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閬州城東的靈山呈現(xiàn)一片白色,而閬州城北的玉臺山則一片碧綠。
松樹上浮著欲盡不盡的云彩,江浪搖動著將崩未崩的石頭。
雖然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當(dāng)?shù)氐淖訉O后代卻從來沒有與祖先靈魂或相會。雖然世界上沒有鬼神與人能真正相會,但這里的祭拜盛況可與嵩山、華山的清明活動相匹敵。
中原地區(qū)的戰(zhàn)爭尚未結(jié)束,應(yīng)建個茅屋來把青紗幔掛于屋址的墻壁上。
注釋
“閬州”二句:點(diǎn)出閬州名山及其方位。靈山在閬州城東北十里,傳說蜀王鱉靈登此山,因名靈山。玉臺山在閬州城北七里,上有玉臺觀,唐滕王(李元嬰)所造。杜甫另有《玉臺觀》詩。靈山:一作“雪山”。玉臺:一作“玉壺”。
松浮,指松枝在搖動。
江動,指江水在涌動。未:一作“已”。
根,石根,亦即山根。江流洶涌而石根不崩,安知不是有鬼神呵護(hù)。所以浦起龍說:“那知其無,正見其有。”氣,氣象。嵩華,中岳嵩山與西岳華山。敵,匹敵,即“草敵虛嵐翠”之“敵”。是說靈山、玉臺可與嵩華并高。見閬山而聯(lián)想嵩華,已逗下“中原未歸”意。
中原:地區(qū)名。廣義指整個黃河流域,狹義指今河南一帶。此指前者。格斗:指安史之亂。
“應(yīng)結(jié)”句:一作“應(yīng)著茅齋向青壁”。茅齋:即曾由閬中后人建存于古城內(nèi)的“杜甫草堂”。著:一作“看”。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狀其峭。
閬山歌問答
問:《閬山歌》的作者是誰?
答:閬山歌的作者是杜甫
問:閬山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閬山歌是唐代的作品
問:閬山歌是什么體裁?
答:樂府
問: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出自 唐代杜甫的《閬山歌》
問: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的下一句是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
問: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閬山歌賞析
廣德元載(763年)秋天,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臺)的杜甫突然得到摯友房琯客死在閬中古城的噩耗,便星夜兼程趕赴閬中,吊唁并料理朋友的后事,并就此迷戀上了閬中的山光水色。廣德二載(764年)春,杜甫在第二次攀登城南錦屏山時(shí),天高心遠(yuǎn),寫下了這首《閬山歌》。
- 得光字掛起梧桐月,先成一夜霜。與君飛大白,一口吸秋光。
- 榴皮題壁惟知自己貧無諂,不羨他人富有馀。白酒會能延羽客,清名贏得著仙書。
- 早行遇雨約得東風(fēng)二月春,稍陪孤櫂曉溪行。酒能寬我三更夢,雨不饒人半日程。愁對梅殘初話別,懶看桃艷欲欣榮。紅塵未踏心先退,不是宵長故獨(dú)醒。
- 寄贈桃林尉史溫知韞才能負(fù)壯心,莫嗟作尉尚湮沉。幽求起去登臺席,居易徵來入翰林。望氣臺邊桑柘密,棄繻關(guān)畔水云深。憐君況是徵君后,閑擬秋涼策杖尋。
- 寄題春谷監(jiān)簿敲碎吟扉杳不聞,數(shù)聲犬吠谷中云。幾番欲去重回首,立盡斜陽不見君。
- 生查子(即席次韻陸務(wù)觀)雙蛟畫鼓催,一水銀蟾滿。見奪錦標(biāo)回,卻倚花枝看。已擘冷金箋,更酹玻璃碗。歸去詫鄉(xiāng)關(guān),不負(fù)平生眼。
- 萬山深處萬山深處絕諠嘩,野鶴孤猿共此家。莫使游塵污泉石,有妨閑客臥煙霞。寒谫綠芰千層葉,饑食青花數(shù)樹花。無可破除無可羨,清貧卻是好生涯。
- 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常年十月未花開,雪片今年九月回。便有早梅隨早雪,一枝笑看萬花摧。
- 踏云行靜里喧喧,鬧中寂寂。靈源妙用誰能識。兩般顛倒入虛無,自然顯個真消息。氣過三關(guān),神游八極。綿綿來往無蹤跡。此時(shí)休歇罷參尋,前程
- 東郊別業(yè)東皋占薄田,耕種過馀年。護(hù)藥栽山刺,澆蔬引竹泉。晚雷期稔歲,重霧報(bào)晴天。若問幽人意,思齊沮溺賢。
- 積翠十年丹風(fēng)穴。——— 李彭漁歌/漁父
- 大罵長歌盡放顛,時(shí)時(shí)一語卻超然——— 陸游湖上遇道翁乃峽中舊所識也
- 憶君低回校天祿,高論自遣陳言鋤——— 葉適魏華甫鶴山書院
- 杳杳煙中剎,昏昏雨外村。——— 陸游九月初作
-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梅堯臣依韻和丁元珍寄張圣民及序
- 俗眼望來猶眩日,天顏回處自生春——— 曾鞏正月十一日迎駕呈諸同舍
- 莫放高樓弄笛,忍教看、雪落紛紛。——— 李璆滿庭霜/滿庭芳
- 冠古耀鴻徽,深仁及隱微——— 佚名淳化中朝會二十三首
- 兒添一巽還三艮,詩賦雙魚抵萬金——— 陳藻寄叔嘉叔平
- 病廢壺觴懶廢詩,漸參禪悅學(xué)希夷——— 周必大次韻廣東黃漕時(shí)聞其部中寇退而湖湘之民方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