儐
儐筆順
儐筆順:撇、豎、點(diǎn)、點(diǎn)、橫撇/橫鉤、橫、豎、撇、撇 、豎、橫折、橫、橫、橫、撇、點(diǎn)儐異體字:
儐 擯基本解釋
(儐)
儐 bìn ㄅㄧㄣˋ
- 接引賓客或以禮迎賓。《説文•人部》:“儐,導(dǎo)也。”《玉篇•人部》:“儐,出接賓曰儐。”
- 接引賓客的人。晉左思《吳都賦》:“締交翩翩,儐從奕奕。”
- 陳列。《詩(shī)•小雅•常棣》:“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 通“擯”。排斥;拋棄。《戰(zhàn)國(guó)策•齊策四》:“倍約儐秦,勿使?fàn)幹亍?rdquo;
(儐)
儐 bīn ㄅㄧㄣ
- 尊敬。《廣韻•真韻》:“儐,敬也。”《集韻•真韻》:“儐,敬也,孔穎達(dá)曰:賓以禮日儐。”
- 通“顰(pín)”。蹙眉。漢枚乘《菟園賦》:“儐笑連便。”
詳細(xì)解釋
儐
儐、擯 bīn
〈動(dòng)〉
(1) (形聲。從人,賓聲。本義:接引客人)
(2) 同本義 [guide]
儐,導(dǎo)也。——《說(shuō)文》
(3) 字亦作擯。注:“出接賓曰擯。”
擯者,請(qǐng)期。——《儀禮·士冠禮》。注:“在主人曰擯,在客曰介。”
卿爲(wèi)上擯,大夫爲(wèi)承擯,士爲(wèi)紹擯。——《儀禮·聘禮》
若有祭祀、賓客、喪紀(jì),則擯。——《周禮·天官·內(nèi)小臣》
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周禮·秋官·司儀》。注:“出接賓曰擯,入詔禮曰相。”
又如:儐士(引導(dǎo)初爲(wèi)士者進(jìn)見(jiàn)於王);儐相(迎賓稱儐,贊禮稱相)
(4) 陳列,擺 [display]
儐爾籩豆。——《詩(shī)·小雅·常棣》
(5) 通“擯”。排斥,拋棄 [repel]
儐厥親。——《逸周書(shū)》
諸儒生相與排儐,不容於齊。——《漢書(shū)·主父偃傳》
(6) 通“賓”。尊敬 [respect]
山川,所以儐鬼神也。——《禮記·禮運(yùn)》
詞性變化
儐
儐 bīn
〈名詞〉
(1) 迎接客人的人 [waiter]
其擯於天子也。——《禮記·曲禮下》。疏:“擯,謂天子接賓客之人也。”
桓公令儐者延而上。——《管子·小問(wèn)》
儐者以告列子。——《莊子·列禦寇》
(2) 另見(jiàn) bìn
國(guó)語(yǔ)詞典
儐 ㄅㄧㄣˋ bìn
〈動(dòng)〉
-
導(dǎo)引、接待賓客。
《玉篇·人部》:「儐,出接賓曰儐?!?br>《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命諸侯,則儐?!?/p> -
擺設(shè)、陳列。
《詩(shī)經(jīng)·小雅·常棣》:「儐爾籩豆,飲酒之飫?!?br>漢·毛亨·傳:「儐,陳?!?/p> -
排斥。
《戰(zhàn)國(guó)策·趙策二》:「六國(guó)從親以儐畔秦,令天下之將相,相與會(huì)於洹水之上。」
《漢書(shū)·卷liu*四上·主父偃傳》:「(主父偃)?游齊諸子間,諸儒生相與排儐,不容於齊。」通「擯」。
儐 ㄅㄧㄣ bīn
〈動(dòng)〉
-
敬。
《禮記·禮運(yùn)》:「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p>
〈名詞〉
-
接待賓客的人。
《聊齋志異·卷一·狐嫁女》:「公若為儐,執(zhí)半主禮?!?/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