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筆順
耳筆順:橫、豎、豎、橫、橫、橫基本解釋
耳 ěr ㄦˇ-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鬢廝磨(mó)。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別人的話,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歲)。
- 文言助詞,而已,罷了:想當(dāng)然耳。
- 文言語氣詞(大致同“矣”):“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
詳細(xì)解釋
- 耳 ěr
〈名詞〉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耳朵)
- 同本義 [ear]
-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兩種器官);耳斡兒(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頭有尖頭);耳朵垂子(借指耳窩);耳根廂(耳邊);耳順(六十歲)
- 聽覺,聽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識,耳性(記性);耳重(重聽。耳朵聽覺不靈敏);
- 耳狀的東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銀耳;虎耳草;耳杯(兩側(cè)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 位置在兩旁的如:耳門;耳房
〈動詞〉
- 聽到,聽說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學(xué)(傳聞中得到的浮淺知識);耳頑(聽不進(jìn)去);耳生(聽來生疏);耳決(猶耳聞)
- 附耳而語 [whisper]。如:耳言(猶耳語);耳報(暗中報告,私下傳言);耳提面命(當(dāng)面講,甚至揪著耳朵講。比喻教導(dǎo)得殷勤懇切)
- 通“佴”。退后,居次 [withdraw]
- 人自為種而天下耳。——《莊子·天運(yùn)》
- 表示限制,相當(dāng)于“而已”、“罷了” [that is all]
- 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jié)束,如同“矣”,相當(dāng)于“了”、“啊”、“也”
-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鑒》
-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span id="bbtphcc" class="fbook">《史記》
常用詞組
耳巴 耳報神 耳背 耳邊風(fēng) 耳鬢廝磨 耳不離腮 耳沉 耳垂 耳戳 耳聰目明 耳朵 耳朵軟 耳房 耳糞 耳根 耳垢 耳刮子,耳摑子 耳光 耳號 耳紅面赤 耳環(huán) 耳機(jī) 耳記 耳際 耳科 耳廓 耳力 耳聾 耳門 耳鳴 耳膜 耳目 耳目一新 耳剽 耳熱 耳濡目染 耳軟 耳軟心活 耳塞 耳塞 耳生 耳石 耳食 耳屎 耳飾 耳熟 耳順 耳套 耳提面命 耳聽八方 耳挖 耳挖子 耳聞 耳聞不如目見 耳聞目睹 耳蝸 耳熏目染 耳炎 耳音 耳語 耳針 耳軸 耳墜子 耳子國語詞典
- 耳 ěr ㄦˇ
〈名詞〉
-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與平衡器官???a href="/hycd/f/f173822.htm">分外耳、中耳、內(nèi)耳三部分。
- 凡器物兩旁附有以便于提攜的把手均稱為「耳」。
-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
- 如:「木耳」、「銀耳」。
-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詞〉
〈助詞〉


別人在查: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