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筆順
方筆順:點(diǎn)、橫、橫折鉤 、撇方異體字:
倣 ? 汸 ??基本解釋
方 fāng ㄈㄤˉ
- 四個(gè)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邊形或六個(gè)面都是方形的立體;正方形.長(zhǎng)方形
- 數(shù)學(xué)上指某數(shù)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 地區(qū),地域: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圓。方隅(邊疆)。方輿(指領(lǐng)域,亦指大地)。
- 辦法,做法,技巧:方式。方法。教導(dǎo)有方。貽笑大方。
- 種,類:變幻無方。儀態(tài)萬(wàn)方。
- 為治療某種疾病而組合起來的若干種藥物的名稱、劑量和用法:藥方。
- 違背:方命。
- 正在,正當(dāng):方今盛世。方興未艾。
- 才,剛剛:方才。如夢(mèng)方醒。
- 量詞,多指一立方米:土石方。
- 量詞,用于方形的東西:幾方石章。
- 姓。
詳細(xì)解釋
方 fāng
〈動(dòng)詞〉
(1) (象形。下從舟省,而上有竝頭之象。故知并船為本義。本義:并行的兩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義 [parallel boats;parallel]
方,併船也。象兩舟總頭形?!?span id="pzbtev7" class="fbook">《說文》
大夫方舟?!?span id="f7nfx9l" class="fbook">《爾雅》。李注:“竝兩船曰方舟?!?/p>
方舟而濟(jì)于河?!?span id="fqzmqot" class="fbook">《莊子·山木》
不足方?!?span id="7and4g9" class="fbook">《儀禮·鄉(xiāng)射禮》。注:“猶併也?!?/p>
方舟設(shè)泭?!?span id="rldaarr" class="fbook">《國(guó)語(yǔ)·齊語(yǔ)》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span id="n47al7b" class="fbook">《詩(shī)·周南·漢廣》
操軍方連戰(zhàn)艦,首尾相接?!?span id="vlr4zhf" class="fbook">《資治通鑒》
蜀漢之粟,方船而下?!?span id="zia8uec" class="fbook">《史記·酈食其列傳》
(3) 又如:方軌(兩車并排行駛);方軒(并排的窗戶)
(4) 等同;相當(dāng) [match;be equal to]
梓人為侯,廣與崇方。——《周禮·考工記》。鄭玄注:“方,猶等也?!?/p>
今者,齊、 韓相方,而國(guó)圍攻焉,豈有敢曰我其以三萬(wàn)救是者乎哉?——《戰(zhàn)國(guó)策》
(5) 比擬 [compare]
方喪三年?!?span id="7hzykbb" class="fbook">《禮記·檀弓》。疏:“謂比方也?!?/p>
贊票騎亦方此意?!?span id="oqiflxo" class="fbook">《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注:“比類也。”
則三古以還年代方之,猶瀼渴之水,比諸大江?!?span id="79kvd9b" class="enfy">[英]赫胥黎著、 嚴(yán)復(fù)譯《天演論》
(6) 又如:方天(可與上天相比);方比(比較)
(7) 辨別 [differentiate]
民神雜糅,不可方物?!?span id="5i7nfpn" class="fbook">《國(guó)語(yǔ)·楚語(yǔ)下》
(8) 占有 [occupy]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詩(shī)·召南·鵲巢》
(9) 通“放”( fàng)。依據(jù);依托 [rely on]
方天之休?!?span id="mbhzwp9" class="fbook">《左傳·哀公十六年》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span id="tr9vjhh" class="fbook">《詩(shī)·召南·鵲巢》
(10) 通“仿”( fǎng)。模擬 [mimic;simulate;copy]
方其人之習(xí)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span id="drefvfa" class="fbook">《荀子·勸學(xué)》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湯武之時(shí),而行神農(nóng)之事?!?span id="lwolf9m" class="fbook">《商君書·算地》
(11) 通“謗”( bàng)。指責(zé)別人的過失 [vilify;defame;slander]
子貢方人?!?span id="6d7vzq7" class="fbook">《論語(yǔ)·憲問》
或以方謝仁祖,不乃重者?!?span id="k4vwvty" class="fbook">《世說新語(yǔ)》
詞性變化
方 fāng
〈名詞〉
(1) 竹木編成的筏 [raft]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span id="phzkxtm" class="fbook">《詩(shī)·邶風(fēng)·谷風(fēng)》。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cube;square]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zhǎng)脛?!?span id="zlazd4h" class="fbook">《聊齋志異·促織》
(3) 又如:方巾(明朝書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員(即方圓。指物之形體);方舄(方口鞋。舄:夾底鞋)
(4)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orientation;direction]。如:東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賓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國(guó)(四鄰之國(guó))
(5) 地區(qū);地方 [locality;place;region]
有朋自遠(yuǎn)方來?!?span id="y9aekdw" class="fbook">《論語(yǔ)·學(xué)而》
遠(yuǎn)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zhēng)起矣?!獫h· 賈誼《論積貯疏》
(6) 又如:方俗(地方風(fēng)俗);方帥(地方軍事長(zhǎng)官);方貢(四方的土貢);方處(地方)
(7) 方面 [party;side]
(8) 相對(duì)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線而言的場(chǎng)所、空間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9) 相反于或相比著另一方位觀察的一個(gè)方位。如:雙方平衡
(10) 交易、戰(zhàn)斗或辯論的一個(gè)組成部分。如:雙方均未獲勝
(11) 指四面
(12) 指四面,周圍,四旁
方宅十余畝,草屋ba*九間。——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span id="nimjbns" class="fbook">《后漢書·張衡傳》
乃令史官記地動(dòng)所從方起。
(13) 又指統(tǒng)轄一個(gè)方面的大員。如:方面大員(獨(dú)當(dāng)一面的大員)
(14) 規(guī)律;道理 [law;rule;reason]
吾長(zhǎng)見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學(xué)問。)——《莊子·秋水》
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
是所以語(yǔ)大義之方,論萬(wàn)物之理也。
(15) 指儒家lun*理道德和學(xué)問 [moral principle and knowledge;learning]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鄉(xiāng)方而務(wù)。——《荀子·王霸》
學(xué)道立方,離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學(xué)之士?!?span id="msdlio9" class="fbook">《韓非子·六反》
(16) 合成藥物的配方 [recipe]
請(qǐng)了多少名醫(y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span id="etgrvat" class="fbook">《紅樓夢(mèng)》
(17) 又如:方診(處方和診察病情);方脈(醫(yī)方和脈象);醫(yī)方
(18) 一個(gè)數(shù)的n次乘方的簡(jiǎn)稱 [power]。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9) 品類;類別 [sort]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span id="prjdar4" class="fbook">《楚辭》
故君子之朋友有鄉(xiāng),其惡有方?!?span id="srcuhyw" class="fbook">《禮記》
以死生為一化,以萬(wàn)物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20) 大地 [the earth]。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輿(大地)
(21) 平方米的簡(jiǎn)稱 [square metre]。如:鋪地板十五方
(22) 立方米的簡(jiǎn)稱 [cubic metre]。如:一方木材
(23) 以最弱可聽聲為零開始的響度單位,與聲強(qiáng)的分貝標(biāo)度相當(dāng),某一聲音的方數(shù)等于聽起來同樣響時(shí)1000赫純音的分貝數(shù) [phon]
(24) 方法 [method]
少有連必多方鉤致?!濉?方苞《獄中雜記》
教之以進(jìn)退坐作之方?!巍?蘇軾《教戰(zhàn)守》
(25) 又如:千方百計(jì);教導(dǎo)有方;方兒(方法;藥方)
(26) 方圓。指土地面積 [circumference]
荊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輸》
(27) 又
今齊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28) 通“房”( fáng)
(29) 植物種子的外皮 [shells of seeds]
既方既阜,既堅(jiān)既好。——《詩(shī)·小雅·大田》
(30) 住室 [room]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span id="pvp7agd" class="fbook">《墨子·備城門》
(31) 姓
方 fāng
〈形容詞〉
(1) 方正(人行為、品性正直無邪);正直 [upright]
盤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臺(tái)新詠·古詩(shī)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方剛(方正剛直);方切(正直而懇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質(zhì)(方正質(zhì)樸)
(3) 通“旁”( páng)。遍,廣 [all over;vast;wide]
方施象刑惟明?!?span id="bjgkjrw" class="fbook">《書·益稷》
晉國(guó)之方,偏侯也?!?span id="agtpmru" class="fbook">《國(guó)語(yǔ)·晉語(yǔ)》。注:方,大也。
(4) 又如:方行(廣泛施行)
方 fāng
〈副詞〉
(1) 方才 [just;at the time when]
(2) 表示時(shí)間、相當(dāng)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宋· 沈括《夢(mèng)溪筆談》
(3)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4) 又如:如夢(mèng)方醒;方當(dāng)(正當(dāng),正值)
(5) 表示時(shí)間,相當(dāng)于“正在”
守門卒方熟睡?!?span id="7e4tqtd" class="fbook">《資治通鑒·唐紀(jì)》
余方心動(dòng)欲還?!巍? 蘇軾《石鐘山記》
時(shí)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又如:方殷(正當(dāng)劇盛之時(shí))
(7) 表示時(shí)間,相當(dāng)于“將” [will]
今治水軍八十萬(wàn)眾,方與將軍會(huì)獵于吳?!?span id="1b8b47b" class="fbook">《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
(8) 表示情態(tài)方式,相當(dāng)于“一并” [together]
甲兵方起于天下?!?span id="gvgmjjf" class="fbook">《墨子·備城門》
(9) 表示范圍或程度,相當(dāng)于“只”、“僅” [only]
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span id="fuhzrbn" class="fbook">《韓非子》
方 fāng
〈介詞〉
(1) 表示時(shí)間,相當(dāng)于“在”、“當(dāng)” [at]
方其盛時(shí)必毀。——《素問》
方是時(shí),博雞者以義聞?dòng)跂|南?!鳌?高啟《書博雞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宋· 歐陽(yáng)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 又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zhēng)。
常用詞組
方案 方苞 方便 方便 方便面 方步 方才 方冊(cè) 方策 方程,方程式 方寸 方寸已亂 方法 方方正正 方鋼 方根 方劑 方家 方今 方巾氣 方近 方塊字 方框 方框圖 方括號(hào) 方略 方面 方石 方始 方士 方式 方書 方術(shù) 方俗 方頭不律 方外 方位 方位詞 方向 方形 方興未艾 方言 方藥 方圓 方丈 方丈 方針 方陣 方正 方志 方桌 方子國(guó)語(yǔ)詞典
方 ㄈㄤ fāng
〈名詞〉
四個(gè)角都是九十度的四邊形。
如:「正方形」、「長(zhǎng)方形」。區(qū)域。
如:「地方」、「遠(yuǎn)方」。古代稱地為「方」。
《淮南子·本經(jīng)》:「戴圓履方,抱表懷繩?!?br>漢·高誘·注:「圓,天也;方,地也?!?/p>位置、地位的一邊或一面。
如:「東方」、「四面八方」、「對(duì)方」、「我方」、「雙方」。法子、辦法。
如:「方法」、「千方百計(jì)」、「教導(dǎo)有方」。數(shù)學(xué)上的乘方。
如:「平方」、「立方」。量詞。計(jì)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dāng)于「塊」、「?jìng)€(gè)」。
如:「匾額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圖章」。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容詞〉
方形的。如 :「方桌」、「方陣」。
某一地的。
如:「方音」、「方言」、「方志」。正直。
如:「品行方正」。
《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br>《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span>:「悼王道之不昭,故舉賢良方正之士。」
〈副詞〉
才、始。
如:「書到用時(shí)方恨少」、「如夢(mèng)方醒」。
《紅樓夢(mèng)·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p>正、適。
如:「來日方長(zhǎng)」、「方興未艾」。
《論語(yǔ)·季氏》:「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p>將。
《后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璽書勞異曰:『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資治通鑒·卷六五·漢紀(jì)五十七·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軍八十萬(wàn)眾,方與將軍會(huì)獵于吳?!?/p>
〈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