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東門外面護城池,可以用作漚麻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相對唱。
東門外面護城池,可以用作漚纻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聊天話家常。
東門外面護城池,可以用作浸纻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訴衷腸。
注釋
池:護城河。一說水池。
漚(òu):長時間用水浸泡。紡麻之前先用水將其泡軟,才能剝下麻皮,用以織麻布。
淑:善,美。一作“叔”,指排行第三。姬:周之姓。一說是古代對婦女的美稱。
晤(wù)歌:用歌聲互相唱和,即對歌。
纻(zhù):同“苧”,苧麻。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皮含纖維質,可做繩,可織布。
晤語:對話。
菅(jiān):菅草。蘆荻一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浸漬剝取后可以編草鞋。
東門之池問答
問:《東門之池》的作者是誰?
答:東門之池的作者是佚名
問:東門之池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東門之池是先秦的作品
問:東門之池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國風·陳風
問: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出自 先秦佚名的《東門之池》
問: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的下一句是 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東門之池賞析
這是一首歡快的勞動對歌。可以想像,這種場面,時至今日,還屢見不鮮。漚麻的水,是有相當強烈的臭味的。長久浸泡的麻,從水中撈出,洗去泡出的漿液,剝離麻皮,是一種相當艱苦的勞動。但是,在這艱苦的勞動中,小伙子能和自己鐘愛的姑娘在一起,又說又唱,心情就大不同了。艱苦的勞動變成溫馨的相聚,歌聲充滿歡樂之情。
全詩三章十二句,其實只是一個意思,一章已經把全部意思包容了。二、三章只是復沓。而復沓,相同或相近意義的字語反復吟唱,正是中國民歌傳統的語言形式。這種反復吟唱,既表現勞動青年感情的純樸強烈,又以復沓的手段加強詩歌的主題。這種方式,一直沿用到現代。如果說變化,三章只換三個字,一個漚的對象不只是麻,還有苧麻菅草;一個是晤的形式變了,還有言來語去。這說明隨著勞動過程的延續(xù),愛情的溫度也在漸漸提升。
詩以浸泡麻起興,不僅寫明情感發(fā)生的地點,也暗示了情感在交流中的加深,麻可泡軟,正意味情意的深厚,而根本的還在于兩人可以相“晤”,有情感的相互對話的基礎。
大麻、纻麻經過揉洗梳理之后,得到比較長而耐磨的纖維,成為古時人們衣料的主要原料,織成麻布,裁制衣服。白色麻布制成的衣服,不加彩飾,叫深衣,是諸侯、大夫、士日常所穿;洗漂不白,保留麻色的粗麻布,就是勞動者的衣料。因此,每年種植、浸洗、梳理大麻、芝麻,是春秋前后很長歷史時期農村主要勞動內容之一。
- 上益公十絕為壽影木枝如華蓋聳瀛洲,永世香風荏苒沲。特有群仙來弭節(jié),細聽鳴鳳碧枝頭。
- 壽鄒都大易言來復甚昭昭,須識陰陽動靜交。乾德眾賢當首畫,建炎諸老得中爻。水波已動龍難蟄,時運方清鳳合巢。會得生生無盡意,不須詹尹揲瓊茅。
- 再次韻答程帥高機宜四首倒海翻湖袖手觀,揆子才思坐天慳。愁攻心折仍無賴,債壓頭低不辦還。坐想賡酬聯白璧,只令翹企仰高山。拙疏卻喜便衰病,贏得蕭齋盡日閑。
- 觀江上人壁許道寧畫寒林昔曾驅瘦馬,沖雪過榮陽。不悟當時景,蕭然在此堂。
- 挽周溪園國史三首壯歲高科晚一麾,江濤如此幅巾歸。書生何限經綸意,曾共危闌送落暉。
- 燕堂獨坐意象殊憒憒起登子城作此詩睡魔困衰翁,白日坐兀兀;忽然振衣起,目了尚如鶻。憑高望中原,佳氣未消歇,逆賊稽大刑,痛憤深至骨。新霜下昌陵,草有胡馬齕,羽林百萬士,何日聞北伐?賤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闕。夢中涉黃河,太行高硉矹。天河未洗兵,封豕食上國,坐令河洛間,百郡暗荊棘。夷吾非王佐,尚足救左衽。中原消息斷,吾輩何安寢?世俗苦齷齪,誰與共此功;安知無奇士,悲歌燕市中!
- 歌尾閭不禁滄溟竭,九轉神丹都謾說。惟有班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穴。
- 賞花湖上花光何處尋?朱朱白白自成林。衰翁何預傷春事,閑客猶懷愛物心。欲墮每愁風驟起,正開卻要日微陰。蘭亭禹廟平生事,一榼芳醪莫厭深。
- 次韻學士兄桐廬道中溪水抱山曲,輕舟趁落霞。煙塵多戰(zhàn)壘,冠蓋半浮家。紫塞空歸翼,黃河絕去槎。從誰論此事,心折莫云賒。
- 曉過萬里橋曉出錦江邊,長橋柳帶煙。豪華行樂地,芳潤養(yǎng)花天。擁路看欹帽,窺門笑墜鞭。京華歸未得,聊此送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