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當(dāng)時洗劍血成川,至今草與沙皆赤。
我因扣石問以言,水流嗚咽幽草根,君寧獨(dú)不怪陰磷?吹火熒熒又為碧,有鳥自稱蜀帝魂。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葉滿淚痕。
請君先問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論。
秦亡漢絕三十國,關(guān)山戰(zhàn)死知何極。
風(fēng)飄雨灑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為之彈劍作哀吟,風(fēng)沙四起云沈沈。
滿營戰(zhàn)馬嘶欲盡,畢昴不見胡天陰。
東征曾吊長平苦,往往晴明獨(dú)風(fēng)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聞鼙鼓。
秦坑趙卒四十萬,未若格斗傷戎虜。
圣君破胡為六州,六州又盡為胡丘。
韓公三城斷胡路,漢甲百萬屯邊秋。
乃分司空授朔土,擁以玉節(jié)臨諸侯,漢為一雪萬世仇。
我今抽刀勒劍石,告爾萬世為唐休。
又聞?wù)谢暧忻谰疲瑸槲覞簿谱|流。
殤為魂兮,可以歸還故鄉(xiāng)些;沙場地?zé)o人兮,爾獨(dú)不可以久留。
注釋
全唐詩全唐詩:卷282_38
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問答
問:《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的作者是誰?
答: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的作者是李益
問: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是唐代的作品
問: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是什么體裁?
答:雜言
問:我行空磧,見沙之磷磷,與草之冪冪,半沒胡兒磨劍石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我行空磧,見沙之磷磷,與草之冪冪,半沒胡兒磨劍石 出自 唐代李益的《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問:我行空磧,見沙之磷磷,與草之冪冪,半沒胡兒磨劍石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我行空磧,見沙之磷磷,與草之冪冪,半沒胡兒磨劍石 的下一句是 當(dāng)時洗劍血成川,至今草與沙皆赤。
問:出自李益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益名句大全
- 擬古雜言雁雁隨春風(fēng),過鄉(xiāng)縣。煙雨昏,行不亂。同安樂,共憂患。云重重,不相見。日昳晡,下平湖。十十五五依黃蘆,得粒不啄鳴相呼。新婦見雁懷征夫,上堂曳袑裾,四拜啟阿姑。人言雁寄書,審能寄書無。阿姑語新婦,古來無此事,今安得此語。新婦祝雁好自去,勿學(xué)水中戀涔魚。寄汝尺素上有書,塞北春寒用當(dāng)襦。寄書與阿誰,我家蘇校尉,海上牧羊兒。為言妾能事君母,勿負(fù)漢恩作降虜。
- 金陵金陵陳跡老莓苔,南北游人自往來。最憶春風(fēng)石城塢,家家桃杏過墻開。
- 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 和伯氏風(fēng)高吹散日邊云,綠水初回沙際春。逝者如斯長不住,汨羅愁絕笑靈均。
- 國清寺泉時有綠蟾蹲崖石西崖腰溜清水,素光搖玉宇。其陰透碧海,有石如砥柱。心知老龍都,直入蓬萊府。仙云蕩涼潤,積雪明深乾。陰陽若在茲,噓吸多成雨。孤花棲暗芳,瘦木垂梢古。娟娟綠蟾蜍,曾識廣寒女。深疑珠宮物,內(nèi)敬不敢侮。山僧惜一茶,自碾仍自煮。相從有覺意,兩悟無凡語。欲分鮮花屏,稍筑松風(fēng)廡。銅瓶取明月,洗此文字苦。
- 金陵報(bào)恩大師西尚方丈二首蕭蕭出屋千竿玉,靄靄當(dāng)窗一炷云。心力長年人事外,種花移石尚殷勤。
- 踏莎行(和田守)驛使初回,新陽才報(bào)。時和倍覺青春早。華燈和月?lián)碇燹N,花間萬點(diǎn)寒星小。團(tuán)扇歌清,重裀舞妙。游人只恐歸來悄。明年親侍輦輿行,未應(yīng)肯記濡須好。
- 喜雪次倅車韻呈使君使君軼何武,未去民先思。平生愛我意,玉立無玷疵。邇來祁寒咨,已賦白雪詞。陽春有腳來,云意夜四垂。天公亦小兒,布置人未知。美滿豐年意,萬里光陸離。璇題庾亮樓,柳絮習(xí)家池。監(jiān)州有佳思,往往似佺期。格律前緩聲,比興莫相疑。平分風(fēng)月馀,時吟冰柱詩。明年朝雪宮,同上萬壽卮。
- 和薩天錫留別張貞居寄倪元鎮(zhèn)梁溪?dú)q莫若為情,溪上梅花待曉晴。徑雪冷埋山履齒,檐冰夜墮石床聲?!秲?nèi)篇》攜向松根讀,如意持將竹里行。短晷何能理幽事?南窗剪燭話寒更。
- 津亭津亭欲闋戒棠舟,五兩風(fēng)來不暫留。西北浮云連魏闕,東南初日滿秦樓。層城渺渺人傷別,芳草萋萋客倦游。平樂舊歡收不得,更憑飛夢到瀛洲。
- 來時云冉冉,去值雨霏霏——— 梅堯臣擬玉臺體七首其三雨中歸
- 自鄰孤燈照春夢,年年風(fēng)雨梨花時,不怨父母貧,不恨蹇修拙——— 毛直方妾薄命
- 彥聚有英倫,公余無雜賓——— 袁說友遺云液新醇花胯正焙于制幕
- 掛蓑石暖苔衣厚,擬買漁舠作近鄰——— 仇遠(yuǎn)寄武康王居正
- 本擬笙歌娛病客,卻催雨雪惱行人。——— 陸游過夷陵適值祈雪與葉使君清飲談括蒼舊游既行
- 譜牒尚標(biāo)唐篆額,風(fēng)儀仍是漢衣冠——— 方有開方仙翁祠
- 曾共劉咨議,同時事道林——— 楊巨源春日與劉評事過故證上人院
- 悠然造云族,忽爾登天壇。——— 李縝奉和郎中游仙巖四瀑布寄包秘監(jiān)李吏
- 盛事如昨日,風(fēng)流想當(dāng)年——— 李處權(quán)行之金部既獲奉祠之請歸赴大阮之約詩以高之
- 不惜褰裳呼小渡,夜來春漲失浮橋——— 范成大游寧國奉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