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天上星宿的將星動了,漢家營地上的柳條青青。
萬里征途刁斗聲聲鳴響,三軍將士迅速越過井陘。
辭別帝宮全忘了身家,立功報國定要奪取龍庭。
哪里肯學(xué)那些書生之輩,終老窗前死啃一經(jīng)。
注釋
都督:唐時在全國部分州置大、中、下都督府,府各設(shè)都督一人,掌督諸州軍事,并兼任所駐在之州刺史。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縣。得青字:古人相約賦詩,規(guī)定一些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而賦,“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韻。
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認(rèn)為,天上的星星與人間的官員一樣,有大有小,因此稱天官。將星:《隋書·天文志》說,天上有十二個天將軍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將,外邊的小星是吏士;大將星搖晃是戰(zhàn)爭的預(yù)兆,大將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預(yù)兆。
漢地:一作“漢上”。
刁斗:古代行軍用具。斗形有柄,銅質(zhì);白天用作炊具,晚上擊以巡更。
三軍:軍隊的通稱。井陘:古關(guān)名,即井陘口,又名井陘關(guān),唐時要塞,在今河北井陘縣境內(nèi),井隘北井隆山上。秦漢時為軍事要地?!秴问洗呵铩び惺肌罚骸昂沃^九塞?大汾、冥阸、荊阮、方城、肴、井陘、令疵、句注、居庸。”
鳳闕:漢代宮闕名,在建章宮東,因為其上有銅鳳凰而得名。此處借漢說唐,用以泛指宮廷。
取龍庭:借指誓殲敵虜。龍庭:原指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
書生:讀書人。古時多指儒生。
間:一作“中”。老:一作“住”。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問答
問:《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的作者是誰?
答: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的作者是王維
問: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是唐代的作品
問: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 出自 唐代王維的《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問: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 的下一句是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問:出自王維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維名句大全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賞析
首聯(lián)“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寫啟程?!疤旃佟?,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認(rèn)為,天上的星星與人間的官員一樣,有大有小,因此稱天官?!皩⑿恰?,《隋書·天文志》說,天上有十二個天將軍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將,外邊的小星是吏士;大將星搖晃是戰(zhàn)爭的預(yù)兆,大將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預(yù)兆。首句介紹趙都督動身,以天上的將星喻指趙的出發(fā)。這一巧妙的聯(lián)想、比喻,同時還拓展了詩作開闊的空間,令人想到趙都督或許就是在這樣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出發(fā)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時節(jié)是柳條發(fā)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點折柳送別的特定場景,惜別之情,深蘊其中。
頷聯(lián)“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描寫軍隊行進中的氣勢。刁斗,軍中用具,白天用來燒飯,夜間用于打更報警,把它寫進詩中,富于實感地表現(xiàn)了軍營的生活情景。中間又以一個“鳴”字突出聽覺,使人如聞一路軍聲震天,外加“萬里”二字修飾,更顯得聲勢浩大,軍威顯赫?!叭f里”句由物見人,借助聽覺渲染出征的氣勢,“三軍”句則正面寫人,詩人仿佛親眼目睹這位將軍率領(lǐng)三軍正浩浩蕩蕩奔赴邊陲?!熬€”,即井陘口,又名井陘關(guān),唐時要塞,在今河北井陘縣境內(nèi)。一個“出”字,點出了此次進軍的方位路線,與首句的“動將星”前后呼應(yīng)。
以上兩聯(lián),從啟程寫到行軍,重在勾劃趙都督英勇赴邊的非凡氣勢;后兩聯(lián)表現(xiàn)趙都督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他戍邊衛(wèi)國的耿耿忠心。頸聯(lián)“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正面寫他立功報國的思想?!傍P闕”,漢代宮闕名,在建章宮東,因為其上有銅鳳凰而得名,此處借漢說唐,用以泛指宮廷。“龍庭”,原指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叭↓埻ァ?,借指誓殲敵虜。這兩句互文見義,意思是無論“辭鳳闕”或“取龍庭”,都下定“忘身”、“報國”的決心?!稗o鳳闕”在出征之前,“取龍庭”是在鏖戰(zhàn)之后,可見決心始終如一。
尾聯(lián)“豈學(xué)書生輩,窗間老一經(jīng)”,以議論結(jié)束全詩。上一聯(lián)作正面抒情,這一聯(lián)從反面議論,加以強調(diào)?!柏M學(xué)”表示不應(yīng)該學(xué)、不想學(xué)乃至決不學(xué)的意思。書生皓首窮經(jīng),不能為世所用,難免會有許多牢騷不平甚至生出棄文就武的想法。王維也有希望建功立業(yè)而又壯志難酬的隱衷,因此借題發(fā)揮,作為對于趙都督的贊揚之詞說了出來。
這首送別詩,寫得意氣風(fēng)發(fā)、格調(diào)昂揚,不作凄楚之音,表現(xiàn)了青年王維希望有所作為,濟世報國的思想。
- 題龍隱巖雨腳初收魚尾霞,滿溪流水半溪花。尋源曾識武陵洞,泛宅如浮苕水家。但得嵌空元有路,何如峭絕不容車。道人辛苦經(jīng)云水,成塔從來是劫沙。
- 伯封同游霅上事畢遽索別次韻同來我復(fù)似鄒游,新詠君應(yīng)勝杜秋。已飫?wù)艉昴橡?,盍為粗糲浣花留。殘樽且醉菖蒲酒,去棹聊停杜若洲。不厭村居能少駐,蘭香萬斛頓銷愁。
- 上冊寶十三首佩玉鏘鏘,其來雝雝。陟降孔時,步武有容。恪茲祀事,神罔時恫。綏我邦家,福祿來崇。
- 送韓評事(一作韓評事別業(yè))門枕平湖秋景好,水煙松色遠(yuǎn)相依。罷官馀俸租田種,送客回舟載石歸。離岸游魚逢浪返。望巢寒鳥逆風(fēng)飛。嵩陽舊隱多時別,閉目閑吟憶翠微。
- 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yuǎn)。
- 次韻徐何慊九日登高廣莫亭前秋氣清,招邀酒伴走庖兵。悠悠誰解知真意,樂只應(yīng)須在太平。直到上峰饒獨步,盡收下界入雙明。滿頭芬馥隨歸馬,惟有黃花不世情。
- 滄浪詠昔聞滄浪亭,未濯滄浪水。先賢渺遺跡,壯觀一何侈。飛橋跨木末,巨浸折胡壘。糟床行萬甕,繚墻周數(shù)里。廢興固在天,庶用觀物理。緬懷嘉佑世,周道平如砥。相君賢相君,子美東南美。如何一網(wǎng)盡,禍豈在故紙。青蠅變白黑,作俑茲焉始。所存醉翁文,垂耀信百世。無忘角弓詠,嘉樹猶仰止。同來二三子,感歡咸坐起??~瓷酹新汲,毀譽均一洗。忽逢醒狂翁,一別垂二紀(jì),雋哉老益壯,論事方切齒。我欲裂絳幔,推著明光里。安得上天風(fēng),吹落君王耳。
- 舟次吳城山淮蜀荊襄老此生,歸與雙眼識吳志。樹依神力連云暗,水到江西徹底清。去棹來帆南北客,孤鴻落日古今情??菽c尚可搜詩句,三老放船鉦一聲。
- 曉入謻門趨殿中馬上作鑰出馳宮路,更馀送曉籌。露盤先得日,溫樹未知秋。煙幕昏朱里,風(fēng)旂飏采斿。鳴鞘歷宣室,應(yīng)為□神休。
- 偈二首吃粥了也,頭上安頭。洗缽盂去,為蛇畫足。更問如何,自納敗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