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筆順
許筆順:點、橫、橫、橫、豎、橫折 、橫、撇、橫、橫、豎許異體字:
許 鄦基本解釋
1.應允,許可。
2.相信。
3.佩服;稱許。
4.應允給予;貢獻。
5.特指允婚;許配。
6.期望。
7.表約略估計數(shù)。
8.多;許多。
9.猶處;處所。
10.如此;這般。
11.或許;可能。
12.副詞。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
13.助詞。表示感嘆。
14.通“御”。謂承奉祭祀。
15.古國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姜姓。在今河南·許昌東。
16.指許州,在今河南省·許昌市。
國語詞典
許 ㄒㄩˇ xǔ
〈動詞〉
答應、應允。
如:「許可」、「允許」。
《左傳·閔公二年》:「及密,使公子魚請,不許?!?br/>《董西廂·卷六》:「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p>奉獻、給予。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聶政傳》:「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br/>宋·陸游〈觀長安城圖〉詩:「許國雖堅鬢已斑,山南經(jīng)歲望南山。」允諾婚事。
如:「許配」、「許嫁」。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其女尚幼,未許字人?!?br/>《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把我二姨兒許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p>稱贊。
如:「稱許」、「贊許」。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p>期待。
如:「期許」。
《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宋·陸游〈書憤〉詩:「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名詞〉
處所。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br/>宋·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表示約略估計的數(shù)量。
如:「些許」、「少許」。
《后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傳》:「赴河死者,五萬許人?!?br/>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國名。周時所分封的諸侯國,姜姓,后滅于楚。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qū)河南省許昌縣東。
地名。即今大陸地區(qū)河南省許昌縣。
姓。如漢代有許慎。
〈副詞〉
可能。
如:「或許」、「也許」。
《樂府詩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辭三·無名氏·懊?歌十四首之二》:「撢如陌上鼓,許是儂歡歸。」這么、如此。
如:「許多」。
宋·蘇軾〈次韻答文與可見寄〉詩:「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
宋·朱熹〈觀書有感〉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p>
〈助詞〉
許 ㄏㄨˇ hǔ
參見「[[許許]]」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