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筆順
餘筆順:撇、點、點、橫折、橫、橫、豎提、點 、撇、捺、橫、橫、豎鉤、撇、點餘異體字:
余 馀 ??基本解釋
餘 yú ㄩˊ
- 豐足;寬裕。《説文•食部》:“餘,饒也。”
- 剩,多出來:餘糧。《廣雅•釋詁四》:“餘,盈也。”《廣韻•魚韻》:“餘,賸也。”
- 殘剩;零散:殘渣餘孽。《玉篇•食部》:“餘,殘也。”
- 末;非主要的。《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 其他的,以外的。《廣雅•釋詁三》:“餘,皆也。”
- 長久。《廣雅•釋詁三》:“餘,久也。”
- 整數(shù)後余計的零頭尾數(shù)。《字彙•食部》:“餘,畸也。”
- 代詞。表示第一人稱。同“余”。《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定心廣志,餘何畏懼兮?”
- 鹽。《越絶書•越絶外傳記地傳》:“越人謂鹽曰餘。”
- 姓。《元和姓纂》卷二:“晉有餘頠。”
詳細解釋
餘
餘 yú
〈動〉
(1) (形聲。從食,餘聲。本義:飽足)
(2) 飽足。足食得飽 [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
餘,饒也。——《說文》
(3) 剩下;剩餘 [remain;leave orer]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詞性變化
餘
餘 yú
〈形容詞〉
(1) 剩下的,多餘的 [surplus;spare]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
亦無使有餘。——《呂氏春秋·辯士》。注:“猶多也。”
父有餘(餘)財。——《吳仲山碑》
今也每食無餘(餘)。——《詩·秦風·權輿》
又如:餘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爲率以外多餘的人口);餘潤(利潤);餘資(剩餘的錢);餘師(很多餘地;[空餘的地方]的老師)
(2) 殘留的;遺留的 [remaining]
孤嶂秦碑在,荒城 魯?shù)铕N。—— 唐· 杜甫《登兗州城樓》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餘)杯。——唐· 杜甫《客至》
又如:餘蔌(剩餘的菜餚);餘慶(祖先留下的福澤。即因前輩的善行而使子孫得到某些好處);餘水(剩餘的水);餘芳(殘花;死後遺留的美名);餘杯(杯中殘餘的酒);餘珍(前代遺留的遺物)
(3) 次要的 [second]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辛棄疾《鷓鴣天》
又如:餘光(落日殘餘的光輝);餘春(晚春,殘餘的春光)
(4) 不盡,無窮 [infinite;endless]
又如:餘哀(不盡的哀思);餘思(不盡的懷思);餘音嫋嫋(歌聲的餘音迴盪繚繞);餘霞成綺(用以稱讚文章時含有無窮的意味)
(5) 其餘,其他,以外 [other]
大兒孔文舉,小兒 楊德祖,餘(餘)子碌碌,莫足數(shù)也。——《後漢書·禰衡傳》
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又如:餘子(其他的人);餘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餘業(yè)(副業(yè));餘論(指本論以外的議論)
(6) 多,表示整數(shù)後不定的零數(shù) [odd;over;more than]
一車炭重千餘斤。——白居易《賣炭翁》
有竹一頃餘(餘),喬木上參天。——唐· 杜甫《杜鵑》
又如:六百餘米;五十餘歲
餘
餘 yú
〈名詞〉
閒暇 [leisurely]
無爲也,則用天下而有餘。——《莊子·天道》
又如:餘功(餘暇,空閒);餘閒(餘暇)
餘 yú
〈代詞〉
第一人稱代詞,我或我的。同“余” [I, my, me]
餘 yú
〈名詞〉
姓
常用詞組
餘波 餘存 餘黨 餘地 餘毒 餘額 餘風 餘割 餘痕 餘弧 餘輝 餘火 餘悸 餘角 餘燼 餘款 餘力 餘瀝 餘糧 餘量 餘留 餘碼 餘年 餘孽 餘怒 餘錢 餘切 餘缺 餘熱 餘生 餘?!○N勢 餘數(shù) 餘頭 餘外 餘威 餘味 餘暇 餘弦 餘閒 餘興 餘蓄 餘業(yè) 餘音 餘音繞樑 餘勇可賈 餘韻 餘震國語詞典
餘 ㄩˊ yú
〈形容詞〉
-
殘留的、將盡的。
如:「餘年」、「餘生」、「餘燼」。
宋·方岳〈農謠〉二首之二:「漠漠餘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 -
其他的。
如:「餘念」、「餘事」。 -
不盡的、未完的。
如:「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梁」。
〈名詞〉
-
某一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後的時間。
如:「課餘」、「業(yè)餘」、「公餘」。
唐·孟浩然〈行出東山望漢川〉詩:「雪餘春未暖,嵐解晝初陽。」 -
大數(shù)目或度量單位等的零數(shù)。
如:「三十有餘」、「年四十餘」。
清·姚鼐〈登泰山記〉:「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p> -
姓。如十六國時後燕有餘蔚。
〈副詞〉
-
以後。
如:「他虛心反省之餘,決心改過?!?/p>
〈動〉
-
剩下、遺留。
如:「餘留」。
唐·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餘枯莖?!?br>宋·周邦彥〈浪淘沙慢·晝陰重〉詞:「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p>

