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春雪詠蘭
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
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芷珠宮闕。
楚殿煙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聽啼鴃。
當(dāng)日九畹光風(fēng),數(shù)莖清露,纖手分花葉。
曾在多情懷袖里,一縷同心千結(jié)。
玉腕香銷,云鬟霧掩,空贈金跳脫。
洛濱江上,尋芳再望佳節(jié)。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我問老天這究竟是為什么,已經(jīng)是陽春三月, 龍山一帶卻還千里飛雪?凌波而來送我玉佩的您不見了,還說什么龍宮仙闕。南方宮殿已經(jīng)如煙銷云散,連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顯得寒冷。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給折斷,只有我還在這深山中顧影自憐,“不如歸去”的啼聲讓人悲痛欲絕。
回想當(dāng)年九畹種蘭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著清徹的露珠,是您親手為我們分開花葉。我曾經(jīng)投入您多情的懷抱,氣味相投我們同心相結(jié)。您卻走了,玉殞香銷,連美麗的身影也消失在濃霧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給我的金跳脫。我在洛水之濱,尋找著再度降臨的美好時節(jié)。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diào)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一韻到底。
解佩凌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國君。
蕊珠:道教經(jīng)典中所說的仙宮。
嫣然:美好的樣子。
鴂(jué):杜鵑。
九畹:《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薰之百畝?!焙笠浴熬蓬怠睘樘m花的典實。
金跳脫:一種婦女戴的首飾。
洛濱江上:指洛水與江水之濱,照應(yīng)前洛神、江妃。
念奴嬌·春雪詠蘭問答
問:《念奴嬌·春雪詠蘭》的作者是誰?
答:念奴嬌·春雪詠蘭的作者是陳子龍
問:念奴嬌·春雪詠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念奴嬌·春雪詠蘭是明代的作品
問: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芷珠宮闕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芷珠宮闕 出自 明代陳子龍的《念奴嬌·春雪詠蘭》
問: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芷珠宮闕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芷珠宮闕 的下一句是 楚殿煙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問:出自陳子龍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子龍名句大全
念奴嬌·春雪詠蘭賞析
明季愛國志士陳子龍(1608-1647年)字臥子,晚年自號大樽,是著名的詩人與詞人。其詩作以慷慨淋漓、沉雄豪邁傳世?!吧n勁之色與節(jié)義相符”(沈雄《古今詞話》)。其詞作成就更大,曾被譚獻譽為明代“第一”(《復(fù)堂日記》);但詞的風(fēng)格卻“風(fēng)流婉麗”(《古今詞話》)、“綿邈凄惻” (《明詞綜》引王士禎語),以陰柔之美擅場,同其詩陽剛之風(fēng)迥異其趣。這是由陳子龍的詞學(xué)觀所決定的。陳子龍承繼了北宋“詞別是一家”(李清照《詞論》)的觀點,在《三子詩余序》等詞論中推崇“婉約”說,即傳統(tǒng)的“詞體以婉約為正”(徐釚《詞苑叢談》)的主張。不過陳子龍的“婉約”說并非單純復(fù)古,繼承中亦有變革,具備了新內(nèi)容,有時代特點。概言之,陳子龍的“婉約”說主張詞應(yīng)以流暢的韻律,婉麗自然的語言,構(gòu)思婉媚的意境,含蓄委婉地抒發(fā)真情實感,寄托風(fēng)騷之旨即愛國之思、復(fù)國之志?!巴窦s”說指導(dǎo)了創(chuàng)作實踐,因此陳子龍有詩莊詞媚之別?,F(xiàn)試舉其名篇《念奴嬌·春雪詠蘭》為例證。詞云:
問天何事,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蕊珠宮闕。楚殿煙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聽啼鴂。
當(dāng)日九畹光風(fēng),數(shù)莖清露,纖手分花葉。曾在多情懷袖里,一縷同心千結(jié)。玉腕香銷,云鬟霧掩,空贈金跳脫。洛濱江上,尋芳重惜佳節(jié)。
這是一首詠物詞。沈起龍認為上乘的詠物詞,“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于其內(nèi),斯寄托遙深”(《論詞隨筆》)。此詞足以當(dāng)之。陳子龍“婉約”說認為填詞首先應(yīng)考慮“用意”,要有“深刻之思”(王介人詩余序》)。所謂“意”即“風(fēng)騷之旨,皆本言情”或曰“寫哀而宣志”(《三子詩余序》)。寫于明亡之后的《念奴嬌·春雪詠蘭》正是旨通“風(fēng)騷”,構(gòu)思深刻,立意高遠之作。它名為“春雪詠蘭”,實際上寄寓了作者亡國之痛、故國之思與復(fù)國之志,抒發(fā)了深厚的民族感情。顧璟芳曾評此詞曰:“此大樽之香草美人懷也?!保ā蛾愔以H犯剑?可見,其詞旨繼承了屈原《離騷》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陳子龍“婉約”說重要的美學(xué)思想是強調(diào)詞境“貴含蓄不盡”(《王介人詩余序》),感情表現(xiàn)要委婉,所謂“幽以婉也”(《幽蘭草詞序》)?!赌钆珛伞ご貉┰佁m》言抗清復(fù)國之志,就并不如岳飛《滿江紅》那樣慷慨激昂、直抒胸臆,而是采用楚辭美人香草的比興、象征手法,極其“纏綿猗娜”(《三子詩余序》)之致。全詞上片構(gòu)思了春雪蘭殘、美人不見的意境,象征時局的險惡,飽含亡國的悲憤;下片借描寫昔日美人與蘭草之情懷寄托故國之思,并表示了振奮民族精神,爭取抗清復(fù)國勝利的愿望。
上片分四個層次:
一、“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屈原曾寫《天問》,“呵而問之,以泄憤懣”(王逸)。子龍之“問天何意”,同樣是抒發(fā)“憤懣”之情?!暗酱荷睢痹撌菛|風(fēng)化雨,鶯飛草長,雜花生樹的時節(jié),但天意反常,竟是“千里龍山飛雪”,使江南籠罩在酷寒凍云之中。“龍山”即楚辭《大招》“北有寒山,連龍逴之”之“逴龍”,王逸注:“逴龍,山書也。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逴龍?!边@里它是滿清貴族的象征。作者以北來“飛雪”之肆虐比喻政治氣候的乖戾,實指清兵南侵,使“春深”的明朝驟臨寒冬之災(zāi)。這一層極寫政治形勢的險惡,抒發(fā)了憤懣之情。
二、“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蕊珠宮闕。”這里寫“美人”之消逝?!敖馀濉庇脛⑾颉读邢蓚鳌分械涔剩航鲇戊督?、漢之湄,逢鄭交浦。鄭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仆曰:“我欲下請其佩?!薄焓纸馀迮c交浦?!傲璨ā庇貌苤病堵迳褓x》典,指“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之洛神?!叭瞬灰姟奔粗缸髡咝娜罩械慕?、洛神一樣的美人在“千里龍山飛雪”的淫威下一時銷聲斂跡。這里的美人如同《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中的“美人”,“蓋托詞而寄意於君也”(朱熹)。在封建社會,國君代表國家,子龍筆下的美人指明朝君國,側(cè)重于國?!叭瞬灰姟奔粗该鳒缤鲆??!叭镏閷m”系傳說中神仙所居處,這里稱“漫說蕊珠宮闕”,意味著京師陷落,也不必說起。這層通過凄婉的境界抒發(fā)了作者因朱明王朝覆滅而生的悲痛之情。
三、“楚殿煙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苯?jīng)過前兩層鋪墊,這里正式“詠蘭”——零落之蘭?!俺睢?、“湘潭”皆為蘭草滋長之地,但今日卻呈現(xiàn)出“煙微月冷”的蕭索凄冷的氛圍。蘭草被摧殘殆盡,已無蘭“五六月盛”(《本草》)的繁茂景象。王逸曾指明《離騷》寫“善鳥香草,以配忠貞” (《離騷經(jīng)序》)。陳子龍詞中的“蘭”也是忠貞愛國的志士的象征,并寄托著作者復(fù)國的理想。寫蘭之零落是暗示仁人志士復(fù)國理想實現(xiàn)之艱難。
四、“嫣然幽谷,只愁又聽啼鴂”詞意至此一轉(zhuǎn)折:蘭草并未滅絕,深山幽谷中仍有它嫣然笑容。這意味著志士們的忠貞與理想并未被放棄,口吻中不無自豪之意。但作者心緒復(fù)雜,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他不能不“愁”,擔(dān)心幽谷之蘭也將零落,理想要破滅?!峨x騷》云:“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薄谤Y鴂”是蘭草不芳的先兆。鴂即杜鵑。詞意至此又稍轉(zhuǎn)折,抒寫感情可謂委婉曲折。
總的來看,上片色調(diào)比較冷、比較低;但作者的憤懣、悲痛、擔(dān)心與對君國的忠貞等復(fù)雜感情寫得真實而深刻,委婉而曲折,與上片相比,下片卻是暖色、高調(diào),可分三層次:
一、“當(dāng)日九畹光風(fēng),數(shù)莖清露,纖手分花葉。曾在多情懷袖里,一縷同心千結(jié)?!彪U惡的現(xiàn)實使作者不能不去重溫舊夢,借以激發(fā)繼續(xù)斗爭的信心與力量。這一層次回憶昔日美人與蘭草血肉相連的關(guān)系,充滿了作者深情的故國之思及對未來的憧憬。詞由“當(dāng)日”二字轉(zhuǎn)入回想?!熬蓬倒怙L(fēng)”,是先寫蘭草之總貌,如同全景鏡頭:“九畹”即《離騷》“滋蘭之九畹”之意,每畹等于十二畝。此極寫蘭草之豐茂;“光風(fēng)”突出蘭草於麗日和風(fēng)中流光溢采之神?!皵?shù)莖清露”則寫蘭草的具體形象,如同特寫鏡頭:蘭草莖葉上清露如珠,晶瑩嫵媚。這是比喻仁人志士當(dāng)年忠貞的美德?!袄w手分花葉”,由蘭草轉(zhuǎn)向關(guān)心、培植蘭草的美人,是的,志士們忠貞的美德是君國所培育,因此也得到君國的寵信。蘭草曾在“多情”的美人懷抱里,結(jié)下芳香的“同心之言”,《易·系辭上》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音xiu,味道)如蘭?!边@“同心之言”就是仁人志士對君國的忠腸義膽。作者對此滿懷贊譽之情。它也正是今后“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立場與態(tài)度。
二、“玉腕香銷,云鬟霧掩,空贈金跳脫?!贝藢懽髡邚呐f夢中醒來,面向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美人尚在,但已與蘭草分離?!坝裢笙沅N”即蘭草之香已不復(fù)存在于美人的玉腕衣袖?!霸器哽F掩”,形容美人渴念蘭草之憔悴情態(tài)?!翱召浗鹛摗庇谩墩嬲a》典故:晉時女仙綠粵華曾降臨羊權(quán)家,贈權(quán)金玉跳脫各一。“跳脫”即手鐲,當(dāng)為美人與蘭草“同心千結(jié)”的信物。因為蘭草“料都攀折”,油然而生“空贈”之憾,突出了君國對仁人志士抗清愛國理想的迫切渴望之心。
三、“洛濱江上,尋芳再望佳節(jié)?!痹~人最后這一筆把詞境推向了新的思想高度:既然蘭草與美人早有“同心千結(jié)”之誓,而蘭草也還尚有“嫣然幽谷”者在,那么就不必悲觀、頹喪。作者也深信:“洛濱江上”的美人會回來重振精神,在美好的時節(jié)找到芳香忠貞的蘭草,重新開創(chuàng)未來。作者此時掃盡上片低冷的色調(diào),使全詞境界呈現(xiàn)出朝暾般的亮色來,給人以鼓舞和希望。
通過上面簡析,我們對陳子龍“婉約”說含蓄委婉的要求當(dāng)有一定感性的認識了?!昂钫?,意不淺露,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起龍《論詞隨筆》)詞人深刻的思想感情皆無一語道破,而是寄托于“春雪詠蘭”的婉媚詞境與具體的飛雪、美人、蘭草等形象之中,讓讀者自己去細細體會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從中享受到不盡的美感和豐富的詩意。
陳子龍“婉約”說對語言風(fēng)格的要求是 “文詞婉麗”(《宋子九秋詞稿序》),所謂“婉麗”是“既有鮮妍之姿,而不藉粉澤”(《王介人詩余序》)。它有別于鏤金錯采的秾艷,更不同于粗豪直率的木質(zhì)?!赌钆珛伞ご貉┰佁m》的語言堪稱“婉麗”二字,突出的句子如“楚殿煙微,湘潭月冷”、“九畹光風(fēng),數(shù)莖清露,纖手分花葉”、“玉腕香銷,云鬟霧掩”等皆婉而不靡,麗而不俗,既有文采,又自然清新,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詞旨。
詞是音樂性甚強的體裁,婉約派都十分重視音律。此詞也嚴守詞律,其“流暢之調(diào)”有“圓潤明密,言如貫珠”(《王介人詩余序》)的音樂美,可見子龍之功力。
最后要指出的是,陳子龍“婉約”說是針對明季詞壇意格卑靡、感情虛偽、側(cè)艷俚俗等弊端而發(fā)的,因此具有補偏救弊的積極作用。但是也無庸諱言,陳子龍片面標舉“婉約”之旨而排斥豪放之風(fēng),是有其局限性的。陳子龍詞作的成就畢競難以企及同是抒寫愛國之情的辛稼軒豪放詞。
- 題李休寧藏齋璧玉宮世所珍,宮常以十襲藏?;⒈嘧詯郏F雨澤其章。璧玉鎮(zhèn)玷缺,郊廟登琮璜?;⒈B(yǎng)成文。倏變風(fēng)飛揚。李侯知愛子,納於道德場。劇翳開云扃,挹潔抗同宮。萬軸架牙簽,千篇垂琳瑯。燈火秋夜永,爐薰春晝長。黃卷對圣賢,北宮臥羲皇。欲不接耳目,心靜發(fā)天光。性宋蹈宮庭,禮教嚴范防。城堅無畏敵,楫具川可航。茲焉寄游息,鵬路觀翱翔。
- 挽柳齋陳公四首夾輔曾調(diào)鼎,分憂屢建牙。虜猶聞范老,盜亦說宗爺。公晚參黃檗,人癡望白麻。臨歧卻葷茹,應(yīng)怕念頭差。
- 追和陳去非宣和甲辰重九韻世態(tài)炎涼不足憂,吾生贏得日優(yōu)游。九日忽驚楓葉落,百年幾見菊花秋。忘形詩酒新豐客,滿目溪山古溧州。聞道市橋騎馬滑,山公歸醉得無愁。
- 君家誠易知曲君家誠易知,易知獨難忘。西風(fēng)墻頭吹葉黃,蟲絲當(dāng)戶理秋光。翠屏碧簟生朝涼,床頭蟋蟀見焚香。鮫綃纈,雙鳳凰,上元綠鬢遮耳珰。來車去馬官道旁,碧云傳情何處郎,相望玉樹啼寒螀。
- 送司馬大亨赴遂昌宰蒲璧邦家重,蒼山道路深。剸裁知唾手,拊字勉勞心。通鑒家傳學(xué),迂書坐右箴。故人情誼重,贈別比南金。
- 過秀溪長句去年來此上已日,今年重來未寒食。臨溪照影老自羞,慚愧春光尚相識。秀溪何許好春容,最是溪深樹密中。海棠開盡卻成白,桃李欲落翻深紅。
- 和中甫端午韻不依次黃茅古道外,羸馬發(fā)南州。有客嗤齊魯,何人念楚囚。歲年付流水,風(fēng)雨滿滄洲。手把菖莆看,黑頭非所求。
- 和酬泉南陳賢良見贈湛盧生澀鞘秋塵,方冊誰談禮樂因。兩地貴游無舊識,五天清會有高人。泉關(guān)茶井當(dāng)猶惜,火養(yǎng)丹爐看獨頻。揚袂公車莫相調(diào),浮名應(yīng)未似身親。
- 讀呂舍人詩追次其韻有過當(dāng)相規(guī),有善當(dāng)相告,豈惟定新交,亦以篤舊好。勢利古所羞,置之勿復(fù)道。霜霣萬木凋,孰秉歲寒操?
- 秋夕霄虛白露溥,木葉下危闌。月澹鐘聲曉,燈青劍影寒。人心正莽莽,世事海漫漫。何日平胡虜,西風(fēng)望眼寬。
- 8搜書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