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峽口的花隨風降落,春天快要過去了,想到彼此將要分手萬里,不禁淚水沾濕了巾帕。
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
注釋
峽口:兩山夾水的地方,這里指長江出蜀的險隘。
欲盡春:春欲盡。
去?。褐缸叩娜撕土舻娜?。
峽口送友人問答
問:《峽口送友人》的作者是誰?
答:峽口送友人的作者是司空曙
問:峽口送友人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峽口送友人是唐代的作品
問:峽口送友人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出自 唐代司空曙的《峽口送友人》
問: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的下一句是 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問:出自司空曙的名句有哪些?
答:司空曙名句大全
峽口送友人賞析
唐時,以相互送別為題的絕句頗多,或寫景寄情,或直抒心懷,在寫作上手法多樣,千姿百態(tài)。這首《峽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別詩,客中送客,自難為情,況又“萬里”之遠,“同為客”呢?作者身為客人卻反客為主,淋漓盡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悵心情。
首句寫眼前景物,點明時間、地點。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盎w”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jié)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繪,寫到“客”、“主”雙方。說明該詩詞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三句轉寫“來時”,為下句鋪陣,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結,寫出彼此間的惆悵心情。選材一般,寫法卻比較別致??梢姡髡呓承莫氂?,想象力較為豐富。表達出作者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
該詩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圍,營造意境,并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峽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疤煅摹倍肿屓俗匀欢坏南氲搅怂寄罨蚴巧x,“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涼,又遇別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別更加的悲凄。哀傷自己異鄉(xiāng)為客,無論是物質和精神都沒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里飄。難得結交一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凄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雜。
- 客懷結發(fā)游荊楚,勞心惜寸陰。草長春徑窄,花落曉煙深。谷旱惟祈雨,年饑不問金。三齊雖淡薄,留此亦何心。
- 嗅梅雪意勒花愁未解,背陰一朵寒先退。東風還是去年香,不比人心容易改。宿酒瞢騰正耐春,花枝人面兩時新。相看好作風流伴,只恐花枝卻妒人。
- 謁金門山客野。新把朝銜書寫。應想江南樗櫪下。踏歌雞黍社。休問坤牛乾馬。大率人生且且。聊喚玉人斟玉斝。莫辭沈醉也。
- 汝墳遵彼汝墳[1],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2]如調饑。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魴魚赪[3]尾,王室如燬[4];雖然如燬,父母孔邇。
- 挽南澗先生三首唐室文公裔,國朝桐樹家。學探和靜蘊,文嗣一門華。尚擬咨黃發(fā),居成后白麻。公身寧有憾,物論自興嗟。
- 釣竿桂舟既容與。綠浦復回紆。輕絲動弱芰。微楫起單鳬。扣舷忘日暮。卒歲以為娛。
- 苦熱和袁應祥用韋蘇州喬木生夏涼流云吐華月倚杖長松底,無風晝自涼。吾廬傍林壑,嘉木聳千章。
- 觀月出山空樵唱稀,林昏歸鳥沒。新月含煙霏,遙依亂峰出。
- 別秀亭五首七載專城閒五載,賴逢此地足娛賓。高憑遠眺最佳處,□飲能吟凡幾人。晚輩漸催前輩老,來時豈料去時貧。是身朽腐心無愧,他日誰能踵后塵。
- 肅和黃祗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誠潔,匪遑寧舍。禮以琮玉,薦厥茅藉。念茲降康,胡寧克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