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遠(yuǎn)處舒展的樹林之上暮煙籠罩一片迷蒙,翠綠蒼碧的山色深到極致。夜色彌漫進(jìn)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長亭連著短亭。
注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抖抨栯s編》說:“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為菩薩蠻,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 詞。”后來,《菩薩蠻》便成了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但據(jù)《教坊記》 載開元年間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对娊?jīng)·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泵珎鳎骸捌搅?,林木之在平地者也?!?br />漠漠:迷蒙貌。煙如織:暮煙濃密。
傷心:極甚之辭。愁苦、歡快均可言傷心。此處極言暮山之青。
暝色:夜色。
玉階:玉砌的臺階。這里泛指華美潔凈的臺階。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等候。
歸:一作“回”。
長亭更短亭:古代設(shè)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說明當(dāng)時每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案币蛔鳌斑B”。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問答
問:《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的作者是誰?
答: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的作者是李白
問: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是唐代的作品
問: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出自 唐代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問: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的下一句是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賞析
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這首詞選擇的時間是一個暮色蒼茫、煙云暖曖的黃昏,季節(jié)是秋冬之交。開頭兩句為遠(yuǎn)景,“平林漠漠煙如織”便傳達(dá)出一種空寞惆悵的情緒,它起到籠罩全篇的作用。如煙如織,扯也扯不開,割也割不斷。就連那遠(yuǎn)處碧綠的山色也使人著惱,叫人傷感。這似乎是靜態(tài)的寫生,是一種冷色的畫面,但靜態(tài)之中又夾雜著主觀的感受,給人一種潛在的騷動感,撩人意緒。接著,這種騷動感由潛在到表面化了?!瓣陨本錇榻埃靡弧叭搿弊钟蛇h(yuǎn)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yuǎn)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了“有人樓上愁”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一個“入”字使整個畫面波動起來,由遠(yuǎn)及近、由潛在到表面化。看起來是客觀景物感染了其人,實際上是此人內(nèi)心感受在不斷深化。至“有人樓上愁”句,這個由客觀到主觀、由物到人的過渡完成了。這個“愁”字把整個上片惆悵空寞的情緒全部綰結(jié)在一起,同時又自然地過渡到下片。承上啟下,臻于絕妙。
下片立足于主觀的感受上。在暮靄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階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翱铡币彩巧掀串嫷木拔锔腥鞠碌谋厝唤Y(jié)果。主觀情緒并不是孤立存在著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飛的宿鳥與久立之人形成強(qiáng)烈的對照。一方面,南宿鳥急歸反襯出人的落拓?zé)o依;另一方面,宿鳥急歸無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內(nèi)心騷動更加劇烈。于是,整個情緒波動起來。如果說上片的“愁”字還只是處于一種泛泛的心理感受狀態(tài),那么,現(xiàn)在那種朦朧泛泛的意識逐漸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鳥急歸導(dǎo)發(fā)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處是歸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尋求自己的歸宿,來掙脫無限的愁緒??墒菤w程在何處呢?只不過是“長亭連短亭”,并沒有一個實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連綿不斷的落拓、惆悵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間。征途上無數(shù)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yuǎn),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yīng)。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jié)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云,“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短短的一首詞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靄、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傳情,手法極為嫻熟,展現(xiàn)了豐富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活動,反映了詞人在客觀現(xiàn)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惆悵的愁緒。
歷來解說此詞,雖然有不少論者認(rèn)為它是眺遠(yuǎn)懷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卻說它是羈旅行役者的思?xì)w之辭。后一種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瑩《湘山野錄》所云“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一語的影響。以為既然題于驛樓,自然是旅人在抒思?xì)w之情。其實,古代的驛站郵亭等公共場所以及廟宇名勝的墻壁上,有些詩詞不一定是即景題詠,也不一定是寫者自己的作品。細(xì)玩這首詞,也不是第一稱謂,而是第三稱謂。有如電影,從“平林”、“寒山”的遠(yuǎn)鏡頭,拉到“高樓”的近景,復(fù)以“暝色”做特寫鏡頭造成氣氛,最終突出“有人樓上愁”的半身鏡頭。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場景變換。下片的歇拍兩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擬出畫中人的心境。而且詞中的“高樓”、“玉階”,也不是驛舍應(yīng)有之景。驛舍郵亭,是不大會有高樓的,它的階除也決不會“雕欄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畫棟雕梁”形容一樣。同時,長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蒼茫中視野所能及。何況“長亭更短亭”,不知凡幾,當(dāng)然只能意想于心頭,不能呈現(xiàn)于樓頭人的眼底。
- 木蘭柴蒼蒼落日詩,鳥聲亂溪水。緣溪路轉(zhuǎn)深,幽興何時已。
- 沛中歌秦時日月漢山河,家計今誰與仲多。天子不知天下貴,酒中惟唱沛中歌。
- 贈醫(yī)士清溪居士丘通甫乃翁挾藝?;脆l(xiāng),使死者生危不亡。遠(yuǎn)如扁鵲師長桑,又如近世龐安常。所交者誰龍虎驤,真李臨淮郭汾陽。軍門出入一藥囊,精兵十萬無金瘡。參苓硝石雄附姜,補(bǔ)瀉虛實調(diào)炎涼。晚擇所從遨真揚,郄家太尉王東床。有子有子跨灶郎,半夜衣傳肘后方。清溪居士清名香,心欲識面形參商。邇來解后古余杭,其言亹亹慨以慷。七表八里誰能詳,三部九候吾獨臧。八十一難聲瑯瑯,素問靈樞腹為箱。望形察色起仆僵,馘浮二豎完膏盲。傷寒足脈根膀胱,過經(jīng)七日妖災(zāi)禳。度彼沒溺君為航,淺學(xué)不識空望洋。
- 洛陽河亭奉酬留守郡公追送(一作李益詩)離亭餞落暉,臘酒減征衣。歲晚煙霞重,川寒云樹微。戎裝千里至,舊路十年歸。還似汀洲雁,相逢又背飛。
- 憶江南城南城北萬株花,池面冰消水見沙?;厥捉洗焊茫瑝魹楹噙€家。
- 草木雜詠五首楠童童挺十尋,一蓋摩空綠。斜月礙枝回,涼煙附葉宿。拙斧無妄加,要經(jīng)匠者目。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夜月透靈犀,寒光吞老蚌。如是轉(zhuǎn)法輪,平沉乎萬象。
- 依韻和烏程子著作四首其三早春游南園東國春歸早,南園百卉宜。萱芽開翠穎,杏萼破煙姿。青垅將鳴雉,喬林未囀鸝。石尤風(fēng)莫起,芳物畏君吹。
- 和運司園亭月臺俗流嗜喧卑,世才務(wù)高潔。筑臺僅踰尋,清夜延明月。四垂天幕低,千里蟾光發(fā)。美人□□才,裁賦何清絕。
- 和王道父山歌二首種田不收一年事,取婦不著一生貧。風(fēng)吹白日漫山去,老卻郎時懊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