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阮郎歸問答
問:《醉桃源/阮郎歸》的作者是誰?
答:醉桃源/阮郎歸的作者是周邦彥
問:醉桃源/阮郎歸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醉桃源/阮郎歸是宋代的作品
問:醉桃源/阮郎歸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冬衣初染遠山青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冬衣初染遠山青 出自 宋代周邦彥的《醉桃源/阮郎歸》
問:冬衣初染遠山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冬衣初染遠山青 的下一句是 雙絲云雁綾。
問:出自周邦彥的名句有哪些?
答:周邦彥名句大全
醉桃源/阮郎歸賞析
“遠山青”是說衣服的顏色如遠山的青色。舊說“趙合德為薄眉 ,號遠山黛,乃晴明遠山之色也”。又可見這“遠山青”色是很美的。
次句著重寫衣上的花紋?!半p絲”,言此衣質地精致;“云雁”指衣上花紋 。這種精心描繪婦女衣飾的手法 ,在溫庭筠詞里很常見,如“鳳凰相對盤金縷”(《菩薩蠻 》),說衣上的花紋是一對用金線繡成的鳳凰 ;“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菩薩蠻》),這金雁雖可解釋成箏柱或首飾,但也可解釋成衣服上繡著一雙金碧輝煌的雁 ;至于“ 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更把這“襦”(短襖)的美寫得無以復加了。從溫詞的“鳳凰相對”、“金雁一雙”、“雙雙金鷓鴣”來看,無不寓有物則成雙、人則孤凄的內涵。這里周邦彥用的是“云雁”字樣,但雁從來不單飛。所不同的是,溫詞寓意易現(xiàn),周詞寓意頗深,須婉曲才達。
接著“夜寒袖濕欲成冰,都緣珠淚零”兩句,寫伊人在寒冷的深夜里,袖子溫了一大片,都要結成冰了,原來是因為淚水不停地流下來。從這兩句的語氣看,她是直到最后才感覺到“袖濕欲成冰”的。
“清黯黯,悶騰騰”,過片緊承上闋寫人的哀傷、凄苦。下面說這位心情愁苦悶悶不樂的人此時是“身如秋后蠅 ”。這個比喻,十分奇特,而由來頗久。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記:“或問張元一曰:“蘇(味道)、王(方慶)孰賢?”答曰:“蘇九月得霜鷹,王十月被凍蠅 ”⋯⋯得霜鷹俊捷,被凍蠅頑怯?!比朐娪许n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之“默坐念語笑,癡如遇寒蠅 ”、歐陽修《病告中懷子華原父》之“而今癡鈍若寒蠅 ”,及以后陸游《杭湖夜歸》之“今似窗間十月蠅 ”等,但運用入詞 ,宋人似僅見于此 ”“秋后”,天氣冷了,最怕冷的蠅,此時軟綿綿、懶洋洋,動都不想動,勉強撲到窗前有陽光的地方,也茫然癡呆,似乎再也沒有安身立命之所了。可是這個比喻的特具精彩 ,還得和下兩句聯(lián)起來看:“若教隨馬逐郎行 ,不辭多少程 ?!眱删浠钣谩跋壐襟K尾以致千里”的典故 。惟愿方才的“ 情黯黯,悶騰騰 ”,一掃而去 ,惟愿“隨馬逐郎行”。身如秋后蠅 ”,妙在語似平鋪 ,而含意深婉 。這五個字,是“情黯黯。悶騰騰”的形象描繪,給人以“靜”感,同時又是開啟下文的鑰匙,因句突現(xiàn),這時的“蠅”如附奔馬,完全給人以“動”感了。
這首小詞,上片平淡無奇,但下片奇句突現(xiàn),則詞意“紆徐曲折”,人的感情“入微盡致”(陳廷焯評周詞語)”此詞可證明代譚元春所證:“必一句之靈能回一篇之運 ,一篇之樸能養(yǎng)一句之神 ”(《題簡遠堂詩》)。
- 小雨懷張升之夜夜疏雨不堪聽,獨坐寒齋萬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聲。
- 寄上金陵馬右丞盡道次公當入相,江湖那肯久遲徊。西湖春物空凝意,猶望方舟嘗勝來。
- 曉出古巖呈宗偉、子文曉風生小寒,嵐?jié)櫅沤韺?。宿云埋樹黑,奔溪轉山怒。東方動光彩,晃晃金鉦吐。千峰森隱現(xiàn),一氣?;鼗?。平生癖幽討,邂逅飽新遇。那知塵滿甑,晨炊午未具。不愧忍饑面,來尋古巖路。稻粱亦易謀,煙霞乃難痼。持此慰龜腸,搜枯尚能句。
- 次韻范文淵簞瓢氣已壓膏粱,不傍朱門味更長。細看高人忘寵辱,始知吾輩可憐傷。巖扃勾漏新丹灶,香火匡廬古道場。剩欲與君堅此約,他年八十鬢眉蒼。
- 玉蝶泉仙人修煉地,玉井著神功。日月雙輪見,陰陽兩竅通??煽扒宄旱祝歉o窮。尚冀丹砂力,當澆塵念空。
- 道中二首檥船清潁岸,岸豁見高原。桑柘寒煙路,牛羊落日村??巯萧~艇集,爭食渚鳧喧。去去風波事,逢人未易言。
- 鳴雁二章鳴雁嗥嗥,涼風飄飄。猗嗟變兮,懷彼春宵。
- 黃侍郎宮祠贈行無雙佳譽久騰芳,暫解繁機下帝旁。舉世不能容直道,清時聊欲款江鄉(xiāng)。修涂按轡三秋雨,別殿陪祠一炷香。顧我辱知門下久,語離清淚灑滄浪。
- 壬子元日遂安縣學講書齒飲前此四十三年錢建壁字塵埃四十年,滿堂還喜會群賢。是非不用論今昨,禮樂從知有后先。酒外山川如動色,詩成金石迭相宣。分陽令尹強人意,鄉(xiāng)飲彬彬更可傳。
- 【雙調】蟾宮曲 贈楚云寄襄王雁字安排,出岫無心,蔽月多才。目極瀟湘,家迷秦嶺,夢到天臺。浮碧漢陰睛體態(tài),逐西風聚散情懷,卷又還開,去又還來。雨罷巫山,飛下陽臺。 贈玉香 可人兒暖玉生香,弄玉團香,惜玉憐香。畫蛾眉玉鑒遺香,伴才郎玉枕留香,捧酒卮玉容噴香,摘花枝玉指偷香。問玉何香,料玉多香。見玉思香,買玉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