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 shéng ㄕㄥˊ
◎ 見“繩”。
繩 ㄕㄥˊ shéng
〈名詞〉
用兩股以上的麻、絲、草或尼龍絲、金屬絲絞揉成的長條物。如:「麻繩」、「草繩」、「尼龍繩」。
繩墨,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荀子·勸學(xué)》:「木直中繩,?以為輪?!?/p>
規(guī)矩、準(zhǔn)則。如:「準(zhǔn)繩」。《淮南子·天文》:「其佐后土,執(zhí)繩而制四方。」
姓。如明代有繩服。
〈動(dòng)詞〉
約束、制裁。如:「繩之以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天下初定,遠(yuǎn)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糾正。三國魏·嵇康〈釋私論〉:「今執(zhí)必公之理,以繩不公之情?!?/p>
衡量。《禮記·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漢·鄭玄·注:「繩,猶度也。」唐·孔穎達(dá)·正義:「繩是量度之物,經(jīng)云以繩德厚謂度量之以道德仁厚?!?/p>
繼承。《詩經(jīng)·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