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文解字
且

薦也。從幾,足有二橫,一其下地也。凡且之屬皆從且。
且說文解字注
所?薦也。
段注:所?二字今補。薦當作薦。今不改者,存其舊以示人推究也。薦訓獸所食艸。薦訓薦席。薦席謂艸席也。艸席可爲藉謂之薦。故凡言藉當曰薦。而經(jīng)傳薦薦不分。凡藉義皆多用薦。實非許意。且,古音俎。所以承藉進物者。引申之,凡有藉之?皆曰且。凡語助云且者,必其義有二。有藉而加之也。云嫴且,茍且者,謂僅有藉而無所加。粗略之?也。凡經(jīng)注言且字者十有一?!多l(xiāng)飲酒禮》注。同姓則以伯仲別之。又同,則以且字別之。言同姓之中有伯仲同者,則呼某甫也?!渡倮巍佛仭妒扯Y》注。伯某之某,且字也。《士喪禮》父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若言山甫,孔甫?!妒坑荻Y》適爾皇祖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若言尼甫。又《曲禮》有天王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檀弓》烏呼哀哉尼甫注云:因且字以爲之謚?!兑S記》陽童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坊記》魯《春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其死曰《孟子》卒注云:《孟子》之子,葢其且字。又《公羊傳》宣十五年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注云:札者,冠且字也?;杆哪晏焱跏乖浊m來聘注云:宰渠伯糾,天子下大夫。繫官氏且字。定四年劉卷卒注云:劉卷氏采。不名且字。古言表德之字,謂之且字。往往可證者如是。葢古二十而冠。衹云某甫。五十而後以伯仲某甫者,所以藉伯仲也。故鄭注禮之某甫如是。何注《春秋》之札卷糾皆爲且字。與鄭無不合。作《正義》者多不能憭。致轉(zhuǎn)寫多譌。而其不譌者,固可攷而知也。經(jīng)注之且字非許書則不憭矣。若《周頌》傳曰:萋且,敬愼皃。且,此也。則毛公傳於故訓者也。
從幾。
段注:句。
足有二橫。
段注:句。
一,
段注:逗。
其下地也。
段注:橫音光。卽桄字。今俗語讀光去聲是也。合鄭閟宮箋,《明堂位》注言之。有虞氏??木爲四足而已。夏后氏中足爲橫距之象。周人足閒有橫。橫下有跗。似乎堂後有房。故云大房。【按】跗,許作柎。闌足也。闌足者,週圍之足空其底之下也。造字之時。象其直者四。橫者二。置於地,故以一象地。子余切。又千也切。古音嫥在五部。
凡且之屬皆從且。

古文?爲且。又?爲幾字。
段注:上?爲二字衍文也。古文且字無二橫者。鄭注《明堂位》曰有虞氏以梡??木爲四足而已,夏后氏始中足爲橫距是也。又以爲幾字者,古文叚借之法。幾亦箸於地。故幾且同字。古文字少。此字大徐本挩去。從小徐本補入。
且說文系傳
薦也。從幾,足有二橫,一其下地。凡且之屬,皆從且。 古文以爲且,又以爲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