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信筆順
信筆順:撇、豎、點(diǎn)、橫、橫、橫、豎、橫折、橫信異體字:
? ? 孞 訫 ??基本解釋
信 xìn ㄒㄧㄣˋ
- 誠實(shí),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
- 不懷疑,認(rèn)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 崇奉:信仰。信徒。
- 消息:信息。杳無音信。
- 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
- 隨便,放任:信手(隨手)。信步(隨意走動(dòng),散步)。信筆。信意。
- 同“芯”。
- 姓?! ?/li>
信 shēn ㄕㄣˉ
詳細(xì)解釋
信 xìn
〈形容詞〉
(1) (會(huì)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yīng)當(dāng)是誠實(shí)的。本義:真心誠意)
(2) 同本義 [honest sincere]
信,誠也。——《說文》
有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經(jīng)》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bai*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
期果言當(dāng)謂之信。——《賈子道術(shù)》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jīng)解》
信誓旦旦。——《詩·衛(wèi)風(fēng)·氓》
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jì)也!——《三國演義》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莊公十年》
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
(3) 真實(shí),不虛偽[true;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謂為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信官(誠實(shí)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shí)的人)
詞性變化
信 xìn
〈動(dòng)詞〉
(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
不我信兮。——《詩·邶風(fēng)·擊鼓》
且單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zhàn)國策·齊策》
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猶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采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
(2)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諾不信則兵弱。——《荀子·富國》
小信未孚。——《左傳·莊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賈誼《過秦論》
信義著于四海。——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信義安所見。——《漢書·李廣蘇建傳》
(3) 住宿兩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詩·周頌·有客》
子庚門于純門,信于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
(4) 證實(shí);應(yīng)驗(yàn) [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5) 知曉 [know]
早信此生終不遇,當(dāng)年悔草《長楊賦》。——陸游《蝶戀花》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信 xìn
〈名詞〉
(1) 信約;盟約[oath of alliance]
以繼好結(jié)信。——《左傳·襄公元年》
(2) 符契;憑證 [sign]
行而無信。——《戰(zhàn)國策·燕策》
又如:信籠(內(nèi)盛物品后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為信
(3)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 [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書。——《資治通鑒》
越絕糧,使 素忠為信,告糶于吳。——《越絕書》
司空鄭沖馳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說新語·文學(xué)》
又如:信使(使者)
(4) 通“訊”。音訊 [message;information]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fēng)報(bào)信;兇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信息)
(5) 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 [letter]
又如:信局(投遞信件的機(jī)構(gòu));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
(6) 姓
信 xìn
〈副詞〉
(1) 放任;隨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
要不拿出綱紀(jì)來,信著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gè)人家。——《醒世姻緣傳》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顧事實(shí),隨便亂說);信著(任著;任憑);信手拈來;信步
(2) 果真,的確 [certainly]
信知生難惡。——唐· 杜甫《兵車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常用詞組
信筆 信標(biāo) 信步 信插 信差 信貸 信訪 信風(fēng) 信奉 信服 信鴿 信函 信號 信號彈 信耗 信箋 信件 信教 信經(jīng) 信據(jù) 信口 信口雌黃 信口開河 信賴 信陵君 信馬游韁 信念 信女 信皮兒 信然 信手 信手拈來 信守 信宿 信天游 信條 信筒 信徒 信托 信物 信息 信箱 信邪 信心 信仰 信義 信意 信用 信譽(yù) 信札 信紙國語詞典
信 ㄒㄧㄣˋ xìn
〈名詞〉
-
誠實(shí)不欺。
如:「講信修睦」。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p> -
書札、書簡。
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
消息、音訊。
如:「音信」、「兇信」、「口信」。 -
使者、送信件的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p> -
符契、憑證。
如:「印信」。
《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p> -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動(dòng)〉
-
聽從、不懷疑。
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
敬仰、崇奉。
如:「信奉」、「信教」。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shù)?!?/p> -
知曉、知道。
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shí)了?」
《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
連宿兩晚。
如:「信宿」。
《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
晉·杜預(yù)·注:「信,再宿也?!?/p>
〈副詞〉
-
確實(shí)、的確、果真。
《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nóng)信可樂,居寵真虛榮?!?/p> -
隨意、任憑。
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p>
信 ㄕㄣ shēn
〈動(dòng)〉
-
伸直、舒展。
《易經(jīng)·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br>《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雇ā干臁?。 -
陳述表白。
《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雇ā干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