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
自從別京華,我心乃蕭索。十年守章句,萬事空寥落。
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fēng)塵,慨然思衛(wèi)霍。
拂衣去燕趙,驅(qū)馬悵不樂。天長滄洲路,日暮邯鄲郭。
酒肆或淹留,漁潭屢棲泊。獨行備艱險,所見窮善惡。
永愿拯芻蕘,孰云干鼎鑊。皇情念淳古,時俗何浮薄。
理道資任賢,安人在求瘼。故交負靈奇,逸氣抱謇諤。
隱軫經(jīng)濟具,縱橫建安作。才望忽先鳴,風(fēng)期無宿諾。
飄飖勞州縣,迢遞限言謔。東馳眇貝丘,西顧彌虢略。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吾謀適可用,天路豈寥廓。
不然買山田,一身與耕鑿。且欲同鷦鷯,焉能志鴻鵠。
翻譯和注釋
譯文
自從離開京城長安,我的心就憂郁寂寞。
十年間困守章句,可萬事空自寥落。
北行登上了薊門,見到那茫茫的沙漠。
倚著劍面對著戰(zhàn)爭風(fēng)塵,令人慨然懷想漢代名將衛(wèi)與霍。
我拂衣離開燕趙,趕著馬可悵然不樂。
大白天走在滄洲路上,傍晚時趕到邯鄲城郭。
酒店里有時留下蹤影,漁潭邊常常棲身落腳。
一個人趕路備嘗艱險,看盡了世上的善惡。
拯救窮民是我的夙愿,哪怕會殺身鼎鑊。
皇帝的心愿在保存古風(fēng)淳樸,時下的習(xí)尚卻又何等輕浮澆薄。
治國之道要靠任用賢才,安定民心必須關(guān)心民瘼。
二位老友都堪稱奇才,超逸不凡又直言不阿。
身懷經(jīng)世濟民的謀略,寫下了繼承建安風(fēng)骨的詩作。
才華聲望早已著稱,風(fēng)節(jié)信誼一貫重言諾。
可你們各自操勞于州縣,相隔千里阻隔了談笑戲謔。
我向東神馳遠望那貝丘,向西回顧盡頭是虢略。
淇水空自流過,浮云也不能寄信請托。
我的才略倘能被賞識任用,登天之路就不會茫無著落。
不然再買下幾畝山田,親自挖井耕作。
姑且自比那鷦鷯,哪能有志于鴻鵠。
注釋
1.薛三據(jù):河中寶鼎(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寶鼎鎮(zhèn))人,盛唐詩人。
2.章句:本指章節(jié)句讀,詩中指為仕進而讀書。
3.風(fēng)塵:邊地多風(fēng)沙,此處兼指戰(zhàn)伐之氣。
4.衛(wèi):指漢武帝時名將衛(wèi)青,曾先后四次出擊匈奴,獲大勝。
5.霍:指漢代名將霍去病。
6.拂(fú)衣:古人要起行,必先拂其衣,后常用來指灑脫離去。
7.燕趙:皆用古稱,指戰(zhàn)國時燕國(今河北北部和北京市)、趙國(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河南省北部)一帶。
8.滄(cāng)洲:水曲之地,后世常以指隱者居住的地方。
9.芻(chú)蕘(ráo):打草砍柴的人,詩中指貧民百姓。芻:割草。蕘:柴草。
10.干(gān):犯。
11.鼎(dǐng)鑊(huò):詩中指烹煮酷刑。
12.理道:即治道,“治”字避唐高宗李治諱而改為“理”。
13.安人:即安民?!懊瘛弊直芴铺诶钍烂裰M而改為“人”。
14.求瘼(mò):訪求民間疾苦。
15.故交:指薛據(jù)及郭微。
16.靈奇:不同凡俗的才氣。
17.謇(jiǎn)諤(è):正直。
18.經(jīng)濟具:經(jīng)世濟民之材。
19.建安作:具有建安風(fēng)格的詩文。
20.鳴: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
21.風(fēng)期:指風(fēng)節(jié)。
22.勞州縣:操勞于州縣的吏務(wù)。
23.迢(tiáo)遞(dì):路途遙遠。
24.限:阻隔。
25.貝丘:古地名,同名者有三處,詩中指春秋齊國之貝丘,在今山東省博興縣南貝丘鄉(xiāng)。
26.虢(guó)略:地名,因春秋虢國境界而得稱。今河南省靈寶縣城舊稱虢略鎮(zhèn),即其地。貝丘、虢略,當為薜、郭所在之地。
27.天路:原指登天之路,詩中比喻指顯達、實現(xiàn)抱負之路。
28.耕鑿(záo):指隱居不仕。
29.鷦(jiāo)鷂(liáo):一種善于筑巢的小鳥。
30.鴻(hóng)鶴(hè):即鴻鵠,比喻有大志向的人。
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問答
問:《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的作者是誰?
答: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的作者是王昌齡
問: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是唐代的作品
問:自從別京華,我心乃蕭索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自從別京華,我心乃蕭索 出自 唐代王昌齡的《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
問:自從別京華,我心乃蕭索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自從別京華,我心乃蕭索 的下一句是 十年守章句,萬事空寥落。
問:出自王昌齡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昌齡名句大全
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賞析
第一部分
從開始到“安人在求瘼”二十二句為第一部份,敘述早年之經(jīng)歷和自己的政治理想。一開篇詩人就截取“別京華”這一經(jīng)歷,將自己蕭條冷落的悲涼心境傾吐出來。詩人二十歲時初到長安,躊躇滿志,想在長安建功立業(yè),但“布衣不得干明主”的現(xiàn)實打破了他的幻想。嚴酷的現(xiàn)實使他猛然醒悟,出生貧寒的詩人根本沒有進身之機。第二句中用一“乃”字,不但表現(xiàn)出詩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轉(zhuǎn)折,而且巧妙地過渡到下文的敘述。在天真的詩人面前,“別京華”只是他仕途不幸的開始。緊接著“十年守章句,萬事空寥落”十字,又敘寫了自己以“章句”之學(xué)求仕的巨大挫折。文路不通,改走武路,詩人“單車入燕趙”(《酬裴員外以詩代詩》),欲從軍邊疆,沙場報國建功。他“登薊門”而遙望,只見沙漠之茫茫,“風(fēng)塵”(喻邊患)之四起,痛悼時艱,“倚劍”感憤,但不料請纓無路,報國無門,不禁遙想漢代的衛(wèi)青、霍去病得遇雄主,馳騁疆場,建不朽之功業(yè),垂萬古之英名,自己卻空懷抱國志不免感慨萬分。緊接著以“拂衣”、“驅(qū)馬”兩個動作描寫,把他對權(quán)勢壓抑的睥睨之態(tài),曲郁難伸的失意之情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同時,他懷著一腔憤懣走向社會下層?!皽嬷荨保ㄋ?,此指隱居者所居的地方)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跡,邯鄲城廓閃動著他的身影,時而“淹留”于“酒肆”之中,時而“棲泊”于“漁潭”之上,孤獨寂寞,嘗盡“艱險”;人間“善惡”無不窮盡。然而,詩人“窮且益堅”,長期的挫折,更激勵他昂揚奮發(fā)?!捌D險”的生活,使他對人民的苦難有深刻的了解,更喚起他濟世救民的壯志。因此文勢至此,突起波瀾,唱出了“永愿拯芻蕘,孰云干鼎鑊”的宏偉抱負?!捌c蕘”,本指割草打柴的人,此指廣大窮苦人民,“鼎鑊”,是古代施行烹煮酷刑的容器。兩句意思是:我愿意拯救老百姓的苦難,誰還顧及由此而觸怒當權(quán)者而遭到致命的酷刑呢?緊接著“皇情”二字,以純樸敦厚的上古遺風(fēng),與當今“浮薄”的“時俗”相對比,證明了自己主張的合理性,并進而提出“任賢”“安人”“求瘼”(瘼,疾病,此指人民的疾苦)的具體措施。以上六句,言簡意賅,可謂詩人一生政治理想的綱要。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故交”以下六句。先宕開一筆,以己及人,回應(yīng)“酬薛三據(jù)”的題旨,繼而以“靈奇”贊其不同凡俗的才氣;以“謇諤”頌其耿直敢言的品格;以“隱軫”夸其經(jīng)世濟民才略的富盛,以“建安風(fēng)骨”喻其詩作的慷慨激昂,至于才能聲望的“先鳴”,風(fēng)度信誼的超拔和真誠,那更是有口皆碑。薛據(jù)雖“自持才名”,但不過主簿縣令而已,郭微亦不過一“少府”。這不但不能一展大志,而且為“州縣”瑣事所羈,為地域的阻隔所“限”,連“言謔”之機也沒有,只能神“馳”“貝丘”,“西顧虢略”(貝丘,今山東博興縣南。虢略,今河南嵩縣西北,可能是薛郭二人所在之地),遙寄相思罷了,這其實就是對他們極大的諷刺。所以,詩人的感情再度強烈地噴發(fā)出來?!颁克睎|流,“浮云”飄逝,己之理想俱“不堪托”,一種時不我待的焦慮,一腔為國為民的熱忱,使詩人不禁發(fā)出“吾謀適可用,天路豈寥廓”的強烈呼喊。最后四句,以“不然”二字再一轉(zhuǎn)折,設(shè)想自己若不被賞識,決心“耕鑿”一生,自食其力。如“鷦鷯”營巢,一枝足矣自況(見《莊子·逍遙游》),就不能效“鴻鶴”高飛,一舉千里。這個結(jié)尾,從字面上看,似乎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瀟灑出塵的恬靜心情,其實是正話反說,他一生對政治十分熱衷,決沒有真正歸隱的想法,詩人的憤懣之情是不難體會到的。
-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陶潛經(jīng)世才,齟齬不得肆。彼寧徒嗜飲,有蘊托諸醉。時時吐高詞,頗復(fù)見一二。義熙書甲子,此意有涇渭。
- 寄敏齋地隔馬牛風(fēng),村居野興濃?;虑殡S蝶夢,吟鬢覺龍鐘。竹外琴三疊,梅邊信一封。懷人不可耐,山水幾千重。
- 入書室東垣有神光自幾案出三首若以俗眼觀,榮枯幾翻手。若以法眼觀,窮達竟何有。吾身以覺贅,身外安足守。若□謝□□,為我作不朽。
- 六十五歲新正自貽予家洛城里,況在天津畔。行年六十五,當宋之盛旦。南園臨通衢,北圃仰雙觀。雖然在京國,卻如處山澗。清泉篆溝渠,茂木繡霄漢。涼風(fēng)竹下來,皓月松間見。面前有芝蘭,目下無冰炭。坐上有馀歡,胸中無交戰(zhàn)。冬夏既不出,炎涼徒自變。榮辱既不入,富貴徒自衒。惡聞人之惡,樂道人之善。不行何趑趄,勿藥何{左目右冥}眩。誰謂金石堅,其心亦能斷。誰謂鬼神靈,其誠亦能貫。
- 秋興巷底蕭蕭絕市塵,供愁疎雨打黃昏。悠然一曲泉鳴調(diào),燒了夜香深閉門。
- 送李莽之制干東歸探韻得今字萬卷胸中貯古今,西游蜀道手捫參。寶彝殘刻窺心畫,清廟遺音振學(xué)林。雅行瓊瑰珠慰我,每陪樽俎定論心。飄飄衣袂青云去,佇立東風(fēng)聽惠音。
- 平湖樂·采菱人語隔秋煙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入手風(fēng)光莫流轉(zhuǎn),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fēng)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
- 掛金索三更里,陽生子母朝金闕。海底靈龜,吸盡金鳥烏血。一*綿綿,三關(guān)都透徹。萬道霞光,捧出西江月。
- 移花移根烈日倍常炎,渴作油云欲雨占。抱甕自慚衰矣久,翻盆喜得沛然沾。
- 勸學(xué)七閩四海東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無諸曾擁漢入秦,歸來依舊蠻夷俗。未央長樂不詩書,何怪天涯構(gòu)板屋。人民稀少禽獸多,云盤霧結(jié)成烜燠。樓船橫海未入境,淮南早為愁蛇蝮。自從居股徙江淮,鳥飛千里惟溪谷。經(jīng)歷兩世至孫氏,始聞種杏匝廬麓。依然未識孔圣書,徒能使虎為收谷。異端神怪非正學(xué),但可出野驚麋鹿。三分南北又幾年,匹士單夫無或錄。開元天寶唐欲中,闌干始見盤中蓿。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羅二士非碌碌。七閩轉(zhuǎn)海即洙泗,僅有令孜與思勗。令人不忍讀唐書,不勝林壑溪山辱。天心地氣信有時,二三百年漸堪目。述古大年創(chuàng)發(fā)跡,義理文章相接續(xù)。蔡襄風(fēng)任獬廌司,陳烈氣壓龍虎伏。介夫當仁意不讓,了翁守義窮彌篤。天開道統(tǒng)游楊胡,一氣北來若蘭馥。了翁責(zé)沈先識程,子容聞風(fēng)亦知肅。劍龍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遂生考亭子朱子,撐拓三才開{左亻右上亡下一}育。植立綱常鰲戴地,開發(fā)蒙昧龍銜燭。三胡三蔡與五劉,新安建安知一族。直卿幸作東床客,照耀乾坤兩冰玉。四書才老多有見,楚辭全甫尤能讀。正叔安卿親聞道,稍后景元亦私淑。禮書身后得直卿,遺經(jīng)未了留楊復(fù)。奎宿分野忽在茲,神光秀氣相追隨。燈窗眉宇轍不同,金玉滿堂珠萬斛。遂令四書滿天下,西被東漸出九服。方將相與作齊魯,邇微覺忘南梳沐。賢良文學(xué)偶未設(shè),墻角短檠充何速。相看一一皆鳳麟,相薰?jié)u漸隨雞鶩。古今最重是習(xí)氣,圣賢為此多顰蹙。一落千丈不可回,堅冰都在坤初六。詩書自古不誤人,明經(jīng)不但為干祿。聰明才智萬景春,家國子孫千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