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天上的織女這一晚不再織布,暫停了辛勞,人間卻有千家萬戶忙著向她乞巧。想牛郎織女互訴一年的心事,悄悄話一定不少。七月七日佳節(jié)好,禁不住回首把唐明皇笑。
注釋
天孫:織女,傳說為天帝的孫女。
乞巧:農(nóng)歷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向月穿針的風(fēng)俗。
三郎:唐明皇李隆基的小名。自居易《長恨歌》中,有唐明皇與楊貴妃七夕密誓的描寫:“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shí)。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p>
喜春來·七夕問答
問:《喜春來·七夕》的作者是誰?
答:喜春來·七夕的作者是佚名
問:喜春來·七夕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喜春來·七夕是元代的作品
問:天孫一夜停機(jī)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雙星心事密話頭長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天孫一夜停機(jī)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雙星心事密話頭長 出自 元代佚名的《喜春來·七夕》
問:天孫一夜停機(jī)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雙星心事密話頭長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孫一夜停機(jī)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雙星心事密話頭長 的下一句是 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喜春來·七夕賞析
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在中國都是節(jié)日,真是有趣的巧合。元代的民間散曲家注意到這一點(diǎn),作了同曲牌的組曲分詠它們,本篇就是其中的一支。既然是分詠,就必然要突出各個(gè)令節(jié)的特色。七夕的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gè)方面:一是牛郎織女在夜間的相會(huì),這是家喻戶曉而又令人動(dòng)容的美麗傳說;二是民間婦女的“乞巧”風(fēng)俗,《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針于開襟樓,俱以習(xí)之?!笨梢娖鋪碓搭H為古老。除了向月穿針的“賽巧”外,還有用蜘蛛在瓜果、小盒中結(jié)網(wǎng),以及用水盆浮以松針纖草布現(xiàn)圖形的“得巧”。熙熙樂樂,熱鬧非凡??梢哉f沒有哪一個(gè)節(jié)日,能像七夕這樣,與日常生活及幸福理想同時(shí)如此地貼近。
這支小令僅用兩旬對仗:“天孫一夜停機(jī)暇,人世千家乞巧忙”,就酣滿地兼顧了七夕的兩大特色,一“暇”一“忙”,相映成趣。從“天孫一夜”與“人世千家”的懸殊比照來看,作品的重心在于后者;但人世于七夕所領(lǐng)受的節(jié)日情味,其源頭正是天上牛郎織女相會(huì)故事的浪漫色彩。所以第三句又轉(zhuǎn)回了“雙星”,他們在經(jīng)過一年的久別后,心事自然深密,情話自然綿長。這一句并不用直述表示,而用一個(gè)“想”字領(lǐng)起,“想雙星”的人兒,心兒該同雙星靠得多么緊啊!緬懷、遐想、贊美、憐惜、期望、羨慕……全都包容在這“想”字中了。
于是就有了末二句的神來之筆:“七月七,回首笑三郎。”這段話有兩重解釋。據(jù)唐人陳鴻《長恨歌傳》,天寶十載七夕,楊貴妃在驪山宮“獨(dú)侍”唐玄宗。“上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边@也就是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一段的本事,白詩引文詳見注③。按照這樣的理解,“回首”就是楊貴妃的現(xiàn)場動(dòng)作,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向著明皇傳遞脈脈情意;這兩句通過李、楊二人在七夕夜的呢愛與密誓,表現(xiàn)了這一佳節(jié)對天下情人具有歡樂暢懷的不尋常意義。這是一重含意。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明皇同貴妃不要說“世世”,在當(dāng)世的夫婦也未能做到頭。正是“三郎”本人,在“安史之亂”中違心地下令處死了對方?!堕L恨歌》記他El后還宮的情景:“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薄跋Φ钗烇w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他無疑在“西宮南內(nèi)”的“夕殿”中悄然地消度過七夕。從這一意義上,“回首”就是對歷史的回顧,“笑”也不是呢笑、媚笑,而是嘲笑和嗤笑了。一切在七夕節(jié)享受歡樂、尊重感情、珍護(hù)理想的情男愛女,都有資格“回首笑三郎”。這是又一重含意。兩重解釋都能成立,它們在并列中互為補(bǔ)充,且將情侶在“七月七”的熱烈奔放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小令至此雖戛然而止,卻仍使人回味無盡,同末句的雙關(guān)是分不開的。
- 仙都山鳥道盤空上,松根抱石生。羽人分兩舍,雞犬自聞聲。
- 游大滌山洞天三十六,奇邃此無儔。笙鶴有時(shí)下,神仙何處游。巖花自照水,谷鳥不啼秋。盡日松陰底,閑聽寒澗流。
- 偈頌一百零二首言無展事,語不投機(jī)。頂門著眼,頷下安眉。圣凡路絕,事理俱非。刀截春風(fēng),鋸解稱錘。刀鋸俱妙,明暗可追。刀鋸不爾,二破一虧。阿呵呵,也大奇。風(fēng)卷怒濤天際闊,莫教斷送老頭皮。
- 次韻太守仁智堂堂下玻璃看碧瀾,天邊圖畫指層巒。崔嵬切漢星辰近,清泚照人毛骨寒。已嘆神明傳政化,仍觀慈惠展杯盤。尊前不為扶衰病,敢惜酡顏勝渥丹。
- 愁無奈愁來欲解攜,春光何事亦如迷。只應(yīng)自有人行樂,枉是多情王會(huì)稽。
- 過蒼嶺崇朝辛苦上孱顏,泥徑初平意暫閒。蒼嶺東頭移野步,眼前便得處州山。
- 次張漢卿次房平生幾讀右丞詩,未見賢孫歸去遲。邂逅雖欣適吾愿,欲嗟人事好乖離。
- 道中即事春陰不辨夕陽斜,漫宿深村小隱家。石濺流泉成急雨,露妝枯樹作新花。但欣麥隴千山秀,不恨芒鞋十里沙。悠遠(yuǎn)山川還興盡,不知何日抵京華。
- 好事近霞影入瑤觴,酒與馀霞同色。人共昌朝方永,過觥籌三百。一枝紅皺石榴裙,簾卷篆煙碧。約我他年湖上,看九華終日。
- 山中淺溪仍殘照,山青更暮煙。人行罨畫地,鳥度粉箋天。麥潤先春秀,梅清破臘年。田家無力事,牛背落鴉眠。
- 行行鏡中天,水鳥嗔人近——— 郭印泛舟至臨江院
- 故山荏苒失歸期,顏尚如丹鬢已絲——— 曾由基偶作三首
- 桃花都落盡,贏得是清陰——— 向滈臨江仙
- 身病多思慮,亦讀神農(nóng)經(jīng)——— 張籍臥疾
- 馬嘶煙岸柳陰斜,東去關(guān)山路轉(zhuǎn)賒。——— 韋莊出關(guān)
- 刺舉官猶屈,風(fēng)謠政已成。——— 楊持寄朗陵兄
- 壇下已收降將,火牛不用田單——— 吳潛朝中措
- 春林聽鳴鳥,秋壁聞啼螀——— 郭印和樊直夫兼簡允南
- 長公曾一仕,壯節(jié)忽失時(shí);杜門不復(fù)出,終身與世辭——— 陶淵明飲酒 十二
- 俯觀風(fēng)水涌,仰視電云坼。——— 王安石再次前韻寄楊德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