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劉晨、阮肇兩個凡人到天臺仙境去時經(jīng)歷過的那條老路。遺恨劉晨歸來又離去啊。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傾倒。不忍聽《陽關(guān)曲》的第四聲。
劉晨沒有變老。再次來到仙境,實(shí)是萬幸萬幸。只怕你在仙鄉(xiāng)因循不離開,再也不能見到這次宴會上向你敬酒的人。
注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天臺(tāi):山名,在浙江天臺縣北。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山)當(dāng)斗牛之分,上應(yīng)臺宿,故名“天臺”。主峰華頂海拔1133米。道教曾以天臺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臺宗亦發(fā)源于此。舊路:漢劉晨、阮肇兩凡人到天臺仙境去時經(jīng)歷過的那條老路回到人間,再入仙境,比喻東坡曾在36歲時走進(jìn)仕途,通判杭州,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稱走“舊路”。
劉郎:東漢劉晨和阮肇入天臺山采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后劉重訪天臺山,舊蹤渺然。后世稱去而復(fù)來的人為“前度劉郎”。應(yīng)恨:實(shí)為反語,名為遺恨,實(shí)是一種留戀心情。
陽關(guān)第四聲:此曲成為歷代送行餞別的傳統(tǒng)音樂。
仙鄉(xiāng):原指劉晨、阮肇天臺山仙境,這里借喻官場。
減字木蘭花(送別)問答
問:《減字木蘭花(送別)》的作者是誰?
答:減字木蘭花(送別)的作者是蘇軾
問:減字木蘭花(送別)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減字木蘭花(送別)是宋代的作品
問:減字木蘭花(送別)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天臺舊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天臺舊路 出自 宋代蘇軾的《減字木蘭花(送別)》
問:天臺舊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臺舊路 的下一句是 應(yīng)恨劉郎來又去。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減字木蘭花(送別)賞析
此詞約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詞人守杭州,三月初召入京,任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兼侍讀。此詞為離任前自下塘起行,取道湖州至蘇州。宣德郎馬忠玉、好友劉季孫等在西湖餞行。席上,詞人作此詞贈之。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五十九琵琶切切更嘈嘈,高柳群蟬遂不號。一片夕陽無限好,汶河西上酒樓高。
- 秋菊春花富紅紫,黃菊與秋宜。風(fēng)勁幽香怯,露曦寒艷滋。孤標(biāo)雖獨(dú)步,呈秀此何遲。欲待群芳歇,專榮占一時。
- 題盧鴻學(xué)士堂圖昔為太室花,盧巖在東麓。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徑歸不復(fù)往,蠻壑空在目。安知有千老,舒卷不盈軸。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嗟予縛世累,歸未有茆屋。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尚欲逃世名,豈須上圖軸。
- 送祖擇這守陜聲教空巖穴,夫君集帝庭。辭華動丹扆,光價塞青冥。俊德爭推轂,榮涂易建瓴。陸離寒水玉,磊落曙天星。得喪誰先識,艱虞困屢經(jīng)。蹉跎渥洼足,漂泊鳳凰翎。粉署疏恩紀(jì),甘棠寄典刑。仁風(fēng)思布滬,疲俗待綏寧。賤子良多愧,余光每乞靈。題名聊士版,占籍備民丁。種種顛毛白,蕭蕭壟柏青。陌頭瞻皂蓋,獨(dú)立涕飄零。
- 追和幽獨(dú)君詩次韻念爾風(fēng)雅魄,幽咽猶能文??樟顐犋B,啼破山邊墳。恨劇但埋土,聲幽難放哀。墳古春自晚,愁緒空崔嵬。白楊老無花,枯根侵夜臺。天高有時裂,川去何時回?雙睫不能濡,六藏?zé)o可摧。不聞搴蓬事,何必深悲哉!
- 竹醉日苒苒渭濱族,蕭蕭塵外姿。如能樂封殖,何必醉中移。
- 贈城南觀音院庵主廣師簿領(lǐng)日嬰薄,紛然汩幽襟。駕言出城南,聊欲清此心。平岡見凈剎,石通郁以深。中有苦空人,峭健奇骨森。十年一庵下,形跡了莫尋。兀如擁敗褐,口吐眾妙音。時下寂照堂,聲絕響亦沈。默矣蓋自得,其誰知少林。
-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hù)兼鴻臚卿歸安西應(yīng)制上卿增命服,都護(hù)揚(yáng)歸旆。雜虜盡朝周,諸胡皆自鄶。鳴笳瀚海曲,按節(jié)陽關(guān)外。落日下河源,寒山靜秋塞。萬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無戰(zhàn)是天心,天心同覆載。
- 秋夜一絕高閣漸凝露,涼葉稍飄闈。憶在南宮直,夜長鐘漏稀。
- 宣靜三臺 嗚鶴余音卷一自小飄蓬,身心落魄,云游多在山東。世間事,看破渾是假,想榮華猶似夢中。蓋個庵兒,隈山靠水,栽松種竹成林??慌懊?,樂清閑、勝競利名。月朗山東,涼風(fēng)細(xì)細(xì),南溪綠水粼粼。漸煉得方寸如灰冷,一陽生,玉鼎自溫。秀氣氤氳,仙花爛熳,芳芬開遍黃庭。玉女金童,采將來、煉就紫金。運(yùn)轉(zhuǎn)三關(guān),驅(qū)回四象,沖和一點(diǎn)靈明。氣結(jié)神凝。聽笙簫、一派樂音。夙世前緣,生逢正教,全真妙道幽深。行滿功成,跨鸞鶴上太
- 漁唱一聲驚夢覺,無覓處,不堪招——— 倪瓚江城子 感舊
- 少保有古風(fēng),得之陜郊篇。——— 杜甫觀薛稷少保書畫壁
- 但恐綺與里,只如吾氣味。——— 白居易途中作
- 一朵鞓紅,寶釵壓髻東風(fēng)溜——— 孫惟信燭影搖紅
- 小郡大江邊,危樓夕照前——— 白居易西樓
- 遺骸誰護(hù)惜后死屬王君——— 柳亞子巢南書來,謂將刊長興伯吳公遺集,先期
- 言言易水詩見志,撫卷陡覺辭深雄,誰知筆補(bǔ)造化工——— 潘從大疏齋以舊作題淵明歸來圖詩見贈依韻奉和
- 云山頻管領(lǐng),鶯燕任追呼,別是個風(fēng)月所——— 張可久【中呂】紅繡鞋_懷古金字淡
- 上得馬鞍嶺,奇峰應(yīng)接頻——— 郭君舉觀音巖
- 新亭收涕僅自支,下者朽棟當(dāng)積危——— 李流謙挽安岳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