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漾舟水云里,日暮春江綠。
霽華靜洲渚,暝色連松竹。
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一身已無累,萬事更何欲。
漁父自夷猶,白鷗不羈束。
既憐滄浪水,復愛滄浪曲。
不見眼中人,相思心斷續(xù)。
注釋
全唐詩:卷149_43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問答
問:《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的作者是誰?
答: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的作者是劉長卿
問: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是唐代的作品
問: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出自 唐代劉長卿的《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問: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的下一句是 漾舟水云里,日暮春江綠。
問:出自劉長卿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長卿名句大全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賞析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凡十六句,可以前后八句剖為兩半:前八句寫景,后八句抒懷;前后以“漾舟”和“垂釣”相呼應,貫通全篇。
詩從雨后泛舟寫起,在寫景中點明垂釣的季節(jié)、時間、地點?!俺敝赋爻墙迹瑸樵娙怂诘?;“荊門”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是友人即“一二相識”所在地?!斑b在目”一筆拉近了詩人與友人的心理距離,表達了詩人泛舟所感受的近景?!八评铩敝杆茝浡?,古人常稱之為“水云鄉(xiāng)”,多指隱者居游之地,這里顯然流露了詩人的隱逸情致?!按航G”一語既是寫實,又帶有主觀情感色彩,襯托出詩人回歸大自然的幾分超脫。五、六兩句寫詩人視野中的中景和遠景:雨收云散后落日的光輝(“霽華”)灑在江邊的沙洲上,顯得格外寧靜;漸漸濃重的夜色(“暝色”)籠罩著江岸,遠山的松樹竹林隱約可見。這時,詩人劃著小舟返航了,直到“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劉長卿不愧為寫景高手。他寫景如畫,有近景、遠景,有動態(tài)、靜態(tài),境界空曠朦朧,色調(diào)清麗可愛,是一幅絕妙的“雨后春江泛舟晚釣圖”。且又以詩的語言表現(xiàn)了時間的推移,從“日暮”到“月出”,從“漾舟水云里”到“人歸渡頭宿”,巧妙地顯示出場景的轉換和景物的變化。
更加可貴的是,詩人決非為寫景而寫景,而是景為情設。此詩前半部分,已于字里行間暗示出詩人因貶謫傾慕漁隱的情懷;到后半部便直抒胸臆,把這種情懷抒寫得酣暢淋漓了?!耙簧硪褵o累”自然是指無官一身輕。以漁父自許,以鷗鷺為友,無欲無求,無拘無束,自寬自適,自得其樂,以滄浪之水將滿腹憂愁沖洗的干干凈凈、清清爽爽,此生足矣?!皽胬耍╨ang)”為古水名,在今湖北境內(nèi)?!稖胬饲芳础稖胬烁琛酚址Q《漁父歌》,曲出楚辭《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它以悠揚諧婉的旋律,渲染出一種天人合一、生機勃勃的意境,集中表現(xiàn)了漁父那種順其自然、瀟灑超脫、怡然自得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離開官場,以“漁父”的眼光審視世事人生,以“垂釣”的心境品味《滄浪曲》的神韻,他的價值觀、審美觀就大不一樣了。
- 酬河中杜侍御重寄五色如絲下碧空,片帆還繞楚王宮。文章已變南山霧,羽翼應摶北海風。春雪預呈霜簡白,曉霞先染繡衣紅。十千沽酒留君醉,莫道歸心似轉蓬。
- 第八回回前詩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莫言綺縠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
- 西江月(丙午冬至)標簽:抒情添線繡床人倦,翻香羅幕煙斜。五更簫鼓貴人家。門外曉寒嘶馬。帽壓半檐朝雪,鏡開千靨春霞。小簾沽酒看梅花。夢到林逋山下。
- 緣識沖和道德勿相違,圣事超凡好仗依。但有陰功存世界,何疑白日化身飛。
- 獻鄜坊丘常侍詔選將軍護北戎,身騎白馬臂彤弓。柳營遠識金貂貴,榆塞遙知玉帳雄。秋檻鼓鼙驚朔雪,曉階旗纛起邊風。蓬萊每望平安火,應奏班超定遠功。
- 宿道士觀古觀秋木秀,冷然屬鮮飆。瓊葩被修蔓,柏實滿寒條。影殿山寂寂,寥天月昭昭。幽期寄仙侶,習定至中宵。清佩聞虛步,真官方宿朝。
- 成都曲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
- 韓康公挽詞三首再世忠清德,三朝翊贊勛。功成不歸國,就訪敢忘君。舊學嚴詩律,余威靖塞氛。何當繼韓奕,故吏總能文。
- 寄遠飛鵲翩翩暮欲棲,楚天新月射璇題。袖中已滅三年字,心曲惟通一點犀。步障影迷金谷路,桃花香隔武陵溪?,幦A好折無人寄,腸斷江樓百尺梯。
- 小心坡魚背崎嶇無奈何,小心緩步度高坡。語兒山路休閑險,世路須知險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