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我來這里終究是為了什么事?一直閑居在唐丘城內(nèi)。
唐丘城邊有一欣蒼老古樹,在秋風中日夜發(fā)出瑟瑟之聲。
魯?shù)鼐票o心痛飲酣醉,無意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
我對你的思念之情正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緊緊追隨著你一同南去。
注釋
唐丘:指唐代兗州治城瑕丘。唐丘城一說為位于今山東肥城市汶陽鎮(zhèn)東、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對岸。而根據(jù)1993年出土于兗州城東南泗河中的北齊唐丘城造像殘碑(又名唐丘碑),兗州古地名為唐丘,又名瑕丘,于唐代為魯西南重要治所,李白應(yīng)于此居住。由于此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學術(shù)界基本上認同兗州為李白居住之唐丘城。
來:將來,引申為某一時間以后,這里意指自從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終究。
高臥:高枕而臥,這里指閑居?!稌x書·陶潛傳》:“嘗皆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br />夕:傍晚,日落的時候。連:連續(xù)不斷。秋聲:秋風吹動草木之聲。
“魯酒”兩句:古來有魯國酒薄之稱?!肚f子·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贝酥^魯酒之薄,不能醉人;齊歌之艷,聽之無緒。皆因無共賞之人。魯、齊:均指山東一帶??諒?fù)情:徒有情意。
汶水:魯?shù)睾恿髅?,河的正流今稱大汶河,其源有三:一發(fā)泰山之旁仙臺嶺,一發(fā)萊蕪縣原山之陽,一發(fā)萊蕪縣寨子村,流經(jīng)兗州瑕丘縣北,西南行,入大野澤。耿元端說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處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聯(lián)想到汶水,不能認為唐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參見《百家唐宋詩新話》)。
浩蕩:廣闊、浩大的樣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說南征指南流之水。
沙丘城下寄杜甫問答
問:《沙丘城下寄杜甫》的作者是誰?
答:沙丘城下寄杜甫的作者是李白
問: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的作品
問:沙丘城下寄杜甫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出自 唐代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
問: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的下一句是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沙丘城下寄杜甫賞析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中國文學史上珍貴的一頁。在李白傳世的詩歌中,公認的直接為杜甫而寫的只有兩首,一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這首詩。
沙丘城,位于山東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詩人送別了杜甫,從那種充滿著友情與歡樂的生活中,獨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覺友誼的可貴。此詩就是抒發(fā)了這種情境之下的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詩人一開始用很多的筆墨寫他自己的生活,住處的周圍環(huán)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詩的前六句沒有一個“思”字,也沒有一個“君”字,給讀者以山回路轉(zhuǎn)、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詩的結(jié)尾才豁然開朗,說出“思君”二字。詩中無一句不是寫“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聯(lián)強似一聯(lián),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煙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這樣的構(gòu)思,既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感受,為詩的主旨蓄勢,同時也賦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濃郁的詩味。
詩劈頭就說:“我來竟何事?”這是詩人自問,其中頗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的意味。這會引起讀者的關(guān)注,并造成懸念?!案吲P沙丘城”,高臥,實際上就是指詩人閑居乏味的生活。這句話一方面描寫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應(yīng)了提出上述問題的原因。詩人不來沙丘“高臥”,原因就在于懷念杜甫這位友人。這凌空而來的開頭,正是把詩人那種友愛歡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復(fù)雜、苦悶的感情,以一種突發(fā)的方式迸發(fā)出來了。
一二句偏于主觀情緒的抒發(fā),三四句則轉(zhuǎn)向客觀景物的描繪。“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眼前的沙丘城對于詩人來說,像是別無所見,別無所聞,只有城邊的老樹,在秋風中日夜發(fā)出瑟瑟之聲?!耙股铒L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這蕭瑟的秋風,凄寂的氣氛,更令詩人思念友人,追憶往事,更叫詩人愁思難解?!皠e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比欢?,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尋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忘憂。魯、齊,是指當時詩人所在的山東?!安豢勺怼保礇]有那個興趣去痛飲酣醉?!翱諒?fù)情”,因為詩人無意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這么翻寫一筆,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時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發(fā)源于山東萊蕪,西南流向。杜甫在魯郡告別李白欲去長安,長安也正位于魯?shù)氐奈髂?。所以詩人說:“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隨著你悠悠南行。”詩人寄情于流水,照應(yīng)詩題,點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絕的意境,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這種綿綿不絕的思情,和那種“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的開闊灑脫的胸襟,顯示了詩人感情和格調(diào)的豐富多彩。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中,古體先于律體。但是,律體的盛行對于古詩的寫作也不無影響。例如李白的這首五古,全詩八句,中間四句雖然不是工整的對仗,但其中部分詞語的對仗以及整個的格式,卻可以見到律詩的痕跡。這種散中有對、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發(fā)了詩人純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詩具有一種自然而凝重的風格。
- 浣溪沙翠鎖蛾眉別恨濃。羅衣初試怯春風。相思只為兩西東。簾卷玉鉤云淡淡,香消金鴨雨蒙蒙。此情都在不言中。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元正改旦,來千去萬。物物咸新,眼上生塵。拶破多年桃核里,分明只是舊時人。
- 效白體贈晁無咎過去生中作弟兄,依然骨肉有余情。青衫校正同三館,白發(fā)東南各一城。君比酈生多事業(yè),我方謝朓欠詩名。想當把酒笙歌里,亦記長安痛飲生。江南歲晚水風寒,鈴閣無人晝掩關(guān)。過雨樓臺宛溪市,新霜松竹敬亭山。不悲仕宦從來拙,所喜形骸絕得閑。山妓村醪君莫笑,亦勝苜蓿滿朝盤。關(guān)河戰(zhàn)國東秦地,風月南朝小謝城。妓樂比君拈不出,溪山許我賭來贏。真珠金線真無比,疊嶺雙溪亦有聲。一事與君宵壤別,板輿時從老人行。
- 寄劉行簡西來有客解歸裝,先說東臺白首郎。顏貌宛如周柱史,須眉皆是漢馮唐。百年未覺強弓滿,新歷還添漏箭長。欲寄平安恐煩報,桃花川里漾舟忙。
- 燕居十六首冬月不啟壁,深慮驚蟄蟲。物方全性命,如我愛吾宮。
- 送覺海大師秋云巖葉兩悠悠,半逐風馳半水流。憑問禪家有何意,不知方外若為酬。
- 春欲盡天氣始佳作詩自娛浮云飛盡見青天,拄杖閑拈瘦倚肩。漸喜綠秧分(左禾右罷)稏,又看畫柱坼秋千。雞豚雜遝祈蠶社,鼓笛喧嘩競渡船。惟有此翁無一事,閉門贏得日高眠。
- 六么令授衣時節(jié),猶未定寒燠。長空雨收云霽,湛碧秋容沐。還是鱸肥蟹美,橡栗村村熟。不堪追逐。龍山夢遠,惆悵田園自黃菊。醉中還念倦旅,觸景傷心目。羞破帽、把茱萸,更憶尊前玉。愁立梧桐影下,月轉(zhuǎn)回廊曲。歸期將卜,西風吹雁,懶寄斜封但相囑。
- 邇英閣讀畢后漢書蒙恩賜御筵詩赤伏開興運,昆陽定壯圖。官儀還舊物,效兆建新都。杲日群陰破,油云萬類蘇。鑾輿陟喬岳,璽綬撫匈奴。厚祿優(yōu)諸將,嘉猷訪大儒。重明紹深構(gòu),欒葉奉規(guī)摹。叔世綱知紊,遺風節(jié)義扶。袁安空隕涕,楊震卒蒙辜。佞指車前鹿,人瞻屋上烏。炎精盡河渚,黃眚兆當涂。青簡傳良直,金華侍燕娛。興衰炳轍跡,涉慝粲龜行。赫赫天光照,孳孳睿思紆。方齊建武治,不啻永平俱?;⑽拿髡?,恩隆飲食需。晞陽慚札棘,濡咮愧鵜鶘。帝力一成大,臣功報效無。先民誠可監(jiān),愿不忘斯須。
- 方務(wù)德元夕不張燈留飲賞梅務(wù)觀索賦古風昨日風雨今日晴,綠水橋南春水生。使君元夕罷高宴,亭午邀客花間行。危亭直上花幾許,水仙夾徑梅縱橫。不須沈水薰畫戟,簾幕自有香風清。門前紛紛烏鵠亂。隱幾坐愛寒江明。憶昨淮南戎馬動,豈謂景物還新正。遺民歸公十萬口,鼙鼓日日嚴刀兵。眼看指麾盡摩撫。閭里愁嘆成歡聲。酬功端合侍玉輦,安得坐嘯江干城。景龍燈火公尚記,耆舊出語兒童驚。我來兩月濫賓客,況有別駕能詩名。相從一笑說萬事,重費美酒勤杯觥。東風搖蕩入煙柳,歌管錯雜催離情。詔書徵拜那可后,為公前馬遙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