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生離死別人間事,殘魂孤影倍傷神;
柳江河畔雙垂淚,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黨弄權(quán)離京都,六千里外暫棲身;
投荒百越十二載,面容憔悴窮余生。
桂嶺瘴氣山林起,烏云低垂百疫行;
欣聞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會惟賴南柯夢,相思愿眠不醒枕;
神游依稀荊門現(xiàn),云煙繚繞恍若真。
注釋
宗一:柳宗元從弟,生平事跡不詳。
零落:本指花、葉凋零飄落,此處用以自比遭貶漂泊。黯然:形容別時心緒暗淡傷感。
雙:指宗元和宗一。越江:唐汝詢《唐詩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詳所指,疑即柳州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奔椿浗?,這里指柳江。
去國:離開國都長安。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睒O言貶所離京城之遠(yuǎn)。
萬死:指歷經(jīng)無數(shù)次艱難險阻。投荒:貶逐到偏僻邊遠(yuǎn)的地區(qū)。
桂嶺:五嶺之一,在今廣西賀縣東北,山多桂樹,故名。柳州在桂嶺南。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嶺?!对涂たh志》卷三十七《嶺南道賀州》載有桂嶺縣:“桂嶺在縣東十五里?!闭危▃hàng):舊指熱帶山林中的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這里指分別時柳州的景色。
荊、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栋偌易⒘芬龑O汝聽曰:“荊、郢,宗一將游之處。”何焯《義門讀書記》曰:“《韓非子》: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得相見,敏便于夢中往尋。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
別舍弟宗一問答
問:《別舍弟宗一》的作者是誰?
答:別舍弟宗一的作者是柳宗元
問:別舍弟宗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別舍弟宗一是唐代的作品
問: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出自 唐代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
問: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的下一句是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問:出自柳宗元的名句有哪些?
答:柳宗元名句大全
別舍弟宗一賞析
詩的一、三、四聯(lián)著重表現(xiàn)的是兄弟之間的骨肉情誼。首聯(lián)寫在送兄弟到越江邊時,雙雙落淚,依依不舍。起勢迅拔奇突,悲情無限,有極大的感染力。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適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經(jīng)不起這樣大的打擊,故曰“殘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卻又加“倍”,其中自有貶謫之苦,孤寂之意。此刻兄弟泣別,雙雙垂淚,雖為人之常情,卻另有深意:詩人在極度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活,需要親情友情支撐他那即將崩潰的精神世界,然而貶謫以來,親人相繼棄世,此時宗一又要北去,詩人更覺形單影只,愁苦無依。這兩句詩既是鋪敘,又是情語,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苦澀的心境和兄弟之間的骨肉情誼。
第三聯(lián)是景語,也是情語,是用比興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對照?!肮饚X瘴來云似墨”,寫柳州地區(qū)山林瘴氣彌漫,天空烏云密布,象征自己處境險惡。“洞庭春盡水如天”,遙想行人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闊天長,預(yù)示宗一有一個美好的前程。一抑一揚,蘊愁其中:由于桂嶺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見恐怕就非常不易了。因而在這稍見亮色的描述中先籠罩了一層哀愁,十分巧妙地為尾聯(lián)的表情達(dá)意伏下一筆。
詩的最后一聯(lián)說,自己處境不好,兄弟又遠(yuǎn)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夢,在夢中經(jīng)常夢見“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帶的煙樹。“煙”字頗能傳出夢境之神。詩人說此后的“相思夢”在“郢樹煙”,情誼深切,意境迷離,具有濃郁的詩味。古往今來,這“郢樹煙”似的幻象使失意的遷客騷人趨之若鶩,常愿眠而不醒;但又讓所有的失意者無一例外地大失所望。這“煙”字確實狀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惝惚之態(tài),顯得情深意濃,十分真切感人。
這首詩所抒發(fā)的并不單純是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同時還抒發(fā)了詩人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竄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詩的第二聯(lián),正是集中地表現(xiàn)他長期郁結(jié)于心的憤懣與愁苦。從字面上看,“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報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對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觀實寫,因為他被貶謫的地區(qū)離京城確有五、六千里,時間確有十二年之久。實際上,在“萬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這些詞語里,就已經(jīng)包藏著詩人的抑郁不平之氣,怨憤凄厲之情,只不過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跡,讓人“思而得之”罷了。柳宗元被貶的十二年,死的機會確實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災(zāi),差一點被燒死。詩人用“萬死”這樣的夸張詞語,無非是要渲染自己的處境,表明他一心為國,卻被長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蠻荒”之地,這是非常不公平、非常令人憤慨的。這兩句,有對往事的回顧,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吟,字字有血淚,句句蘊悲戚。
南宋嚴(yán)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绷谠倪@首詩既敘“別離”之意,又抒“遷謫”之情。兩種情意上下貫通,和諧自然地熔于一爐,確是一首難得的抒情佳作。
- 齊山攜壺上翠微,雅致何今昔。誰知一笑間,俯仰成陳跡。
- 蝶戀花之側(cè),他日將老焉。植梅種竹,以委肖韓,故句尾及之,使知鄙意未嘗一日不在茲亭也長羨東林山下路。萬疊云山,流水從傾注。兩兩三三飛白鷺。不須更覓神仙處。夜久望湖橋上語。欸乃漁歌,深入荷花去。修竹滿山梅十畝。煩君為我成幽趣。
- 謫居漢陽白沙口阻雨,因題驛亭漢陽無遠(yuǎn)近,見說過湓城。云雨經(jīng)春客,江山幾日程。終隨鷗鳥去,只待海潮生。前路逢漁父,多慚問姓名。
- 次韻張守涂中逢節(jié)二首涂中歲遒盡,江影暮澄凝。柏酒惟宗武,河梁似李陵。問津田叟傲,捩柂長年能。系纜才沙觜,人家已上燈。
- 用守之盟七友歌韻示諸子學(xué)兵須學(xué)兵無敵,學(xué)醫(yī)須學(xué)醫(yī)無疾。學(xué)詩須學(xué)詩無邪,絕義世間非浪出。長虹頃日天與力,枯腸正好耕六籍。舞雩千載詠而歸,小枝文章那可屈。蜀阜家風(fēng)日日奇,萬竹深園暮天碧。朱絲好鳥菜幽哢,迭奏黃鐘與無射。兒曹作計終自愛,莫把榆枋礙云翼??倒?jié)有言良足珍,衣到弊到多蟣虱。
- 滿庭芳 於京兆府學(xué)正來彥中處覓墨毛穎書歸余,楮書生從我,書陶泓三事書奇瑰。陳玄不止,尚未得相陪。日夜搜神定思,在何處、多隱文才。誰堪訪。高明上士,唯有彥中來。渾材。如見慧,便教磨出,云浪恢恢。書靈任寶篆,救苦消災(zāi)。愿使家家奉道,人人悟、總免輪回。成功行,前程路穩(wěn),同去宴蓬萊。
- 大孤大孤小孤在保許,大磯小磯忽當(dāng)浦。顛風(fēng)吹浪未肯停,厭聽蕭蕭打篷雨。今春積雪深復(fù)深,爛銀猶照廬山陰。狐裘欲脫未可脫,蟻醁當(dāng)斟誰與斟。晚來潮面烏如石,遙看知是長魚脊。篙下且下鐵貍奴,更與風(fēng)波斗今夕。
- 缺月鏡頌月墜鏡中,無滅無生。月雖缺半,影像圓成。
- 競渡櫂歌建云斿,建云斿,土風(fēng)到處總相猶。朝了霍山朝岳帝,十分打扮是杭州。
- 題四皓廟四首田橫入海猶能得,商至長安百里強。能使四人成美節(jié),始知高祖是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