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原序:余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抄,道中荷花無復存者。乙卯歲,自瑣闥以病得請奉詞,卜居青墩鎮(zhèn)。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暮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問答
問:《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的作者是誰?
答: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的作者是陳與義
問: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是宋代的作品
問: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扁舟三日秋塘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扁舟三日秋塘路 出自 宋代陳與義的《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問:扁舟三日秋塘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扁舟三日秋塘路 的下一句是 平度荷花去。
問:出自陳與義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與義名句大全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賞析
小序說“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 ”,甲寅歲為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 )年。這年八月,詞人自禮部侍郎(即春官)出知湖州,九月二十一日到任。乙卯歲為紹興五年。這年二月,被召入朝為給事中。六月,詞人借病辭職,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實際上只領(lǐng)祠祿閑居 ,卜居青墩 ,立秋后過了三日便離去?!版i闥”,指宮殿門上鏤刻的連瑣圖,這里代指宮門,因給事中供職處在宮殿中,故云。青墩是一小鎮(zhèn),在湖州之南 ,據(jù)《一統(tǒng)志》云:“在桐鄉(xiāng)縣北二十五里,與湖州這烏鎮(zhèn)止隔一水 ?!卑研⌒蛑械氖聦嵖疾烨宄@首詞的理解就比較容易了。
此詞的特點是采用賦體。賦、比、興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獨特風格,但詞中多用比興,很少用賦。在一些長調(diào)慢詞中因為要講究鋪敘,有時也用賦,但必須與比興結(jié)合起來,單純用賦的現(xiàn)象極為少見。
詞的上闋所寫的詞人在乙卯歲從南宋首都臨安回到青墩時沿途所見所感 ,內(nèi)容與小序后段完全一致。從臨安到青墩,一路上水光山色,使人應接不暇回味無窮。詞人不寫兩岸低垂的綠柳,不寫長滿田地的莊稼,偏偏抓住池塘里的荷花盡情描繪,這除了出于自己的愛好以外,還因為時間是在“立秋后三日 ”。荷花最富有季節(jié)的特征。此刻詞人借病辭職,從臨安出來 ,船行水上,只見池塘里荷花盛開眼前景色開闊,心胸為之舒暢,大有“無官一身輕”之感 ?!叭铡笔菍憣崳瑥呐R安到青墩,水路約需三日行程?!扒锾痢秉c季節(jié)與時間 ,用語精煉而又準確 ?!捌蕉取倍?,寫出了舟行的平穩(wěn),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暢。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這境界有多美!詞人在臨安住了很多日,都市的煩囂,政務(wù)的冗忙,人事的傾軋,使他感到厭倦、煩悶。這一次來到在自然中,一腔煩悶,被大自然景色所清洗,頓時煙消云散。因此他不禁吟道:“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風雨洗新秋?!?br/>“病夫因病 ”,連用二病字,頗耐吟味。使人一時難以解開,據(jù)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卷十九云:“紹興五年六月丁巳,給事中陳與義充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與義與趙鼎論事不合,故引疾求去?!?br/>所論何事,宋史無考。然趙鼎當時為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陳與義與他觀點不合,可見是出于政見上的分歧。
詞中自稱“病夫”,其實不過是“引疾”,不是真正有病。所謂“因病得來游 ”,表面上象是暗自慶幸,實際上是聊以自嘲,內(nèi)心藏有難言的痛苦。語言直而委婉,質(zhì)而見巧,從而刻畫了詞人內(nèi)心痛苦而外貌曠達的自我矛盾心理形象。
詞人下闋離開眼前,描寫過去。假使按照賦體的寫法,緊承上闋,照直寫去,便覺平鋪起伏,意味淡然??墒沁@里詞筆略一宕開轉(zhuǎn)折起伏,回憶起去年出知湖州時,路過此處的情景,意味淡然,現(xiàn)在感覺到峰回路轉(zhuǎn),出現(xiàn)另一番境界?!叭ツ辍保葱⌒蛑兴f的甲寅歲。因九月二十一日到任,時值“秋抄 ”,故詞人恨籋舟已晚,籋舟:謂牽舟,這里指乘船。因為秋末登舟,故途中所見,唯有敗葉殘荷。一個“空”字與前面的“長恨”相呼應,表達了無限悵憾的心情。
從詞情發(fā)展上來說,是一跌。但達到了改變詞的平鋪的結(jié)果無起伏“今年”二句,詞筆又拉回來寫乙卯歲奔赴青墩的情景,徑承上闋意脈,抒發(fā)此時感情。從詞情來說是一揚。在這一跌一揚之中,詞人的種種感情變化,矛盾心理便更加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沁人心脾。
“今年”一句與上闋“病夫”一句遙相呼應。意義有兩點一是“感謝”皇帝準他病假,讓他奉祠(領(lǐng)受祠祿)卜居青墩。二是反映了詞人受到“一路繁花”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傾吐了對美好景色的一腔熱愛。然而聯(lián)系上闋“病夫 ”一句來看,其中應準有所寄托。
白敦仁《陳與義年譜》引此二句按曰 :“蓋有怨于趙鼎也?!痹冠w鼎是一方面,而支持趙鼎的是高宗趙構(gòu),詞人表面上是感恩,實質(zhì)上不可能不懷有對高宗的不滿。古詩常常講究美刺,在詞中雖然不常見,但結(jié)合詞人當時遭遇來看,此詞似乎含有一種諷喻,不過比詩更為委婉罷了。
昔人評陳與義詩,常常是“兩句景即兩句情,兩句麗即兩句淡”,“又有一句景對一句情者,妙不可言”(見方回《桐江集 》卷五)。說明他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很講究勻整、對稱,講究情景搭配,濃淡相宜。細審此詞,也很富有這種特色。它的上闋,前兩句著重寫景(或事 ),后兩句著重抒情。即以后兩句而言,前一句是著重抒情,后一句著重寫景。當然,“一切景悟,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似乎難以截然分開,但大體上也應有所區(qū)別。例如“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這句主要是寫濛濛細雨灑向大河的水面情況,當然也應該灑向秋塘上的荷花,灑向詞人的船篷。這景色給人以朦朧之感。句前加上“更值”二字,就把詞人的感情貫注進去,仿佛這細雨也灑向詞人的心田,帶來陣陣清涼。詞的下闋,也是一句情,一句景,而結(jié)尾“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一句,也是把情人與景溶合到一起,表現(xiàn)了舟行時詞人的歡快之情。盛開的荷花,本為無情之物 ,此刻卻把詞人一直送到青墩,這是用擬人化的方法形容荷花的連綿不絕。它給讀者的感覺,宛如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詩所寫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彼煌氖且粋€寫“一路繁花”,一個寫“兩岸猿聲”而已。
此詞節(jié)奏明快,格調(diào)輕松,并在豪放中透露出微蘊沉郁之感。黃昇《花庵詞選》評陳與義詞時說:“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 ?!币簿驼f他的詞風非常象蘇軾,如果以此詞和東坡的詞(波聲拍枕長淮曉)相比,我們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 客枕客枕眠僧舍,巍然鶴發(fā)翁。事如前日異,心與少年同。一夜送春雨,五更臨曉風。夢回思往事,愁在不言中。
- 西江月(春歸)春色荒荒別浦,春潮滟滟長堤。綠楊風喘客帆遲。腸斷江南雙鯉。短夢當年楚雨,扁舟后夜秦溪。一聲啼鳥怨春歸。人在酴醿花底。
- 武丘寺高僧危閣侵云際,盡日披襟濯好風。極目長川人不見,萬株煙樹接遙空。
-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闌 通 欄)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念奴嬌遠山一帶,逆晴空、極目天涯浮白。楓落鴉翻談笑處,不覺云濤橫席。酒病方蘇,睡魔猶殢,一掃無留跡。吳帆越棹,恍然飛上空碧。長記草賦梁園,凌云筆勢,倒三江秋色。對此驚心空悵望,老作紅塵閑客。別浦煙平,小樓人散,回首千波寂。西風歸路,為君重噴霜笛。
- 滿江紅其側(cè)有亭,山谷榜曰奇觀。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不須人卷,不須人軸。一點不容飛燕入,些兒未許游魚宿。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三峽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龍浴。更兩邊瀟灑,數(shù)竿脩竹。曉倩碧煙為繩束,夜憑新月為鉤曲。問當年、題品是何人,黃山谷。
- 食梅兒時摘青格,葉底尋彈丸。所恨襟袖窄,不憚頰舌穿。我年不自覺,以我齒尚完。嘗新試一薦,喉棘眉先攢。豈味不悅口,豈老難強餐。人生煎百憂,算梅未為酸。
- 與所盤諸君會石幡還和杜老曲江韻絮云初未前成衣,笑踏青莎橋上歸。詩灑堪過春日永,鶯花卻恨海山稀。竹間弄笛留人住,麥外游絲絆鳥飛。滿院東風不收拾,山僧何事苦相違。
- 送王國博赴江南提刑圣主憂民意,過于民自憂。一麾常慎選,八使更親求。車馬皆新賜,江山半舊游。蠻旌飄后騎,水駑下仙舟。貧愛憐吾道,寬思雪楚囚。莫忘相送處,村店凍溪頭。
- 春雪崇禧仙館似官居,二月寒風峭有馀。傲吏吟哦空峭下,野童放散夜堂初。熒熒宿火煨村酒,煜煜殘燈鏡道書。忽聽打窗聲更急,快移銀礫上枯株。
- 頹垣不數(shù)尺,萬嶮由心潛——— 歐陽修和徐生假山
- 三喚聲中負不平,與師百萬欲干城——— 釋云岫悼靈隱性侍者
- 曲項胡琴魚尾撥,離人——— 張先南鄉(xiāng)子(送客過余溪,聽天隱二玉鼓胡琴·般涉調(diào))
- 七歲立談明主前,江湖晚節(jié)弄漁船——— 蘇轍送姜司馬
- 得意今如此,清光不可攀。——— 錢起送陳供奉恩敕放歸覲省
- 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 杜牧西江懷古
- 虛涼集鷗鷺,爽塏無蚊蠓——— 王禹偁寄題陜府南溪兼簡孫何兄弟
- 忽見新城當要路——— 白居易城鹽州-美圣謨而誚邊將也(貞元壬申歲,特詔城之)
- 靈符終愿借,轉(zhuǎn)共世情疏——— 徐鉉步虛詞五首
- 今代無雙士,當年第一人——— 陳師道南柯子(賀彭舍人黃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