚憐孤憤,背土凌虛上去休。
- 眾香橋標(biāo)名何所謂,物色正相當(dāng)。堆雪酴醿潔,披風(fēng)菡萏香。菊從秋后發(fā),梅向臘前芳。眼界無多地,縱橫亙十方。
- 觀燈玉臺體十首日照花,七香車。歌舞平陽第,經(jīng)過趙李家。
- 雨收不覺在高處,卻見僮仆提攜偕——— 梅堯臣送方進(jìn)士游廬山
- 九月黃金蕊,千齡白玉卮——— 林光朝東宮生日六首甲午
- 銅壺縣冷更微雨,白鵲樓高來遠(yuǎn)風(fēng)——— 孔武仲銅陵縣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季毅
- 當(dāng)體沒蹤由,求之即蹉過——— 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巽風(fēng)司號令,罔或輕行止——— 李呂乙巳四月比屋多疹痘虐痢間作五月盡猶未已病
- 起來思想,當(dāng)初與你,忒煞容易——— 趙長卿水龍吟
- 答言功行須交徹——— 王哲惜芳時
- 把酒乾坤,笑譚今古,崖蘚摩挲認(rèn)舊題——— 周權(quán)沁園春 次韻王尹賦東嚴(yán)
- 此地秋風(fēng)起,應(yīng)隨計吏還。——— 張喬郢州即事
- 新?lián)Q單衣細(xì)葛輕,翛然隨處得閑行——— 陸游舟行過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