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
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一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yuǎn)人還遠(yuǎn),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碧云歸去認(rèn)無蹤。只應(yīng)會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夜幕降臨,倏忽間清風(fēng)吹散了薄煙,在窗欞竹簾之外,漸漸升起了一輪明月。因畏路途杳杳更憂人心未合,我知道即使我們能結(jié)同心,恐怕也不能終成眷屬。
情義綿綿,思緒翩翩。剪不斷,理還亂。云兒啊,再回去只怕了無蹤跡認(rèn)不得歸路。奈何只是因?yàn)樵谇吧臅r候,愛把一對鴛鴦養(yǎng)在兩個籠子里。
注釋
情脈脈:《古詩十九首·搖搖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脈脈,情意綿綿,凝視不語得樣子。
忡忡:憂慮不安。《詩經(jīng)·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碧云”句:謂即使歸去夜很難尋得舊歡。碧云,碧空中得云,喻指遠(yuǎn)方或天邊,多用來形容離愁別緒。
“只應(yīng)”二句:是說男女情事須有緣分,前世有緣今世才能相廝相守。前生,佛教認(rèn)為人有三聲,即前生、今生、來世。生,亦作“世”。前生即前一輩子,對今生而言。唐寒山《詩》之四十一:“今日如許貧,總是前生作。
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問答
問:《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的作者是誰?
答: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的作者是柳永
問: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是宋代的作品
問: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 出自 宋代柳永的《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
問: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 的下一句是 一軒明月上簾櫳。
問:出自柳永的名句有哪些?
答:柳永名句大全
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賞析
詞精粹警拔,甘之如飴。上片四句,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寫景清冷空寂,抒情韻悠意遠(yuǎn)?!奥愤h(yuǎn)人還遠(yuǎn)”前冠“因驚”,遂得精警拔俗之妙。所謂“人還遠(yuǎn)”,即人更遠(yuǎn)也,即心遠(yuǎn)也。與歐陽修“平荒盡出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意想埒。只是歐詞是從閨婦感受言之,柳詞則以行人心會出之。俱可稱俊語。
下片妙在后兩句,前生有緣愛自可相期,是自慰語,也是祝禱語,更是期待語,語“愿天下有緣得都成了眷屬”詞異意同,它使全詞拔高了一個音節(jié),可堪細(xì)味?!度卧~》此詞調(diào)名下唐圭璋括注一行小字曰:“案此首調(diào)名原作《瑞這股》,非,今按律改?!?/p>
- 詠荔枝標(biāo)簽:詠物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 守居園池雜題書軒清泉繞庭除,綠篠映軒檻。坐此何可為,惟宜弄銅槧。
- 菊花新對月無何添雅致。叢綠花黃偏有異。正是遇重陽,霜露冷、宜呈祥瑞。清香覆我如言志。害風(fēng)來、且休攀視。應(yīng)共到蓬萊,瓊筵上、眾仙頒賜
- 送杜子問歸明州未酬行道志,抱道復(fù)東歸。老入江湖鬢,寒深雨雪衣。客程煙樹晚,鄉(xiāng)夢海魚肥。所恨交情淺,臨岐別語稀。
- 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務(wù)亭作)碧浸澄沙上下天。曲堤疏柳短長煙。月明不待十分圓。鑿落未空牙板鬧,闌干久憑夾衣寒。嬋娟薄幸冷相看。
- 湖村月夕客路風(fēng)塵化素衣,閑愁冉冉鬢成絲。平生不負(fù)月明處,神女廟前聞竹枝。
- 在紫霄夫人席上作昔時訓(xùn)子西河上,漢使經(jīng)過問妾緣。自到仙山不知老,凡間喚作幾千年。
- 為或人賦悠悠成敗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終。金馬勝游成舊雨,銅駝遺恨付西風(fēng)。黑頭爾自夸江總,冷齒人能說褚公。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江東。
- 廣東轉(zhuǎn)運(yùn)張公挽辭二首清白家傳業(yè),中和吏向風(fēng)。一門臺閣仕,入使弟兄同。讞議民無訟,均輸國不空。職勞終損壽,勤事有遺忠。
- 寄張守仲思十首珍蔬解佐盤餐館,妙劑真令病骨輕。鍾乳茈姜皆楚產(chǎn),薦芹聊致野人誠。
- 嫩綠搖漪紅藕香,雨膏煙膩午供涼——— 陳造泛湖十絕句
- 始予眷所生,于世免塵囂——— 蘇泂次韻知縣兄夏夜古調(diào)
- 物化逝不留,我興為嗟咨。——— 蘇軾秋懷二首
- 寒暑本無定,去來應(yīng)有機(jī)——— 儲泳送盧萍齋
- 利欲當(dāng)權(quán)心退舍,诐淫得路俗迷律——— 魏了翁滬貢士二十人端平元年手書增郡國貢士員滬增
- 虛中轉(zhuǎn)轉(zhuǎn)觀空迥——— 王哲漁家傲
- 江城落木已窮秋,病客初寒欲襲裘——— 張耒秋蚊
- 想到滑臺桑葉落,黃河?xùn)|注荻花秋。——— 李嘉祐送馬將軍奏事畢歸滑州使幕
- 知甚時恣與,同攜歡適——— 周邦彥雙頭蓮(雙調(diào))
- 東湖又是一年期,雅好綢繆豈不思——— 王柏寄東湖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