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筆順
桓筆順:橫、豎、撇、點(diǎn)、橫、豎、橫折、橫、橫、橫桓異體字:
??基本解釋
桓 huán ㄏㄨㄢˊ詳細(xì)解釋
- 桓 huán
〈名詞〉
- (形聲。從木,亙( xuān)聲。本義:表柱。古代立在驛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標(biāo)志的木柱,后稱華表)
- 同本義,后也泛指寺、墓、橋梁等用作表識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pillar]
- 又如:桓楹(古代天子,諸侯葬時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華表)
- 木名。即無患木 [Chinese soapberry]。葉似柳,皮黃白色
- 水名。即今白龍江 [Huanshui River]。發(fā)源于甘肅省西傾山
- 山名 [Huanshan Mountain]。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北。如:桓山之泣(謂家人離散的悲痛);桓山鳥(喻離別的痛苦)
〈形容詞〉
- 大 [big]
- 玄王桓撥?!?span id="fh77dbb" class="fbook">《詩·商頌·長發(fā)》。傳:“大也?!?/li>
- 又如:桓蒲(祭祀用的大蒲席);桓撥(謂大治)
常用詞組
桓桓國語詞典
- 桓 huán ㄏㄨㄢˊ
〈名詞〉
- 一種植物。
- 《玉篇·木部》:「桓,桓木,葉似柳,皮黃白色。」
- 《詩經(jīng)·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jù)〈詩序〉:「〈桓〉,講武類祃也。〈桓〉,武志也?!诡悺⒌l,皆師祭也。指武王將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后克紂。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以頌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講武之時,軍師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為「綏萬邦,婁豐年,天命匪解?!菇?,平定。婁,即屢,屢次。解,同「懈 」。匪解,不懈怠。
- 姓。如漢代有桓寬、桓譚。
〈動詞〉
- 參見「[[盤桓]]」條。


別人在查: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