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沒有才能不能辜負圣明時代,思念回東溪守著竹籬故居。
不厭棄尚平盡早了卻兒女婚嫁,卻嫌恨陶潛辭官歸隱年歲已遲。
逢臨秋季草堂邊蟋蟀叫得更急,時近黃昏深山里蟬鳴徒增悲意。
柴門前寂寞冷清車馬不到,空林中我獨自與白云相依。
注釋
⑴早秋:初秋。唐王勃《秋江送別》詩之一:“早是他鄉(xiāng)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br />⑵明時:指政治清明的時代。
⑶故籬:故鄉(xiāng)。
⑷尚平:即尚長(尚子平)。魏嵇康《高士傳》載,尚長字子平,東漢朝歌人。為子嫁娶畢,即不復理家事。后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唐許渾《村舍》詩之一:“尚平多累自歸難,一日身閑一日安?!币蛔鳌跋蚱健?。
⑸陶令:即陶潛(陶淵明),曾任彭澤令,故稱。元趙孟頫《見章得一詩因次其韻》:“無酒難供陶令飲,從人皆笑酈生狂?!?br />⑹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冻o·天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
⑺蛩(qióng)響:猶蛩聲。唐王棨《離人怨長夜賦》:“遠林而未有鳥啼,偏嫌耿耿;幽壁而徒聞蛩響,頓覺漫漫?!彬耍后?。
⑻柴門:用柴木做的門。言其簡陋。三國魏曹植《梁甫行》:“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br />⑼空林:渺無人跡的樹林。晉張協《雜詩》之六:“咆虎響窮山,鳴鶴聒空林?!逼冢杭s,約定。
早秋山中作問答
問:《早秋山中作》的作者是誰?
答:早秋山中作的作者是王維
問:早秋山中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早秋山中作是唐代的作品
問:早秋山中作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谿守故籬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谿守故籬 出自 唐代王維的《早秋山中作》
問: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谿守故籬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谿守故籬 的下一句是 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
問:出自王維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維名句大全
早秋山中作賞析
此詩首句“無才不敢累明時”,謙詞反語出之,王維年紀輕輕就名滿天下,不是真的無才。此句筆法微婉,旨趣卻很明白。
頷聯二句用了兩個典故,出句用的是東漢尚長之典,見三國魏嵇康《高士傳》。漢建武(漢光武帝年號,25年六月—56年四月)中,尚長子女婚嫁已畢,遂不問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終。對句是用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而去的故事。陶淵明曾經在彭澤當縣令,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有次有個督郵來督查,他覺得這個督查粗俗而又傲慢,但是又不得不去,一旁的縣吏建議他穿得整整齊齊去拜見督郵,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為了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于是掛印歸去。此二句這兩個典故,表明詩人與尚子平、陶淵明一樣的意欲歸隱山林的思想,而且歸隱之心非常迫切。
頸聯是從山野間的昆蟲的聲音,也就是從聽覺的角度來描寫早秋寒涼蕭瑟的特點。蟋蟀和秋蟬的凄苦音響,預示著一個寥落季節(jié)的來臨,予人一種蕭索落寞的秋季感受。臨秋的蟋蟀響急,薄暮的寒蟬聲悲,是景語,也是情語,映襯出作者的遲暮感。
最后二句寫詩人隱居山中,門庭冷落,過著閑適、恬靜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獨與白云相伴,如閑云野鶴一般,充滿幽居的情趣。這里說自己寂處山中,空林獨往,只和白云期會,厭倦仕途的心情,約略可見。
此詩主要申明作者自己無心世事,向往隱逸生活,抒發(fā)了一個隱士的情懷。全詩語言含蓄,意味悠長。
- 和顏伯武丈山寺松門石磴隱山家,鐘鼓蕭然一院花。齋罷老僧來施食,階前馴雀趁饑鴉。
- 簡賈新之君詩恥作痕仙瘦,頗厭飄零其故何。求士近聞勞仄席,斯人未用豈懸科。交情滿眼盡今雨,世態(tài)由來俱一波。所愿深持后凋節(jié),傳書獨行不為地。
- 梅花玉骨透花寒,冰壺清露滴。暗香驚返魂,移自芝蘭側。殷勤置書幾,粲粲百態(tài)出。徘徊欲與語,奈此雪霜色。高標邈難親,欲疏還不得。個中須有詩,苦覓不到筆。要須明月來,吒之問姑射。
- 西江月人世一場大夢,我生魔了十年。明窗千古探遺編。不救饑寒一點。更被維摩老子,不教此處容言。爐薰清炷坐安禪。物物頭頭顯現。
- 金沙贊瑯瑯流水聲,懷抱說情傾。不識春風面,雪消梅影清。
- 春日絕句便恐東皇促駕回,小軒無事且銜杯。不知何處桃花落,一片飛從屋角來。
- 得故人消息多難分離久,相思每淚垂。夢歸殘月曉,信到落花時。未必乖良會,何當有后期。那堪樓上望,煙水接天涯。
- 止庵時事艱難路險巇,得來名利亦何為。趙州茶罷速歸去,莫待鐘鳴漏盡時。
- 婺州州宅極目亭尚書曳履上星辰,小為東陽作主人。朱閣凌空云縹緲,青山繞郭玉嶙峋。似聞旋教新歌舞,且慰重臨舊吏民。莫倚闌干西北角,即今河洛尚胡塵。
- 滿庭芳(游湖)和靖重湖,知章一曲,浙江左右為鄰。繡韉彩艦,只許日尋春。正好厭厭夜飲,都寂靜、沒個游人。夫何故,歡闌興阻,只為隔城闉??凹危?,回環(huán)雉堞,中峙三神。更樓臺繚岸,花柳迷津。不惜頻添畫燭,更深看、舞上華裀。拚沈醉,從他咿喔,金距報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