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筆順
兩筆順:橫、豎、橫折鉤、撇、點、撇、點兩異體字:
兩 両 ? ?? ??基本解釋
兩 liǎng ㄌㄧㄤˇ- 數(shù)目,二。一般用于量詞和“個、半、千、萬、億”前:兩個黃鸝。兩本書。
- 雙方:兩可。兩邊。兩便(客套用語,彼此方便)。兩旁。兩側。兩袖清風。兩敗俱傷。
- 中國市制重量單位:十兩(一市斤。舊制為十六兩一市斤)。半斤八兩(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含貶義)。
- 表示不定數(shù)目:兩下子。兩著兒(zhāor )。
詳細解釋
- 兩 liǎng
〈量詞〉
- (會意。從一,兩平分。兩亦聲。本義:二十四銖為一兩)
- 同本義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兩為1斤。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
- 雙。用于鞋婁 [two]
- 一兩棕鞋八尺藤,廣陵行遍又 金陵?!?唐· 戴叔倫《憶原上人》
- 匹(長四丈)
- 通“輛”。車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數(shù)詞〉
- 二 [two]
- 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span id="jjpoubt" class="fbook">《易·說卦》
- 以九兩系邦國之民?!?span id="ljdefw7" class="fbook">《周禮·天官·大宰》。注:“兩,猶耦也?!?/li>
- 兩小兒辯斗?!?span id="m93fxjw" class="fbook">《列子·湯問》
-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span id="arxt7iu" class="fbook">《史記·陳涉世家》
- 途中兩狼?!?span id="zxb77zv" class="fbook">《聊齋志異·狼三則》
- 兩軍人馬?!濉?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 兩騎來是誰?!啤?白居易《賣炭翁》
- 又如:兩個人;兩扇門;兩夫妻;兩頭豬;兩沒(兩者一起死亡);兩肉(兩只牛);兩替(兩批);兩考(官吏的兩次考績);兩榜(明清以會試(考進士)為甲榜,鄉(xiāng)試(考舉人)為乙榜,由舉人考中進士,叫兩榜進士,簡稱“兩榜”)
- 雙方;常用于相對的兩個方面或成對的人或事物 [both;either;mutual]
- 又
- 兩股戰(zhàn)戰(zhàn)。
- 兩鬢蒼蒼?!啤?白居易《賣炭翁》
- 又如:勢不兩立;兩敗俱傷;兩相情愿;兩袒(袒露雙肩,女子兼適兩夫家);兩珥(指日、月兩旁的光暈);兩陣(亦兩陣。交戰(zhàn)的雙方所布列的陣勢);兩握(指雙拳);兩視(同時看兩件事物);兩雄(兩者一起強大);兩儀(指天地);兩交婚(兩家的兒女相互娶嫁為婚)
- 表示不定數(shù),多與“一”或“三”前后連用,義為少量 [some;a few]
- 兩三點雨山前。——宋· 辛棄疾《西江月》
- 竹外桃花三兩枝?!巍?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撥弦三兩聲?!啤?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兩三(幾個。表示少量);兩言(三言兩語)
〈副詞〉
- 同時兼具兩方面,雙方,兩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span id="pnrz4qo" class="fbook">《荀子·勸學》
- 又如:兩兼(兼具兩方面);兩禮(雙方免禮);兩譽(夸獎雙方);兩讓(雙方各自責讓)
〈動詞〉
- 等同;比并 [equal]
- 御下,兩馬,掉鞅。——《左傳》
- 又如:兩大(兩者并大);兩帝(兩個天子并立);兩當(兩者相當)
常用詞組
兩敗俱傷 兩半 兩邊 兩邊倒 兩便 兩曹 兩重 兩次 兩抵 兩都 兩個時候 兩廣 兩漢 兩湖 兩虎相斗 兩回事 兩極 兩極分化 兩腳規(guī) 兩節(jié)棍 兩截門 兩可 兩口子 兩立 兩利 兩碼事 兩面 兩面光 兩面派 兩面三刀 兩面討好 兩難 兩旁 兩棲動物,兩棲植物 兩訖 兩清 兩情兩愿 兩全 兩全其美 兩手空空 兩頭,兩頭兒 兩下里 兩下子 兩廂 兩小無猜 兩性 兩性動物,兩性花 兩袖清風 兩眼發(fā)黑 兩眼一抹黑 兩姨 兩姨親 兩翼 兩造 兩著兒

別人在查: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